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境

2015-09-10蒋成龙

世界博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大路玉雕艺术家

蒋成龙

安大路的学艺之路从未停滞,随着玉雕技术的日渐精进,他也开始尝试使用不同产地的玉料,不同风格的设计,以及不同类型的工具进行创作。

市场总是验证人们对某件事物认可度的最好依据,对于玉雕作品来说也不例外。

行云流水,万法自然

安大路除了在苏州相王弄的市场上“淘”料之外,偶尔也会出来“摆摊”销售自己制作的玉雕作品。在他的眼中,成交额、成交率、成交量都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有人欣赏自己的作品,认可他的设计和工艺,这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至于对自己的作品定位,安大路除了极为谦逊之外,也具有非常清晰地观点:

“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来看,要想把功夫练得炉火纯青,我估计应该从20岁就开始学习。这个年纪才半路出家,自己也并非资质过人,想来也不会有任何优势可言。”他笑了笑,继续说道:“但是我很早之前就已经对自己做出了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我的‘不同’之处。作为一个西方人,我并不会受限于玉文化的固有认知,这是绝大多数中国玉雕师难以跳出的局限。”

诚然,中国作为“玉世界”的绝对中心,源远流长的玉文化和工匠们精湛的制玉技术是其它国家、地区难以超越的。然而作为一件艺术品,其设计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则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西方艺术家无法充分理解东方题材的寓意和内涵,但也可以他们各自的历史、文化、宗教甚至流行元素中吸取养分,融入到创作之中,带来与中国艺术家截然不同的艺术呈现。

“中国的玉雕是一件‘活的’艺术品,它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情怀,不仅仅是一块石头,或一件简单的雕塑作品。这和西方玉雕有很大的不同,也是西方艺术家难以理解的。就好比观音题材的作品,无论制作的如何精致,但至少他们都有一些固定的标准。”安大路进一步解释到:“但是西方人对于材质、形状、构图等也有自己的理解,更多是针对玉石这种材质本身的特性进行挖掘。举个极端的例子来说,只要设计得当,西方艺术家并不介意用麦当娜(美国著名歌星)的脸和观音的形象进行结合,因为这可能是他们印象中‘菩萨’或‘女神’的样子。”

与此同时,已经有数位外国玉雕师来到苏州或广东揭阳学习玉雕技术。这除了能够提升他们个人的技术实力之外,也将对东、西方玉雕世界相互产生影响。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会让双方都得以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开拓视野。

当笔者问道安大路本人的设计思想和灵感来源时,他的回答倒是颇具禅意:“我相信世间万物都如同流水一般,有他们自己的轨迹和节奏。无论时间还是空间,不管是人还是物,他们一直在不停变化,没有起点,没有尽头,永不停歇。”安大路继续解释道:“与其说灵感来自哪里,不如说灵感始终就在那里,等待被发觉和呈现。”

他告诉笔者,自己经常花费很多时间设计一件作品,画出草图并加以完善。可是当他准备将设计付诸于实施的时候,头脑中经常突然迸射出灵感的火花,双手也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思绪工作起来。最终,成品有可能和设计的时候截然不同,但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地在发生,并没有丝毫刻意而为,就好像命中注定如此一般。

新世界的预兆

早在2012年,安大路就受邀参加了位于苏州市举办的“子冈杯”玉雕展,成为了参加这一展览的首位外国玉雕艺术家。随后的2013年,他更与新西兰玉雕艺术家Donn Salt再次参加,当时在业内造成了一定轰动。

当问及安大路对于“子冈杯”以及受邀参展的感受时,他如此说道:“这是迈向玉雕新世界的先兆,是一场变革的前奏。世界在改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玉雕世界都会因此迎来新的机遇与变革。”

确实,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玉雕艺术家参与到“子冈杯”的展览中,东、西方玉雕行业在各个层面的交流变得愈发频繁,影响力度也逐年上升,这对双方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去年已经有超过10位外国玉雕艺术家参加了展览,而据笔者了解,这一数字今年直接跃升至30人以上。

