义海能源:回报大自然的馈赠
2015-09-10李菁
李菁
“能源是大自然的馈赠,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应担起责任。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作为外来企业,我们一直坚持扎根海西,回报青海。”
当中原春暖花开的时候,位于青海省海拔4200米的天峻义海矿区仍寒风凛冽,大雪纷飞,这里一年中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5摄氏度。
2003年6月,河南能源义马煤业集团股份公司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前往青海组建义海能源有限公司。要在鸟不越境的高山和“草无三寸长”的戈壁荒漠开凿矿区,何其艰难。当时,生产生活条件尚不具备,道路崎岖难行,生活日用品极其缺乏,断炊断饮现象时有发生。但十几年过去了,在高原之上,一群中原汉子不仅扎稳了根,更结出了果。
高海拔的第二个家
大煤沟矿区海拔3500米,木里矿区海拔达4200米,是目前世界规模开采矿区中最高的。高原矿区的氧气含量是中原的60%,缺氧、失眠、头疼、气喘……这些都是到高原矿区的必修课。
“初到木里山,整天感觉像在驾云,头重脚轻,走路气喘。”徐敬民是先遣者之一,2003年6月从原北露天煤矿第一批登上木里山。他说,没到过高原的人,永远体会不到氧气的珍贵。
在精神和身体双重压力下,先遣者克服困难,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大煤沟整合及木里露天矿开工建设前期工作。
“这里每年只有4个月可以施工,2000多平方米的房子整整盖了3年,回去跟别人说,人家都不相信。”徐敬民说。
刚到时他们住的是老县矿的房子,离矿区远,交通不便,后来在矿区边上盖了4间简陋平房,可房子建成不到一年就成了危房,后来他们才知道按照中原标准造的房子在高原“水土不服”。地基建在了冻土层上,冻土层在夏季融化,就会造成地基不稳、房屋开裂。
2008年前,大煤沟矿的生活用水只能从距离矿区80公里外的大柴旦买,每人每天用水仅15公升。比大煤沟矿海拔更高的木里矿,2007年前因海拔太高、交通不便,只能靠冰块融水。后来,蓄水池建成,吃水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是,戈壁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大,水源奇缺,放眼望去,处处荒凉,绿色成了奢望……
如今,木里煤矿的道路、通讯、蓄水都已和外界接通,并建成木里货运铁路专线,为职工建设了职工澡堂和高原花房,以及富有江南特色的职工活动中心,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植物茂盛。为了能让职工睡个好觉,每个职工宿舍还配备了制氧机。
“我们的要求是工作质量标准化、住房酒店化,还为职工家属提供探亲住房,家属可以住几个月,把这里打造成职工的第二个家。”义海能源公司董事长李凌杰说。
义海能源用6年时间开工建设基建项目300余项,职工住上了标准化宿舍,食堂还增加了夜班套餐,支帐篷、打地鋪、点蜡烛的日子不复再来。
唯一国家一级矿井
坐落在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大煤沟矿,海拔3500米,被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领导赞为高原明珠,是青海省煤矿样板,也是青海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没有脏乱的煤灰,整洁明亮的地下工作环境,走在平直的大巷,夜晚来临,矿区灯火通明,粉红色的主色调打破常规,与柴达木盆地的土灰色形成鲜明对比。
大煤沟矿党务部部长介绍,文化是大煤沟矿的软实力。由于大煤沟矿自然环境恶劣,为此,该矿着力打造“安全、励志、亲情、奉献”的文化氛围。
“矿上为职工制作了精美的全家福牌板,张贴在职工床头。每当看到牌板上可爱的孩子,含情脉脉的妻子,仿佛她们深切的叮咛在耳边响起:保重身体,注意安全,让爱和平安与我们永远相伴!”综采队职工尚进在“天天课堂”上吐露心声。
2005年,义海能源兑现承诺,为职工提供施展才能的发展平台,在大煤沟30万吨小露天矿基础上,投资6.3亿元建设产能60万吨的井工矿。2012年5月,大煤沟矿荣获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称号,成为义煤公司省外第一个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同时填补了青海省煤炭行业空白。
在木里矿区,义海能源产能120万吨的大型露天矿正在建设,按照露天矿的建设标准,2011年12月建成青海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露天矿。2013年,“义海木里”牌焦煤商标获青海著名商标。
义海能源以年销售收入145912万元进入“2015青海企业50强”,排第30位,在煤炭行业位居第二。这是公司连续6年进入该榜单,其曾以年销售收入405000万元的成绩位居第11位。
扎根海西 回报青海
义海能源坚持“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力争把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014年,义海能源应对煤炭经济形势继续下滑态势,调整经营策略,做好环境整治。
今年,青海省政府将木里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按照矿区环境整治植草复绿计划安排,天峻义海治理复绿渣山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公司投入6700万元,力争2016年将矿区渣山全部复绿。为确保工作如期完成,4月,总公司招标了4家具有国家一级、二级资质的园艺公司,设立了4个标段。
木里矿位于海拔4200米的天峻草原高寒草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矿区绿化环保方面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
其实从2006年开始,木里矿就采用了高寒地区草皮移植技术,针对高原植被生长缓慢、不易成活等特点,开展了草皮带土移植,使植被成活率保持较高水平。
“能源是大自然的馈赠,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应担起责任。 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作为外来企业,我们一直坚持扎根海西,回报青海。”李凌杰说。
2010年春天,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义海能源党委第一时间调集价值数十万元的被褥、食品等物资,出动6台矿山救护车辆,日夜兼程赶赴玉树,随后又派出6台大型车辆,满载240吨煤炭分别从德令哈、天峻出发支援灾区。
2008年,义海能源启动助学项目——义海能源春暖工程公益活动,连续5年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26所中小学捐献总价400万元的煤炭。公司响应“百企联百村”活动,出资170万元解决牧民的道路、供水、草场养殖等民生问题,出资2250万元修建天峻县天木公路,出资230万元建设天峻县人民医院爱心广场,这都成为义海能源“扎根海西、回报青海”,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