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外交政策盘点

2015-09-10刘治琳

世界博览 2015年16期
关键词:伊斯兰俄罗斯

刘治琳

在中东地区,美国为了地缘政治利益,控制能源丰富的海湾地区,确保美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在波斯湾,部署了海空和陆军,在巴林驻扎第五舰队,在卡塔尔建立了空军基地。

奥巴马自上台以来,他的外交政策一直遭到诟病。美国有人指责,奥巴马放弃了“领导世界”,搞“孤立主义”,“保守主义”;有人称,奥巴马是美国的“戈尔巴乔夫”,他不是美国人。数日前,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特朗普还说,他仍然怀疑奥巴马是否出生在美国,并说他软弱无能,不信守自己在叙利亚划的红线,不敢作为,是软蛋,不称职;更有甚者,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公然宣称,奥巴马根本不爱美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一个充满争论的美国媒体上,很难找到表面上意见一致的问题,即便《今日美国报》也明确要求其社论起码要反映两种不同观点。但在国会争吵不休的民主与共和两党,在美国的外交战略上,他们的意见却是一致的:即美国应该从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世界。

外交战略的真实意图往往是隐而不宣的。所以,必须透过假象看本质。经多年阅读西方媒体与观察发现: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确实做了重大调整。他的外交政策大纲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幕后领导”,即美国退居二线,不再打头阵。第二,加强盟国的军事实力,强调盟国承担自身的防卫责任和费用,把军费负担转嫁到盟国头上,制造紧张局势,助推军备竞赛,借机销售武器,捞取实惠。第三,不再向海外派遣地面战斗部队,目的是为了减少美军伤亡,搞空袭战,无人机战,利用当地人打大当地人。

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对手

奥巴马于2011年提出“重返亚洲”战略,或亚太“战略再平衡”,其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崛起。华尔街《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的《重新审视美国对于中国的大战略》报告的中心思想是美国的全球霸权受到了中国崛起的挑战,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损害了美国的地位;认为就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而言,只有中国具备了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潜在能力。因此美国必须通过经济、外交和军事手段予以阻止。

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企图在经济上围堵中国;挑拨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关系,拉拢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企图构筑在军事上围堵中国的包围圈;利用东海和南海问题煽风点火,宣扬中国威胁论,企图妖魔化中国。总之,美国要打乱或阻止中国的发展进程,破坏中华民族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拥有约200艘战舰和潜艇,近1000架飞机和14万海军和文职人员。中国仅有一艘航母,海空力量还很有限,中国怎么会威胁到美国!?美国的军费占世界军事支出的39%,中国仅占9.5%,怎么能说中国威胁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呢?《重新审视美国对于中国的大战略》报告作者哈斯(Haass)道破了天机,因为“中国没有像美国期望的那样,变成一个“负责人的利益相关者”,意思是中国没有屈从美国霸权,没有完全按照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行事。美国的逻辑是,你可以发展,但是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敌人。

美国为了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加强了针对中国的“美日同盟”,公然迎合日本极右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愿望与需要,鼓励日本增强军事实力,使日本的海空战斗力,能够攻击中国大陆上的军事设施,并加强与日本在导弹防御方面的合作等。唆使日本、菲律宾、越南向中国发难,制造紧张局势,在亚太掀起军备竞赛,美国乘机向日本等国出售先进战机、战舰和导弹等。向日本出售17架鱼鹰运输机,总价30亿美元,每架竟然高达1.76亿美元,比一架波音747 远程客机的价格(约1.3亿美元)还高。这简直就是敲竹杠。这样一来,增加了日本等相关国家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对他们的控制,而获利的只有美国。一位美国战略家称,奥巴马的这一招太损了。

在欧洲:挑起欧盟与俄罗斯对立

美国声称俄罗斯是“我们的头号地缘政治敌人”。美国空军部长黛博拉·詹姆斯7月8日说:“俄罗斯是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美国必须加强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尽管北约盟国面临预算挑战,削减开支。”因为当美国推翻了乌克兰的民选政府,在基辅把效忠美国的人扶持上台时,俄罗斯拒绝站到美国一边。俄罗斯不听话,就是坏蛋,必予以惩罚。这就是美国奉行的逆我者亡的典型事例。

举世公认,乌克兰问题是美国一手制造的。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和普京都曾经向美国和西方示好。但是西方不买账,仍然不把俄罗斯作为一个平等成员对待,千方百计地削弱俄罗斯,企图使俄罗斯永世不得翻身。美国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极力压缩俄罗斯的影响和生存空间,要把北约东扩到乌克兰,把导弹放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俄罗斯被逼到墙角,不能再忍耐,于是普京开始发飙,普京有北极熊的骨气,敢挺直腰板,直言面对,赢得了广大俄罗斯人民的拥护。俄罗斯是一个拥有8000多枚核弹头,一支装备精良的百万大军,幅员辽阔,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核大国,北极熊岂能容忍被美国踩在脚下!

