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道中国的黄金时代

2015-09-10吕普索

世界博览 2015年2期
关键词:非洲

吕普索

处于阵痛中的中国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西方记者们以他者眼光寻求的事实,不论是否是真相都值得国内人深深思索。

在2014年的英美图书世界,有很多涉及到中国的书让人意外,比如中国作家麦家的《解密》抓住了海外资深“翻书党”的心,入选《经济学人》年度图书。《经济学人》对此书的评价是,终于有一本不需要欧美读者对中国有特别了解就能读懂的中国作家作品,由前情报部门人员创作的这部小说,因其很好的节奏和新奇的故事脱颖而出。另外,华裔女塞莱斯特·吴的处女作《我永远不会告诉你的一切》位列亚马逊年度图书NO.1。而以“中国”为主题焦点的非虚构作品也有很多亮点,比如前《纽约客》杂志记者欧逸文描写中国的《野心时代》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在新中国追求财富、真相和信仰

在感恩节假期,奥巴马带着两个女儿到了华盛顿一家独立书店。他们一共买了17本书,其中就有欧逸文那本《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求财富、真相和信仰》,这是继何伟《寻路中国》之后又一部优秀的“外国人看中国”纪录,也同样是其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的文章的合集。

现年37岁的欧逸文,在中国待了8年,在此期间他结交三教九流的中国人,从赌徒,互联网创业家、持不同政见者、基督教的牧师、佛教的和尚甚至一名会写诗的街道清洁工。 他采访过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和“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等中国的热点人物,描写著名博主兼赛车手韩寒和体制内媒体人胡舒立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在四川采访的时候,欧逸文在一家稍显简陋的酒吧里认识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女服务员,个子不高,一直刻苦地学习着英语,“怀揣梦想,希望转变自己的命运”。他说这个故事概括了“中国”在其脑海中的印象。欧逸文认为,在中国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蠢蠢欲动的情绪,它驱动中国成为最新兴的超级大国。在书中,欧逸文处处把当前的中国与20世纪初期被称为“镀金时代”的美国相比,那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时代”,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一个小镇的的青年只要有决心,也许还需要冒点危险,就可以成为大亨。

作为一本调查性作品的合集,这本书与同样是作品合集的何伟的《奇石》相比,有内在的逻辑,欧逸文希望能够层层推进,更清晰的解析现代中国,他说,中国人的野心,希望与渴望可以分成三个层次,首先很自然的会追求财富,他的书中写了龚海燕,“世纪佳缘”网站创始人的故事。之后就是追求真相的野心,也就是说发现你身边的现实与事实,不论是过去的还是当下的,这也意味着一个人不再满足于被动的灌输和接受,他们学会挑战,他们不再相信。胡舒立(《新世纪周刊》总编辑)是一个真相追求者。在写追求真相的人物时,韩寒也是一个例子。欧逸文认为对信仰的追求是一个更深刻的问题。像书中的一个人物,Anti-CNN网站、四月网创始人,发起“新爱国主义运动”唐杰作为一个愤青,到最后,唐杰所追逐的事情已经成为信仰。

欧逸文写道:“对当代中国的描写中,最艰难的部分就是掌握它的比例:有关中国的故事中,有多少是真正鼓舞人心的,有多少残酷无情的?针对中国的价值观,科技初创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故事能体现多少,防火墙和滥用权力又能代表多少?” 他希望不怀偏见。这也正是作为一本非虚构作品最困难的部分。不管怎样,这本书暂时还看不到出版简体中文版的可能性。

在奥巴马的中国书单上也许还应该加上一本《南中国海:亚洲的权力斗争》,这本书2014年10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作者是英国 BBC 驻河内特派记者比尔·海登,在南海问题上海登很有发言权,他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记录东南亚的事件,关注这一地区日益加剧的对抗局面。这本书探讨了这片海域的历史、政治和能源资源,这里也是世界主要的贸易通路之一,一些周边国家提出了自己的海洋权利主张。书中的观点肯定会让很多中国人不舒服,书中认为,中国的很多领土主张都不具合法性,“中国自古以来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说法,在1946年12月12日之前完全缺乏可以查验的证据,中国自古拥有南海的主权这种观念是在20世纪初制造出来的,信奉民族主义的历史与地理学者宣称的中国与其邻国的历史渊源,基于的是对证据的误读和曲解。他说每个国家都这么干过,尤其是欧洲国家。不过书中也认为越南与菲律宾的权利声索,也是一笔糊涂账。因此,在事实层面南海问题仍是依照中国的主张,因为中国的实力远超印尼、菲律宾等国。

中国经商五大规则

最近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访问脸谱网,居然在扎克伯格的工位上发现了习近平的著作,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扎克伯格解释说:“这本书我也给同事买了,我要让他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英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收录了79篇习近平的讲话、演讲等。尽管脸书在不久的将来还没有机会在中国运营,但是它有长远的野心。看来为了进入中国,扎克伯格也真是够拼的。

外国企业在中国很容易就折戟沉沙,除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扎克伯格桌子上还应该些什么书呢?也许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的英国籍金融人士祈立天(Tim Clissold)和他的英文新书《中国规则》能帮脸谱网了解在中国经商的规则。

2004年,祁立天出版了第一本书《中国先生》,如今这本书还能在很多书店橱窗里找到。《中国规则》一书以以祈立天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以浙江衢州的一家工厂向欧盟企业转让碳排放额度为背景而展开,进而来诠释该书所要介绍的五大中国规则:“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致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摸着石头过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了解中国人和中国商业,还可以离开大陆,跟随《纽约时报》前驻中国记者傅好文(Howard W. French)去非洲,如今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向非洲提供贷款、补助和开发合同,在其新书《中国的第二块大陆:百万移民如何在非洲建立新帝国》中,傅好文深入研究了那些在非洲谋生的中国人的生活,如今在非洲的中国移民已经有一百多万。从马里的沙漠拖车到纳米比亚与安哥拉边界上的边区村落,都有非洲的中国开拓者们安家。

作为曾经的驻非洲和驻中国的资深记者,良好的汉语会话能力使得傅好文可以与一大批中国在非人员进行交流。非洲新一代中国移民最主要的特点是他们一般都是工薪阶层,辛苦存钱,为的是在一个对他们而言遥远且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最后,傅好文说,如果西方找不到更有效的方式拉拢非洲,特别在经济领域,当非洲开始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远比现在重要的角色时,中国将会在非洲享有巨大优势。

纵观2014年以中国为主题的非虚构类书籍,你会发现除了英国商人祁立天,其他几本书籍的作者都是英美媒体的驻华记者。20世纪末,各新闻机构都把资源投入这个新兴的亚洲超级大国,而头脑灵活的年轻作家也纷纷东行。处于阵痛中的中国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正如欧逸文说,“在中国,我妻子让我出门买卫生纸,而在回来的路上就可能碰到很有意思、发人深省或有趣的事。”

不过早在1948年,哈佛大学的汉学家费正清就说,“中国既是记者的天堂,也是统计学家的炼狱。”对此他解释,“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相比,这里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着更多人间戏剧,但可辨认的事实真相却不多。”西方记者们以他者眼光寻求的事实,不论是否是真相都值得国内人深深思索。

猜你喜欢

非洲
A Trip to Africa 惊心动魄的非洲草原之旅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人类可能在冰河时期走出非洲
非洲菊
非洲行记(一)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