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美酒,更要健康

2015-09-10

大众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白藜芦醇乙醛脸红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舂酒”的诗句。

在古代,酒既是祭祀神灵时的神圣之物,也是人们思想、文化、感情和心境的观照——“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酒,是刘伶大醉以忘忧的杯中圣品;“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酒,是陶渊明闲适生活的田园伴侣;“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酒,是李白人生得意时的尽欢、失意时的狂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酒,是王翰醉卧沙场、挥剑杀敌时的豪迈……

发展到今天,亲朋好友团聚之时,知己故交谈心之际,在中国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酒的身影。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似乎缺了酒就少了喜庆的氛围。然而,在推杯换盏之际,你是否知道喝酒的科学?

很多人自称滴酒不沾,但都架不住朋友劝说“喝红酒对身体好”,喝红酒真的保健吗?

有人说喝红酒能预防癌症,对心脏健康也有好处。而这些好处都被归功于红酒中的一种叫做白藜芦醇的成分。

最近,这一曾被认为“靠不住”的说法,倒是被科学家证实了。据《环球科学》报道,科学家发现红酒中的白藜芦醇的确能预防癌症和糖尿病。但前提是,白藜芦醇得先变成对人体有利的物质酪氨酰tRNA合成酶。

白藜芦醇是某些特定植物在受到压迫、伤害和细菌感染时分泌的一种物质。该物质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植物在这些恶劣条件中生存下去。后来中医开始使用白藜芦醇治疗与血管和肝有关的疾病。但这并不代表白藜芦醇的“万能”功效已被承认,没有足够的检验数据,再加上人们对白藜芦醇的工作机理尚不明确,因此白藜芦醇对身体健康有利的言论很难有信服力。

但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白藜芦醇确实拥有预防癌症、糖尿病以及促进心脏健康的功效。这项新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众所周知,细胞是身体的组成单位,细胞中的蛋白质能让细胞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在移动之前,细胞中的蛋白质找到3D结构相似的蛋白质,与其结合之后共同完成类似转移细胞这样的任务。

科研人员一开始研究的其实并不是白藜芦醇,而是酪氨酰tRNA合成酶,是一种应激物质。酪氨酰tRNA合成酶的立体结构与白藜芦醇很像,它们之间能结合产生反应,而这种反应能让白藜芦醇转变成红酒中对身体有利的应激物质。一旦两种物质的反应因为某种原因无法进行下去,红酒便会失去很多对健康有帮助的东西。因此酪氨酰tRNA合成酶与白藜芦醇的反应对红酒的保健效果非常重要。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让白藜芦醇发挥其保健效用的三种应激分子是p53, AMPK和SIRT6。科学家在老鼠身上做的实验证明,白藜芦醇会增加细胞中这些应激分子的数量。

其中,p53被外界视作阻止肿瘤生长最有效的物质,这也就是为什么红酒能防癌。SIRT6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浓度,而葡萄本身拥有许多白藜芦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适合多吃葡萄。AMPK的增多能让细胞更有效地应对外界刺激,从而让细胞有更强的生存力。

这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不仅澄清了白藜芦醇所拥有的保健功效,还为白藜芦醇在药物治疗领域中发挥作用打开大门。但酪氨酰tRNA合成酶与白藜芦醇一起被用于药物治疗,还需要通过最重要的人体临床检验。

其实,白藜芦醇在桉树、百合、花生、桑葚和葡萄中都被大量发现。从红酒外的其他途径也一样能获得白藜芦醇,酒类还是少喝为妙。

春节放假,既要团聚又要休息好。许多人都习惯睡觉之前先喝一杯酒,认为这样可以有助于睡眠。其实睡前喝酒只能暂时帮助睡眠,但它会让人在夜里醒来并难以再入睡。

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酒精会影响大脑的睡眠——觉醒系统,这个系统会带来清晨的唤醒。这项研究的作者表示,有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的人应避免饮酒,并与医生讨论是否有其他的睡眠方法。这项研究结果在《Alcohol》期刊在线发表。

“普遍的想法是,酒精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昼夜节律来促进睡眠。”研究的主要作者马赫什·塔克尔博士者表示。“不过,我们发现,酒精实际上是通过影响人的睡眠内稳态,即大脑内置的调节睡眠和清醒的机制来促进睡眠的。”

