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埃及记

2015-09-10刘建羽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2期
关键词:尼罗河法老神庙

刘建羽

漂浮在大漠上空的热气球。

在米娜宫酒店的迷人夜色中远眺金字塔。棕榈树掩映下的胡夫大金字塔。矗立在哈佛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埃及正午的太阳极其炽烈,举世闻名的吉萨金字塔矗立在沙漠中,几片小云朵不时飘过。作为摄影人,此时我脑子里最强烈的念头,是如何能在这个著名景点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拍出一张有新意的照片。

我顶着烈日,在狮身人面像周围来来回回走了数百米,终于发现一个合适的机位,以金字塔作为后景,衬托着端端正正的狮身人面像,前后的色调十分一致,加上正午的头顶光使得阴影毫不偏斜,于是果断按下快门,一张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的合影诞生了。

当晚,我们入住紧邻吉萨金字塔景区的“米娜宫”酒店。米娜宫是1869年埃及总督伊斯迈尔建造的行宫,1887年被改造为一家奢华酒店。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优雅华贵的走廊里、极尽奢华的房间里,到处悬挂着历史老照片,记录着那些曾在此下榻的名人,包括历任英国首相、美国总统、中东各国君主、电影明星等。这里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著名的开罗会议的会址,在丘吉尔住过的那个套间里,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二战三巨头”的照片,这里是观赏金字塔的最佳位置,同时也为摄影人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在酒店来回穿梭,寻找着拍摄金字塔的理想机位。我攀上一座配楼的消防梯,支好三脚架,想从高处俯瞰酒店夜景,却意外地在取景器中看到了蒙蒙夜色中两座金字塔的身影,这令我兴奋不已,赶紧提高感光度,开大光圈,用渐变镜压低酒店花园的前景,用慢门拍下了这珍贵的画面。从消防梯下来,走进紧邻景区的棕榈树林,又看见金字塔巨大的身影,于是有了“棕榈树下的金字塔”。第二天早上,我又在酒店花园的水池边拍下了金字塔和它的水中倒影。这一组片子,算是圆了我“从另一角度寻找金字塔”的梦想。

卡纳克神庙外景。作为古埃及最大神庙,这里是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全长6740公里。我们乘坐豪华邮轮泛舟尼罗河,从埃及最南部的城市阿斯旺出发,最终抵达中部城市卢克索,航程约300公里。

尼罗河两岸最为惹眼的是众多的古埃及神庙,大都建造于4000年前,壮观,华丽,展现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和艺术造诣。这些巨大的建筑群集中出现在尼罗河两岸,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河边狭窄的绿洲大多是人们的生活区,此外,尼罗河也成为运输神庙建筑材料的便捷通道。

邮轮在尼罗河上游顺流而下,黄昏时,孔翁坡神庙宏伟的身影出现在岸边,夕阳映照着高大的廊柱,投下硕大的阴影。下船走近神庙时,一轮明月已经挂在了它的门廊下。

134根26米高的石灰岩组成的石柱方阵静静地立在卡纳克神庙院内。

第二天一早,邮轮停靠在一个小镇的码头上,一条小街顺河展开,清晨的阳光将船身的影子投射在街上。身材高大的努比亚驭手和他们华丽的马车顺着街道一字排开,邮轮上的客人三三两两乘上马车,穿过小镇,前往艾德福神庙。艾德福是埃及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神庙,当初考古学家从积沙中发现和挖掘了它,经过埃及政府上百年的保护、修葺,庙门、庙墙、殿宇、雕塑都相对完整。

最难忘的神庙之旅是在卢克索。这里曾是古埃及的著名都城——底比斯,公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赶走西克索人,以底比斯为中心重新统一了埃及,建造了众多宏伟的王陵和神庙,是探访古埃及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

其中,卡纳克神庙是埃及规模最为宏大的神庙,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宗教遗址,廊柱群、庭院、方尖碑、神道等神庙的代表性建筑在这里都能看到。

卢克索神庙与卡纳克神庙毗邻,规模虽不及卡纳克,但在它斑驳的石墙上有三层不同时期的彩绘,这些精美的绘画告诉后人,这里曾经经历了古代埃及宗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三个时期,这些宗教都利用同样的场所宣教,这也说明埃及在历史上是个开放、融合的国度。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坐落在距离尼罗河岸不远的沙漠中,背靠陡峻的峭壁,气度不凡,似乎在向后人展示这位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博大的胸怀。

