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集群对抗现象研究

2015-09-10徐红

新闻世界 2015年3期
关键词:黑粉集群媒介

徐红

【摘要】本文通过“袁姗姗滚出娱乐圈”事件分析探讨两种类型的媒介化关系对网络集群对象的影响:一方面是反袁派和挺袁派围绕事件的核心人物袁姗姗所形成的准社会关系互动;另一方面是反袁派或者挺袁派内部网友之间的“弱连接”型人际关系互动。

【关键词】准社会关系弱连接网络集群

自近段时间“××滚出娱乐圈”的句式在微博上被发明后,不少明星相继被卷入,其中“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话题更是高居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近两个月不沉。甚至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专门建立名为“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的微博供持相同观点的网友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与其相对当然有支持袁姗姗的粉丝,他们通过“袁姗姗粉丝后援会”来与其对抗。两个阵营通过新浪微博平台形成网络集群对抗之势。

虽然这些网络集群是以临时事件为契机偶然集合在一起的匿名集合体,属于非组织性群体,但是这个松散的集群是如何通过人们的交往沟通来达到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从而形成集群对抗现象呢?本文通过引入准社会关系和“弱连接”的相关理论,从关系传播角度解剖网络集群对抗现象。

一、相关理论

1、准社会关系理论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Donald Horton和R.Richard Wohl在《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大众传播与准社会互动:远距离亲密度观察》的论文,提出准社会交往和准社会关系概念来描述受众和大众传媒人物的关系。他们认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影视演员乃至影视剧中角色等这些媒介人物的讲话风格或身体语言,能够吸引受众投入其中,受众经常并反复地接触这些媒介人物,就可能在心理上出现类似于面对面交往的错觉,从而发展出亲密或友谊关系。①这一行为类似却又区别于真实的社会交往,准社会关系不具有真实社会关系的双向交互性,而是一种单向的想象的人际关系。

1987年,Rubin和Perse提出准社会互动不是一个单维度变量,并从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及行为互动三个方面进行测量。并且媒介使用者对媒介人物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是人际关系渐进卷入的过程。认知互动则是受众对于媒介内容及媒介人物的关注及思考程度;情感互动指的是受众对媒介角色所产生的人际互动感受及对该角色的认同程度;而行为互动则是指受众对媒介角色的“直接”互动,例如在观看节目时对着电视中的媒介角色说话,或是与他人谈论此人。

由于网络中媒介人物与受众人际互动模式和过去大众媒体中媒介人物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模式相近,都是一种观看或者收听媒介内容后产生现实互动认知想象的过程,因此本文延伸准社会关系理论探讨媒介人物袁姗姗与两派网友在微博中的准社会关系互动对于网络集群对抗的影响。

2、“弱连接”关系理论

弱连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于1974年提出。格兰诺维特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连接’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例如一个无意间被人提到或者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一个人。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连接’。”②因为“弱连接”虽然不如“强连接”那样坚固,却有着极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网络集群能够把新媒介平台上本来处于弱连接的、数量极大的网民,在短时间里动员起来,正好说明其功能的强大。因此,本文援引“弱连接”型关系来分析“反袁派”或者“挺袁派”内部成员之间所形成的松散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反袁”派与“挺袁”派之间的网络集群对抗分析

本文根据微博的粉丝数和活跃度,分别选取了@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和@袁姗姗粉丝后援会、@袁姗姗三个样本微博。

与具体结合三个样本微博的互动情况分析网络集群对抗中的人际关系互动。

1、两派围绕袁姗姗形成的准社会人际关系对网络集群对抗的影响

(1)对袁姗姗饰演角色认知差异引爆网络集群对抗。从@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和@袁姗姗粉丝后援会两个样本微博内容分析可知,两派对于袁姗姗的态度认知方面呈现极化特点,“挺袁派”则从支持、维护袁姗姗的形象出发编辑微博内容,对于袁姗姗参与的活动及参演的电视剧的表现给予正面肯定,“反袁派”则尽可能地抹黑袁姗姗。如从两派微博的样本分析中就可看出,@袁姗姗粉丝后援会在关于任盈盈的64条微博中,选择的剧照都是惊艳华美的形象,给人以美感。@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在其相关的18条微博中,选择的都是网上流出的PS版或者截图版丑化了的袁姗姗剧照。其次,以近期袁姗姗因为杜美莎的造型而引起两派网友相互攻讦为例,@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对袁姗姗杜美莎造型的评价则是“肠姐开始报复社会了!午饭时间大图慎点!”“033这回头顶挂满小腊肠,成名符其实的肠姐了。肠姐就喜欢这种恶趣味的炒作,和于妈绝配啊!”@袁姗姗粉丝后援会则表示“点赞只在一瞬间,幕后的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卡通版美杜莎”,赞美溢于言表。

Gleich的研究认为,媒介信息的内容呈现对于准社会互动有很大的影响,带有某些特定元素如图片、表情符号等的内容将能引发较高的准社会互动感受。③微博传播现今透过图片、多媒体形式及表情符号的呈现,强化了微博传播情境信息的传达能力,使人们在沟通过程中能够有效传递情绪及其他社会线索,从而提高了微博传播信息时的社会临场感。两派通过各自的微博阵地传达的是截然不同的关于媒介人物的社会线索,从而使得两派的网友更加坚信自己原先对于袁姗姗的态度认知。