根据这项研究发现,人类有一个内置的平衡系统来调节睡眠的需要。如果患者缺乏睡眠,他们的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化学名为腺苷的物质,来增加他们对睡眠的需要。

如果患者睡觉的时间比较早,那么平衡系统平衡度欠佳,就会导致他们早早地醒来。

酒精会改变这种平衡系统。它可以使失眠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且在夜间的第一阶段睡得很好。然而,患者也可能会更早醒来,甚至半夜就已经醒来了。沉迷于酒精的患者在戒酒之后的一段时间可能发展成完全的失眠。所以,跳过你的睡前小酒也许就是获得更好睡眠的简单方法。

酒桌上有人豪饮面不改色,有人不胜酒力,喝一点就脸红。来自蝌蚪五线谱网站的文章指出,专家奉劝喝酒会脸红的人最好不要喝酒。

酒精主要由肝脏进行代谢。经由胃和小肠吸收入血的乙醇,通过门静脉输入肝脏,90%的酒精通过乙醇脱氢酶(ADH)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2(ALDH2)转化为乙酸,之后转变成热量(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或储存为脂肪。

研究表明,喝酒脸红的元凶是乙醛。乙醛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研究发现,ALDH2如果出了问题,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积,很快你就会脸红。正常人群的ALDH2可以更快地代谢乙醛 ,不容易引起乙醛的堆积,对健康的危害稍小些。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正是代谢乙醛存在缺陷的人,表现在基因上,就是不能喝还非要喝的ALDH2 Lys/Glu杂合子。

但对于基因存在缺陷的人,情况又分为两种。ALDH2 Lys/Lys纯合子,由于完全不能代谢酒精,不胜酒力,很快就醉倒了,所以反而不会去喝酒,对健康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如果是ALDH2 Lys/Glu杂合子,由于还是具有弱的ALDH2活性,经过不断的磨练,会逐渐对乙醛、脸红现象产生耐受,成为习惯性的重度饮酒者。尽管没有醉倒,但实际上乙醛在体内的堆积越来越多,对机体的损伤也随之增大。

有研究表明,对于酗酒的人来说,ALDH2 Lys等基因对食道癌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影响,只能产生ALDH2 Lys/Glu杂合子的人如果酗酒的话,可能罹患食道癌的风险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缺陷的人高。(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喻晓)

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万年前已会“喝酒”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灵长类最早可能在大约1000万年前开始饮用酒精,其来源可能是森林中地面上成熟发酵的浆果。

一般认为古人最早是在大约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酿制酒精,当时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古人欣喜地发现水果和蜂蜜经过发酵可以产生一种喝后令人感觉陶醉的液体。

然而,最新的发现显示,我们的祖先实际上早在大约1000万年前便已经对酒精习以为常。

科学家们现在相信,当我们的猿类祖先从树上下到地面并利用双足行走时,他们便开始捡食地面上掉落的发酵浆果。长久以往,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身体便逐渐学会了消化酒精成分。

美国圣达菲学院的专家们研究了ADH4基因,这组基因的功能是产生用于消化人体内酒精成分的酶。按照先前的认识,这种酶应当只有在我们的远古先祖们酿造出酒精之后才会存在于人类的体内。但科学家们却惊奇地发现早在大约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这种酶便已经出现了。

那些不能消化发酵浆果的灵长类可能已经消亡,因而未能将他们的基因遗传下来,而那些能够消化酒精的成员则成功地存活了下来并繁衍了他们的后代。这项发现也解释了为何在今天主要在树上生活的猩猩仍然无法消化酒精,而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却可以。

这一关于ADH4基因的演化历史,是采用取自28种不同哺乳动物的基因样本的分析数据重建得到的。这些样本中包括了17种灵长类动物,样本和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大型的开放数据库或保存完好的组织样本。(来源:《科技日报》)

猜你喜欢

白藜芦醇乙醛脸红
喝酒脸红是真的会喝酒?
白藜芦醇,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脸红
为什么害羞的时候会脸红呢?等
人害羞时为什么会脸红
白藜芦醇不是贪杯的借口
白藜芦醇,到底是何方神圣?
基于数字实验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
白藜芦醇对酒精性氧化损伤修复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