众多的金字塔、神庙、王陵,代表着古埃及璀璨的文明,它们也是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为人类历史竖起的一座丰碑。

数艘手划小船向邮轮靠拢,用绳索把船固定在邮轮上,小船上的努比亚人开始向邮轮上的游客推销,他们把纺织品打开展示,然后打成小团高高抛向甲板,游客如果对商品满意,再谈价钱,谈妥后小船上会再抛来第二件商品,游客则把美元夹在其中抛回小船。这项生意并不容易做,邮轮在前面行驶,小船要在后面拼命追赶,有时游客回抛钱物时失了准头,东西掉入激流中被卷走,奋力追赶无果,小船上的人不停用手拍打脑门,懊恼之情溢于言表,被河水卷走的也许就是他唯一的生活来源。

邮轮在阿斯旺靠岸,我和朋友下了船,想到集市走走。这里是努比亚人的聚居地,他们身材修长,有着赭红色的皮肤,男人通常身着白色拖地长袍。

小船上的努比亚人向邮轮甲板上的游人兜售纺织品。与游客讲价的商贩,脸上充满了成交的希冀。

沿河的街道宽阔整洁,商店橱窗内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没走两步,我们就发现了一家经营中国运动品牌的店铺。埃及的日用品大量来自中国,不少旅游纪念品,图案是埃及的,产地却是浙江义乌。看到中国游客抢购纪念品时,我们的埃及导游阿杜说:“大量商品乘集装箱从中国运来埃及,而大量中国游客又带着这些商品乘飞机运回中国。”在埃及的十天,阿杜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三十多岁,长得高高大大,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导游工作,中文说得十分流利,北京方言和近两年中国网络上流行的段子都熟得很。因为精明能干、腿脚勤快、嘴皮子利落,阿杜深得游客欢心,在他身上,我也看到了埃及人的勤劳、质朴和贤德。

路过一家为汽车补胎的铺子,里面的三个师傅热情地招呼我们。他们说的是努比亚语,我们听不懂,但是他们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很容易看懂:他们是想请我们喝茶。透明的小玻璃杯中盛了古铜色的茶水,发散着红茶的沉香。

邮轮继续在湛蓝的河水中静静航行,因是顺流,感觉十分轻盈,偶尔有水鸟从船舷边飞过。我坐在船顶的甲板上眺望,沿岸的沙山上长着成片的棕榈树,像是两行卫士,护卫着尼罗河不受沙漠侵扰。棕榈树的后面不时有村庄出现,能看到在河边洗涤、垂钓的村民和嬉戏的孩子。蜿蜒的尼罗河在苍凉荒芜沙漠中静静地流淌,造就了一片温润舒适的土地,也成就了埃及的另类格调——沉重之外的舒淡,沧桑之外的闲适。

夜色还浓,星光闪烁,我们在尼罗河西岸坐上一辆中巴,驶向一个热气球营地,准备从空中俯瞰卢克索。

营地已经聚集了上百人,工作人员围在几辆卡车前忙碌,反复向游客交代注意事项。热气球陆续点起了火,明亮的火光照亮了黎明前的天空。我们一组16个人上了一个吊篮,热气球缓缓升起,操作员不时用巨大的喷火枪向热气球的内壁喷出热流,热气球迅速向上爬升,脚下的房舍越来越小,不远处可见一条蜿蜒的白练,那就是尼罗河。

神庙廊柱下兜售明信片的老人。艾德福神庙残破的庙墙。4000年前的雕梁画栋如今风采依旧。精美的浮雕,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纸莎草画展示了古埃及人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东方地平线露出一抹微光,热气球上的乘客们用不同语言欢呼着,准备迎接日出。我还是第一次在数百米的高空看日出,火红的太阳瞬间跳出地平线,给沙漠披上了红妆,雄浑壮美。卢克索号称“世界露天博物馆”,有上百个神庙的残迹散落在沙漠中,成片的神庙遗址在朝阳的映射下露出真容,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王陵静静地嵌在陡峻的山脚下,在清晨的光线中显出一种青蓝的色调。

乘热气球俯瞰,从另类角度观看这个古文明沉淀之地,更加感受到埃及文明的博大和恢弘。

埃及是一个崇拜太阳的国度,太阳作为神灵被供奉在各个神庙,在无数的壁画和雕塑中都有现身。根据气象统计,埃及每年有超过200天是晴天,日出和日落成为最容易捕捉的拍摄对象。每天都有太阳的陪伴,这次埃及之行真可谓是“光明之旅”。