(2)两派网友与袁姗姗的情感互动助推网络集群对抗。从两派的样本微博分析得知,“挺袁派”的微博@袁姗姗粉丝后援会亲昵地称呼袁姗姗为“姗宝”,并且对袁姗姗参与的活动和影视作品都在转发、评论中给予支持和鼓励。袁姗姗对于支持她的粉丝们也总是表达自己的感恩,并且不定时在微博中晒出自己与粉丝们的合影,亲昵地称呼粉丝为“小伙伴们”。“反袁派”微博@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称呼袁姗姗为“肠宝”,并且在微博中用“033”来代指袁姗姗的名字,另外该样本微博中丑化版的袁姗姗剧照,也主要是调侃袁姗姗的嘴型是“香肠嘴”。

(3)现实集群对抗与网络集群对抗并行。Sood等学者对过去受众与媒介人物关系的相关文献整理指出,具有越高准社会互动程度的受众,越倾向于与媒介人物接触进行实质的人际接触,无论是透过信件、电话或其他方法。④“反袁派”和“挺袁派”的网络集群对抗行为也逐渐溢出到线下的实际集群对抗行为。

部分网友甚至并不满足于线上的集群对抗行为,并将这样集群对抗行为延伸至线下,如“反袁派”不买任何袁姗姗代言的产品,“挺袁派”则是其宣传者和消费者。对于袁姗姗的影视剧,“反袁派”甚至不看,或者边看边批判,“挺袁派”则会拉着身边熟识的人加入到观众的行列等等。

2、“反袁派”内部“弱连接”型互动关系分析

“弱连接”型关系网络有着极快的传播效率。当网友针对矛盾焦点的个人化的表达内容被他人通过“弱连接”型关系网络进行分享、认可并且被重复转发时,人们便获得了参与集群行为的自我激励机制。当负责协调“弱连接”型互动关系网络被新传播技术平台激活时,随之引发的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其中并没有正式组织的参与,也没有被改变的社会身份认同。因此,当对抗过程中的目标发生改变时,弱连接关系网络也能够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行动上的协调。

袁姗姗的“黑粉”们并无如明星粉丝后援会这样的线下或者线上的特定组织,他们完全是松散的联合体,并且他们唯一共享的目标就是抹黑袁姗姗,此外并无其他共享身份认同。那么“黑粉”们是如何通过这样的“弱连接”型关系进行动员的呢?

首先,针对众多网友对于袁姗姗在电视剧中表现的不满。@反袁姗姗全国后援会等几个“反袁派”的微博应时而创建,逐渐将数量庞大的、连接松散的网友结合在一起,成为“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运动中连接成网的支柱,袁姗姗的“黑粉”们通过相互的微博转发、评论和点赞形成“弱连接”型关系。

其次,利用微博热门话题等新技术手段让“黑粉”们参与到“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话题的讨论中去。新浪微博具有话题设置功能,主持人通过加“#”的方式就可以轻松地设立一个话题讨论区,如“#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讨厌袁姗姗#”、“#全民抵制爱在春天#”等。这个话题讨论区就是一个观点群共享的平台,“黑粉”在该话题讨论区中或是自己发表言论,或是转发、评论别人的微博信息,进行观点的分享、附和,“黑粉”们在该讨论区中的“弱连接”型关系也被激活。当参与话题讨论的微博达到一定数量,新浪微博自动将该话题推至热门话题榜,这样就吸引了更多的网友参与其中。

最后,两派在微博话题讨论以及微博评论、互动中并没有采取任何强制措施或者准入规则。因此,围绕着袁姗姗的任何引起争议的行为、造型等,“黑粉”们以及袁姗姗的粉丝们随时可以设置新的话题讨论,由此形成新的弱连接关系网络,动员汇聚新的舆论。

结语

新传播革命通过技术赋权使得普通公众可以在新媒介平台上自由发声,匿名的多元话语主体容易因为偶然的事件陷入对立集群的攻击、谩骂中,进而以临时事件为契机集合在一起形成匿名网络集群,这个松散的集群通过媒介化的人际交往来达到意见的强化与汇聚从而形成集群对抗,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袁姗姗滚出娱乐圈”事件的案例分析可知媒介化关系对于网络集群对抗行为的影响。准社会关系从纵向解释了两派网友与袁姗姗之间由于喜爱或者厌恶而引发的集群对抗行为,某一集群内部成员之间通过微博转发、评论或者点赞等横向沟通关系属于“弱连接”型关系,“弱连接”型关系在信息和情绪的传播过程中有着高效能的传播效率,同样对于网络集群对抗行为的动员和控制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①Donald Horton and Richard Wohl. Mass Communication and Parasocial Interaction: Observations on Intimacy at a Distance[J].Psychiatry, 1956(19):215-29.

②李成贤,《“弱连接”发挥“强作用”——从“阿拉伯之春”看新媒体的政治传播能力》[J].《新闻记者》,2013(3)

③Gleich. U (1997).Parasocial interaction with people on the screen.

④Sood, Suruchi, & Rogers, Everett M. (2000).Dimensions of parasocial interaction by letter-writers to a popular entertainment-education soap opera in India[J].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4(3):386-414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黑粉集群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来呀,互相伤害呀!
袁姗姗:我想跟“黑粉”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