安大路作品《貌合神离》获得子冈杯2014年金奖,并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大量注。这是一件具思考价值的概念艺术品。两位划桨的人分别使用中国白玉和美国墨玉所制成,代表了中、美两大世界强国;两人手中的船桨由黄金制成,象征着经济大国手中掌握的力量;船体部分使用巴西玫瑰木雕刻,象征着大自然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底部的水面由地处中东地区的也门所产碧玉雕刻而成,预示着石油对于国家经济和军事的重要性。这黑白二人相对而坐,显然并未向一个方向努力。他们手中的船桨尚未入水,水面也是毫无波澜。然而,一旦他们开始固执己见,反向对抗,水面就会掀起汹涌的波涛,而木舟更是难堪重负,很可能就此分崩离析,面目全非,二人也必会落得两败俱伤。

对于外国玉雕艺术家而言,他们只是听闻了中国玉雕的各种故事甚至传说,将中国视作“玉雕世界的麦加”般怀着“朝圣”的心态前来。尽管如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玉雕艺术家的技术水平究竟如何出神入化,对国内的玉雕市场究竟如何火爆都是几乎一无所知。

“亲眼见到这些如梦似幻的玉雕作品会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这和在书本或网络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让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西方艺术家大为惊叹。”安大路继续说道:“同时,西方玉雕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为中国玉雕市场带来一些新鲜感,让人们看到一个不同的玉雕世界,这也是中国玉雕行业以及收藏家们喜闻乐见的。”

由于笔者与安大路相识多年,亲眼见证了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因此也和很多其他业内人士一样,认为安大路本人对中外玉器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此,他本人倒是表现的极为谦逊和淡定,如此说道:“事情只是顺理成章地发展了下去,无论在不在中国,早早晚晚,玉雕行业的发展都会走到这一步。我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行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没有期望任何回报。不过我也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没人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以也只能顺其自然。”

与此同时,安大路也认为,中国当下的玉雕行业和市场正在发生着很多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处于投资、审美和兴趣等诸多因素而关注玉雕市场,他们与老一代不同的审美观迫使玉雕产品本身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使用贵重宝石或金属与玉石结合进行创作,亦或是将传统题材应用到当代珠宝首饰设计当中以适应不同的需求,这非常符合供需关系的基本逻辑。

此外,玉雕产品的市场定位也在发生变化。高端产品随着玉料资源的愈发稀有而连年攀升,导致收藏群体开始缩窄。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玉雕这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商品产生需求。他们大多只能接受中、低端产品的价格,其中又以2千至2万元区间的产品最为抢手。如此一来,对于市场源头的玉雕艺术家来说,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谨慎选择用料,革新设计才能博得收藏者的青睐。

最后在采访结束的时候,笔者好奇地问道他对将来的打算时,安大路表示自己现在过得很幸福,并没什么特别的打算。与妻子一起经营茶楼虽然牵扯了不少精力,但最终目标是做个“撒手掌柜的”,让生意自己健康运营。他的心始终在玉雕上,这一点从未动摇。如果现在还是单身的话,他恐怕都会搬到相王弄的玉雕工坊集散地,租个小楼,整日与玉雕为伍地生活下去。

“毕竟雕玉对眼力和体力都有较高要求,以我的身体状况估计还能做5、6年,所以更要好好享受剩下的时光。”他继续说道:“玉石是‘天堂之石’,也是代代相传的永恒之石。我没有子女,今后可能也不会有,但我的玉雕作品能够跨越时间,永存于世,这是其它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有朝一日无论是在民间流转亦或是变成出土文物,这些玉雕作品总会被人发现。就算不知道是何时何地所制,出自何人之手,甚至不知道材质为何,但人们始终会歌颂它所承载的艺术之美,为精湛的技艺和绝世的设计而发出赞叹……”

猜你喜欢

大路玉雕艺术家
大路长歌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璀璨玉雕 美在装饰
高宇 大路弯弯 溪水缓缓
玉雕创意设计断想
大路河红军石刻标语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