飞机抵达开罗时,迎接我们的就是晨辉。参观过埃及博物馆,走上尼罗河边的大桥,恰好看到日落,河水缓缓流淌,帆船上高高的桅杆好似镀了一层金箔。前往大漠深处300公里参观阿布辛贝神庙,一轮红日照亮整个沙漠,摄人心魄。在邮轮上小憩,身披晚霞,夕阳刺穿云层,洒下万缕金光。漫步吉萨高地,阳光下的金字塔愈发宏伟壮丽;徜徉在神庙的廊柱下,一缕高光照射在墙面的浮雕上,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更迭。最震撼的是红海之滨辉煌的日出。我们早早在沙滩上支好了长枪短炮,天色渐渐发亮,一个耀眼的光斑轻轻跃出海面,慢慢变成一道亮线、小半圆、半圆,最终变成一个在海面跃动的大圆盘,海面被映得金光四射,相机快门的咔嚓声响成了一片。

在去往机场的路上看到一幅广告,导游告诉我,上面的阿拉伯文写的是:“埃及——光明的国度”。

吉萨高地上共有六座金字塔。

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法老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据说是10万人用了20年时间才得以建成。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法老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法老,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在第三座金字塔旁边还有三座一样大的小金字塔,据说是门卡乌拉的三位妻子的陵墓。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法老,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一只耳朵就有2米高。除狮爪外,整个雕像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四千多年岁月,风化严重。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是埃及历史上唯一的女法老,她所建造的神庙被称为女王神庙,共分三层,大量雕塑和壁画记录了埃及的那一段历史。遗憾的是,图特摩斯三世将带有女王形象的东西全部铲毁,使其艺术价值大为降低。

约有2300年历史,是埃及目前保存的最完好的神庙,规模仅次于卡纳克神庙。塔门高36米,入口处两侧置有以黑色花岗岩雕成的荷鲁斯鹰像。圣殿后的圣所放有荷鲁斯圣船的复制品。

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宗教遗址,规模宏大,错综复杂,占地约40公顷,历史长达13个世纪。可以观赏到古埃及的代表性建筑、廊柱、庭院、大塔和方尖碑。 神庙共有10座塔门、3座雄伟的大神殿,20余座小神殿,全部用巨石修建,是法老们献给太阳神的庙宇建筑,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是卡尔纳克神庙里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公元前150年由托勒密六世兴建,一条中轴线把它分成互相对称的两部分,神庙同时祭奉着鳄鱼神索贝克和鹰神荷鲁斯,所以又称“双神庙”,神有两位,入口的门有两座,圣殿也有两座,紧紧连在一起。神庙始建于希腊时代,罗马时代加建了不少柱子,虽然遭到古代基督徒的破坏,本身也有不少倾塌,但建筑宏伟、壁画精致,不难想象当初的盛况。神殿的浮雕记录了从古埃及到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明,浮雕的内容,如医学、算术学、神与宗教、建筑、彩绘等,堪称一绝。

位于尼罗河岸边,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位法老为祭奉太阳神阿蒙神以及阿蒙神的妻子穆特、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了现今保存下来的规模。神庙长262米,宽56米,由塔门、庭院、多柱厅和神殿构成。神庙里面建有庭院、神柱以及神奇的柱廊。矗立在庭院里的独特而巨大的草花树状圆柱举世闻名,顶端雕刻有精美的花形图案。沿着道路走下去,会看到很多石碑,历经几千年,还能看清上面雕刻有古埃及的图画和象形文字,甚至还能看到上面覆盖着古罗马时代的粉饰灰泥。花岗岩墙壁上刻有讲述拉美西斯二世和赫梯之间战役的古埃及文字。

公元前150年由托勒密六世兴建,一条中轴线把它分成互相对称的两部分,神庙同时祭奉着鳄鱼神索贝克和鹰神荷鲁斯,所以又称“双神庙”,神有两位,入口的门有两座,圣殿也有两座,紧紧连在一起。神庙始建于希腊时代,罗马时代加建了不少柱子,虽然遭到古代基督徒的破坏,本身也有不少倾塌,但建筑宏伟、壁画精致,不难想象当初的盛况。神殿的浮雕记录了从古埃及到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明,浮雕的内容,如医学、算术学、神与宗教、建筑、彩绘等,堪称一绝

