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餐进化小史
2015-09-10张佳玮
张佳玮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再华丽奢靡的现在,过去都土鳖着呢。
法国还不叫法国的时候,法国大餐自然也影踪全无。且说这地方,本来叫高卢,罗马人把他们当蛮族,不相信他们有什么饮食文化。中世纪,法国人吃东西有了些南北分界。比如诺曼底一带靠北,就爱喝肉汤、烤个野猪、宰个天鹅之类;南方则学意大利和西班牙,用各类石榴、柠檬等水果来调味。贵族吃东西和全欧洲路数一样:崇拜东方香辣料,生姜、肉桂、肉豆蔻,不管新鲜与否,撒起来不要命,连酒里面都要灌上。因为生活比较单调乏味,于是格外需要刺激,烤个野猪,都要一边染绿,一边染黄,好看比好吃更重要。平民阶层的变化,是面包成了主食。除了面包,也吃吃大葱、韭菜、牛肉、羊肉、猪肉和各类鱼。热食甚少,新鲜肉也不多,好处是上桌也不烫,大家撒开胳膊,用手指揸着吃——也不是天生野蛮、喜欢用手,只怪那会儿,法国还没有餐具这玩意。
法国开始有名厨,是17世纪到18世纪的事了:路易十四朝,弗朗索瓦-皮耶尔这位厨子编出了《法国厨师》这本书,五年内加印十二次,开始了烹饪书籍在欧洲的畅销。自那以后,法国饮食才渐成体系:减少东方调味品、大量用自制调味汁、果酱和果冻的出现……都是一个厨子灵机一动,编了书的缘故。妙在为了营销这书,皮耶尔还借了半世纪前亨利四世传奇厨子拉瓦赫内的名字,吹说是他老人家独门秘籍呢。
真正让法国餐饮业腾飞的契机,非常的妖异。1789年法国闹大革命,轰轰烈烈折腾了近三十年。这期间,贵族倒台、国王斩首、拿破仑呼风唤雨,你方唱罢我登场,轰轰烈烈。大时代风起云涌之时,伟大的厨子怎么办呢?主人倒台了,贵族没有了,厨子们就出门,去开饭店了——这是欧洲大陆第一批主厨饭店的出现。
19世纪,先是出了一批美食评论家,划拉出了一堆作品,比如布利拉-萨瓦汉先生的《美食品味的哲学》,比如大仲马——他可不止写小说——搞出来的《厨艺词典》。夏尔-蒙瑟雷先生创办了法国第一份美食报纸。19世纪新出现的中产阶级,把这些读物和报纸一股脑儿消化了,学全了,去巴黎街头各类新开的餐厅里,颐指气使。
时代进步了,法国人开始改善他们上菜的方式了。先前的传统法式上菜法,是所有菜一口气摆满桌子,哪怕不好吃,看都看饱了;19世纪前半叶,法国人开始用俄式上菜法:一道菜一道菜,头盘、主菜、甜点,慢悠悠的来。
乱世出英雄,于是伟大的马利-安托内-卡汉梅先生,站上了时代巅峰。这位先生生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前五年,十岁时在乱世里被父母遗弃,依靠天分和野心踏上了征服厨房之路:他用著名的“拼装点心”——用糖浆、牛轧糖、杏仁、棉花糖摆出华丽的雕塑态——名满巴黎;他为外交大臣塔利朗一口气编出了一整年用的菜单,而且全用上了当季适合的食材,因此,连拿破仑都知道他的名字。拿破仑倒台后,他去伦敦,为摄政王和乔治五世做过饭;他的名气如此之大,于是彼得堡那边,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一世都召唤他去:甚至不用他做饭,只是请他当座上宾。最后,他回到巴黎,为富可敌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当主厨。
至今,这位先生的肖像还在法国烹饪大师协会的牌子中间搁着呢。法国烹饪大师协会的创立者,是瑞士人约瑟夫-法弗雷。这位大师更理论派,提倡“健康的食物胜过药物”,劝阻大家,别再跟18世纪那么不分青红皂白大吃大喝,应当食不厌精,吃得少而精巧。
完成最后一步的,是伟大的“烹饪皇帝”奥古斯特-艾斯科菲耶。这位爷的烹饪法则,基本师从于卡汉梅,但进行了简化和现代化。他成就了著名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使“大厨成为酒店招牌”成为可能;出版了仿佛厨艺《圣经》一般的《厨艺指南》,使食物标准流程化;把大量法国乡土菜改良为高级料理。
至此,法国大餐的体系基本构建完毕了。法国菜也变成了世界最顶尖的美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