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废墟中的人间仙境
2015-09-10王海
王海
鼓足勇气,决定去看一看巴米扬大佛。
当地朋友都建议不能坐汽车去,因为沿路上可能会有塔利班组织,他们好绑架外国人。虽然内心很想看一看真正的塔利班长什么样子,但出于安全考虑,我还是选择了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坐飞机前往。经历了史上最严安检后,我获得了一张没有姓名没有航班号只有手写的座位号的史上最牛登机牌。经过半小时飞行,飞机顺利抵达了这个期待已久的小镇。机场很小,一间小破屋就是全部。
巴米扬佛像群,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镇,深藏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巴米扬峡谷中,因丰富的佛教洞窟遗址而与中国的敦煌石窟、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同列为世界三大佛教艺术遗迹。
公元2~5世纪,在佛教的鼎盛时期,巴米扬大佛傍山雕凿而成。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来到这里,在其《大唐西域记》里写道:“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据崖跨谷。长六七里。北背高岩。有宿麦,少花果。宜畜牧,多羊马。气序寒烈,风俗刚犷。多衣皮褐,亦其所宜。”
初到巴米扬,依旧能够感受到多少个世纪前的那份气息:依山而建的小镇、三五成群的牛羊、裹着头巾的热情纯朴的村民。佛像群离城镇非常近,步行便能到达。远远望去,石窟深嵌在荒山里,长约400米,黄色与红色交织出一片荒芜中的壮阔。
曾经屹立在巴米扬石窟群中的两座大佛,一尊凿于1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一尊凿造于5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曾是世界第三大佛像和最高的立式佛像。
抬头望去,“西大佛”的洞窟里早已空空如也。石窟四周是散落的碎石和黄土块,几张巨大的灰色塑料布覆盖着大佛的残骸,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
沿着这一片千疮百孔的石窟走去,顺着“东大佛”一侧的台阶拾级而上,就进入了一片荒废的佛龛殿堂。据记载,这些佛龛里曾经有数以万计的佛像,以及艺术精湛的彩色壁画,如今全无踪迹,只剩下一片残破。一个个空着的佛龛,仿佛在向世人控诉这里发生的暴行。
2001年3月,塔利班用了三天三夜时间,动用大炮、炸药和火箭筒等各种武器,摧毁了巴米扬石窟群。
大佛惨遭毁坏后,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试图修复大佛。但由于阿富汗的现状,以及谁来主导、资金如何筹措等原因,重建计划一直搁浅。而今,大佛的空洞里只搭起了高高的铁架,用于保护残存的空壳。
参观时,当地一个中年人走上来和我打招呼。得知我来自中国,他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说:“现在已经很少有游客来这里了。在我小的时候,经常有游客和佛教徒来到我的家乡。那个时候,我以这些佛像为骄傲,而现在……”中年人没有说完,只是一声叹息。
这是阿富汗的苦难,亦是世界的伤口啊。 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巴米扬石窟后,我又去了班达拉米亚湖。
班达拉米亚湖距离巴米扬约100公里,据说风景绝美。在中国,我感受过西藏纳木错的神圣,目睹过新疆喀纳斯的广阔,见识过四川九寨沟的美丽,所以对班达拉米亚湖并未抱太大期望。但我还是决定要前往看一看。我不想自己的阿富汗行程只留下满目的疮痍。
汽车驶出巴米扬小镇,大片大片的黄色映入眼帘。我开始变得兴奋,这是我喜欢的颜色。尘土一样的黄色,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光,让我有种穿越千年的感觉。
汽车跌跌撞撞驶出小路,开上了一条笔直的大路。瞬间,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
一条看不到头的悠长公路直插天边,两旁是土黄的山丘和戈壁,更远处,一片片雪山忽隐忽现,在湛蓝的天空下如朵朵白云盛开。阳光将这一切点染成金色,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无比辽阔。汽车一路前进,沿途不见一辆车,仿佛置身于一部只属于自己的公路电影中。散不尽的青春,看不完的风光,在路上的人生。
这是在阿富汗吗?这是曾经无数次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个充满着战乱、贫穷和伤痛的国家吗?或许,有些地方,你只有亲眼看到了,才能真正触摸到它。
汽车继续前进,翻过一座一座山峰,在经过了一片沙漠般的荒地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湛蓝色的湖水。
远远望去,在黄白色的荒漠里,这片水面蓝得如梦幻一般,像是柔软的沙子慢慢深入湖水。天空的蓝和白、大地的黄和蓝,如此的大美天地,震撼人心。
如果以为这就是故事的高潮,那就错了。班达拉米亚湖指的不是一个湖,而是六个湖形成的湖泊群。
六个湖形状大小各异。湖水是从岩石缝隙里渗出的,富含矿物质,因此呈现出不同颜色,有的呈蓝色,有的呈绿色,有的蓝绿相间,镶嵌在黄色的山丘和戈壁之中,让你如同身处一场色彩的盛宴中。
我冒着踩到当年战争埋下的地雷的风险,穿行在这六个湖间。当地一个年轻小伙一路相伴引路。途中要徒步穿越一条只有石头垫脚的小河,年轻人穿着皮鞋就跳进了河里,扶着我踩着一块块石头过河。
几乎人人知道阿富汗,却少有人知道,这里除了塔利班和战争伤痕,还有如此的美景,如此的人们。
站在高高的山丘上,俯视着脚下这宝石一样美丽的湖泊时,我落泪了。我不知道是因为眼前这动人心魄的绝美风光,还是这片土地上苦难深重的人们。或许,我只是想铭记此时此刻,铭记战乱中的这片人间仙境,和遇到的那一张张纯朴羞涩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