1863年由被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玛利埃特设计建造,位于开罗的解放广场,收藏的各种文物有三十多万件,陈列展出的仅6.3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因这座博物馆以收藏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埃及人也称之为“法老博物馆”。

位于开罗东郊的穆盖塔姆山上,是11世纪时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为抗击十字军东侵而建造。城堡分内城和外城,城内建有宫殿和寺庙。

始建于1830年,具有土耳其风格。古城堡内有埃及军事博物馆,展示埃及各历史时期军队的武器、装备、服装、著名战役、工事和城堡的实物、仿制品、模型、图画等。清真寺的寺顶尖塔像一把利剑高耸入云,巨大的圆顶沐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距离阿斯旺市区2公里的一处古采石场,沿尼罗河南北延伸约6公里,其中有一座“未完成的方尖碑”,是一处新王朝时期的重要遗址,展示了古埃及人开采方尖碑的过程和高超技艺。“未完成的方尖碑”原为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建造,计划把它矗立在卡尔纳克神庙前,后因顶部出现裂纹而被遗弃。此碑高达40米,重1200吨,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方尖碑。

位于阿斯旺上游约300公里的尼罗河西岸,是拉美西斯二世所建,有大小两座,直接凿刻在岩窟上。神庙入口处列有四尊拉美西斯二世坐像,门口上的小立像是太阳神,因为面向东方,晨光可直射入庙内。阿布辛贝神庙以及其雕刻是炫耀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所以法老面部塑造得庄重威严,具有写实性,是世界艺术史中比较精彩的一笔。

帝王谷位于开罗以南700公里,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第十八到第二十王朝(大约从公元前1539年到公元前1075年)时期的法老和贵族的主要陵墓区,埋葬着古埃及六十多位法老,包括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埃及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有1/3来自帝王谷中的图坦卡蒙墓,图坦卡蒙的金面具和金棺更是“镇馆之宝”。

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带(老城区),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主要出售金银首饰、铜盘、石雕、皮货及其他埃及传统手工艺品,许多店铺的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店面古朴,货物齐全。

       备课,踩点

去埃及这样的国家,一定要提前做些功课,面对大量古迹才不会感到迷茫。我出发前看了一本不错的旅游指南《下一站,埃及》,同时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章和图片,力求对埃及有更深入的了解。

外出拍摄应该有计划,行前备课,拍摄前踩点,详细了解拍摄对象周边情况,确定机位,准备合适的器材,这样实际拍摄时会更得心应手。

针对拍摄环境和对象选取镜头,比如在热气球上拍摄应准备两只镜头,一个广角,便于拍摄更为广阔的画面;一个长焦,便于将较远的对象拉近,同时还有压缩空间的作用。如果比较追求画质,尽量选用定焦镜头。

数码相机时代,滤镜的作用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图片的后期处理功能十分强大。但在摄影实践中,我愈发感到,风光摄影还是离不开偏振镜、减光镜和渐变镜。偏振镜可以去掉场景中的杂散光,使颜色更为饱和;减光镜可以使用慢门,增加了摄影师的创作空间,同时加强画质;渐变镜则是处理大光比场景的利器。

摄影圈子里流传一句话:用架子的不一定是专业摄影师,但专业摄影师一定用架子。可见脚架的重要。在埃及,拍摄日出日落、神庙中许多光线较暗的位置,以及要用慢门处理的场景,都必须使用脚架。埃及的不少景点,例如金字塔和一些神庙,会对使用脚架的游客加收一张门票,但为了收获更理想的图片,这个钱还是应该花。

拍摄建筑物等高大对象时,困扰摄影师的一个难题是畸变。在埃及,这个问题会比较突出。有些畸变应该保留,作为显示物体高大特征的一个符号;有的畸变需要处理,首先前期注意选取机位(上下左右的中点),后期处理时可使用PS中的形变工具。

猜你喜欢

尼罗河法老神庙
神秘的神庙
尼罗河泛滥节,埃及人兴高采烈
气球上的五星期(七) 追寻尼罗河
法老时代埃及谷物税研究
法老的神秘国度
埃及法老复活啦!
书之帕特农神庙
尼罗河上的伊辛巴
牛河梁神庙漫议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