美国在欧洲,借克里米亚问题,大肆宣扬俄罗斯侵略扩张论,俄罗斯威胁论,普京要重建苏联大帝国等,挑起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对立,胁迫欧盟国家经济制裁俄罗斯,俄罗斯搞反制裁,结果是被制裁的俄罗斯,被分裂的乌克兰,还是搞经济制裁俄罗斯的西方国家,没有一个赢家!而损失最为惨重的就是乌克兰,国土被分裂,经济一团糟。总统波罗申科哀叹,再这样下去,乌克兰的经济就会崩溃。而美国乘机要求北约国家增加军费开支,达到国家GDP的2%。利用乌克兰乱局,乘机出售武器和部署导弹防御体系,受害的是俄罗斯和欧盟国家,美国则渔翁得利。

美国的另一个企图是,拟取代俄罗斯,向欧洲出口美国的液化天然气,抢占欧洲的天然气市场。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2014年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产量达到14万亿立方英尺,而全球的需求量为12万亿立方英尺。国际能源组织预计到2020年,液化天然气的产量会进一步增加40%。由于页岩革命,近年来,美国的天然气产量猛增,美国正在太平洋沿岸修建5个大型液化天然气码头,明年就可投入运营,到2020年出口能力达到2.5万亿立方英尺。美国为了地缘政治目的,拟以成本价向欧洲出口,旨在抢占欧洲市场,在经济上打击俄罗斯。因为俄罗斯的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

与普京相比,欧盟某些国家领导人缺钙,不敢直言自卫,被美国当猴耍,当橡皮泥捏。普京被逼无奈,把具有战略意义的克里米亚收回。普京的红线很清楚,如同当年美国不能容忍苏联把导弹运进古巴一样,普京也不能容忍美国把导弹运进乌克兰。否则,普京就可能出手。一旦开战,遭到战火涂炭或核打击的首先是欧洲国家,美国又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在中东:拉一派打一派

在中东地区,美国为了地缘政治利益,控制能源丰富的海湾地区,确保美国的石油运输通道,在波斯湾,部署了海空和陆军,在巴林驻扎第五舰队,在卡塔尔建立了空军基地。

当初,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的,除了掠夺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之外,还异想天开地要为伊拉克送去美式民主,从而在阿拉伯世界掀起民主化浪潮,把基地组织边缘化,以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先后搞掉了中东三雄:穆巴拉克、萨达姆和卡扎菲,使中东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

美国煽动并利用伊斯兰教中的两大派别: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以利于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美国为了自身利益,袒护逊尼派国家,特别是石油丰富的海湾君主国,打击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国家。

为了确保以色列的安全,美国一直把伊朗作为主要打击对象,决不允许伊朗获得核武器,为此长期对伊朗搞制裁和封锁。美国制造了叙利亚危机,目的是要斩断所谓“什叶派新月带链条”:即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美国认为,推翻了阿萨德,扶持一个亲西方的政权,就能切断黎巴嫩真主党的武器来源,既有利于以色列的安全,又有利于进一步孤立打击伊朗。为此,美国与英法等国以及海湾石油王国或明或暗地赞助叙利亚造反派。人们还记得,由美国主导的所谓《叙利亚人民之友》多次举行会议,公开讨论向“叙利亚自由军”提供武器和资金。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都公开扬言,阿萨德必须滚开,阿萨德的日子长不啦!叙利亚的政权必须更替。

今天的伊斯兰极端武装力量是当年美国公开支持训练的,意在推翻阿萨德政权的所谓“民主、自由战士”。这个伊斯兰国也是美国造就的。当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把萨达姆的数十万大军解散,使这样一批训练有素的军队及其家属失去了生计。因为在萨达姆时期,军人家属都享受优厚待遇,我在巴格达亲眼看到,一排排非常漂亮的军人家属楼。他们被美国“逼上梁山”,为了生存,拿起武器,拼死对抗美国入侵占领军。美军攻占伊拉克没死几个人,小布什沾沾自喜地宣称“使命完成了”,而到美国撤离时,美军累计伤亡3万6709人 ,基本上都是被这些人打死的。据透露,伊斯兰国的多数核心领导成员是当年萨达姆军队的将领。他们精通战略战术,懂得如何治军,士兵纪律严明,是目前中东地区最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美国和西方以及海湾富国赞助训练,用于推翻阿萨德的造反军,4年来不但没有把阿萨德拉下马,他们其中的绝大数都加入了伊斯兰国。美国奢谈的“温和造反派”已经有名无实。“叙利亚自由军”今何在!美国的将军们公开承认,叙利亚没有温和派。

美国与伊斯兰国的关系可谓勾勾搭搭,有着不可告人的内幕。美国眼睁睁地看着几百个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拿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美国训练的数万伊拉克军队见到伊斯兰国武装,比兔子跑的还跑,把价值2000多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丢给了伊斯兰国。他们又从摩苏尔的各大银行里掠走大约5-10美元现金。他们占领的油田,每天也有数百万美元收入。目前伊斯兰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武器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极端组织。据美国财政部透露,伊斯兰国士兵每月的薪水是1000美元 ,而美国拟在土耳其、沙特和约旦训练的所谓温和造反军,每月的薪水为400美元。战死后谁给他们抚恤金?所以,那些为了生计的人投奔了伊斯兰国,不愿意给美国当炮灰。

令美国感到沮丧的是,美国多年制裁伊朗的结果是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反而上升了。眼下,美国应对日益壮大的伊斯兰国武装,需要伊朗配合。此外,中东地区的极端组织大多是海湾石油富国赞助的逊尼派武装。美国认为,沙特等逊尼派国家,不可能真心实意地打击这些他们自己赞助过的逊尼派极端武装团体。

此外,由于页岩革命,美国的石油和页岩气很快实现自给,并能大量出口液化天然气。海湾石油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大大降低,美国也想摆脱海湾石油王国对自己的束缚。所以,美国与伊朗达成的核协议,其目的之一有抑制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势力,在两派之间搞平衡。伊核协议的后果之一,有可能导致海湾国家军备竞赛升级,并有可能掀起核军备竞赛。这对美国军火商是利好消息。

(作者为中国前外交信使)

猜你喜欢

伊斯兰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