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上掉的“创新券”怎么花

2015-09-10金姬

新民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陈平新民服务业

金姬

最近,上海的创业者们都在琢磨着:怎样才能拿到政府提供的“创新券”,这笔天上馅饼一般的钱又该怎么花?

从2015年4月20日起,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研发平台”)面向全市千家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发放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提供最高10万元的创新补贴,用于共享使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和约380家技术平台提供的研发服务。据悉,首批“创新券”规模为1亿元。

中小微企业创新需求迫切,但碍于经济实力,从来都是创新中的“弱势群体”。如今这个“大礼包”堪称雪中送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添一把柴。

去年1月,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电科”)董事长、人大代表陈平在上海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进一步培育和促进上海市科技创新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若干建议》的书面意见,建议通过向创新需求强烈的中小微企业发放“创新券”等方法,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业在沪集聚、集中发展。

陈平没想到,自己的建议这么就实现了。面对《新民周刊》,这位高级工程师感慨,如今的创业者正站在政策的风口上,赶上了好时候。

《新民周刊》:上海在2013年10月起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委县政府合作,上海研发平台面向长兴县科技型企业发放500万元的“创新券”,由研发平台加盟服务单位向长兴持券企业提供研发技术、工艺设计、检测分析等专业技术服务。去年您提出“创新券”的建议时,是否知道这个合作?上海现在发放的“创新券”和您当时的建议一致吗?

陈平:在我提出建议的时候,并不知道上海研发平台和长兴县的合作。“创新券”其实是个老话题,而我关注的是科技创新服务业。

科技创新服务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上海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服务业的重镇,拥有极其丰富的科技服务资源。经过多年积累,上海的科技创新服务产业从前端设计和研发到技术转让、后端认证和检测等已相对完整,加上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储备丰富,正是进一步培育和促进上海市科技创新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

上海早在2004年就搭建了长三角地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我们研究所也参与其中,服务了不少中小微企业。基于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我就建议政府利用财政资金设立“创新券”,向创新需求强烈的中小微企业等创新实体发放,创新实体使用“创新券”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科技服务机构凭券到政府财政兑换货币。这可以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方面,也是对中小微企业的一种扶持方式。

《新民周刊》:据悉,此次上海研发平台发放的“创新券”采用网络认证,事前申请、事后补助的方式。同一年度、同一企业和创业团队申请的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补贴额度采取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5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50%的比例核定;超过5万元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15%的比例核定。 “创新券”将在今年7月1日起正式接受在线使用,预计可纳入创新券补贴范围的服务机构约380家,涉及各类服务5000项。请问上电科也是服务机构之一吗?

陈平:是的。我所在的研究所,每年为全国各地七八千家大中小型企业服务,参与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若干个环节。研发产品变成商品是一个漫长过程,而“创新券”的广泛使用可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企业来说不见得什么都要“自己干”,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和特点,选择所需要的帮助。

《新民周刊》:上海的“创新券”和以往补贴政策不同,将测试检验、研发设计等各类研发服务纳入范围,弥补了原先申请使用大型仪器才有资金补助的不足。这是不是意味着很多产品正式上线前的功能性测试和压力测试费用十分高昂?

陈平:每个项目和产品的测试和研发费用都不同。例如,有些产品需要看其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中的运行情况,可能需要在50度环境下工作几个小时,然后降到零下再工作几个小时。有些产品需要进行噪音、辐射和可靠性测试。而这些单项测试费用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起步阶段每一分钱都要算着花。

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仪器和仪表的添置费用很贵,从几万到千万级、甚至上亿的都有,这意味着有能力做测试的机构有限,而这些机构也有提高仪器利用率的需求。“创新券”不仅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需求,也降低了科技创新服务业的成本,可以说是互惠互利。

《新民周刊》:2012年9月,江苏省宿迁市就已启动“创新券”,实施后却发现制度层面上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发放不太科学,使用更不便捷,程序比较繁琐,未建立相对长效的联动机制等。您本人是否看好上海此次的“创新券”呢?

陈平:上海其实在正式发放“创新券”之前就做了很多扶持创新创业的工作,只不过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创业团队对这方面的政策了解不够。这一次“创新券”的推出,让创业初期的企业知道可以去哪里找到相应资源和服务。我觉得任何企业在创新时都要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和中介服务,而政府需要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业的有序市场化,上海已经这么做了。

此外,我在去年还曾建议制定重点科技服务产品推荐目录,鼓励并支持用户择优选购;按服务性质、程度的不同,区分研发、设计、转化、孵化等情况,对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收入实行免税或一定程度的减税等。希望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投身科技创新服务业。

猜你喜欢

陈平新民服务业
张负的慧眼
Numerical research on effect of overlap ratio on thermal-stress behaviors of the high-speed laser cladding coating*
陈平过河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