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误传的俗语正本清源例说
2015-09-10倪培森
倪培森
俗语中有一些误传的名句现在仍被人们广为应用,兹略举数例,为其正本清源解说于后——
一、狗屁不通
比喻文章或话语的文理不通,其实是“狗皮不通”之误传。因狗的表皮没有汗腺,大热天只有借助伸出舌头来散发,故曰“狗皮不通”,实指狗的一种生理特征。为什么会误传为“狗屁不通”呢?因“屁”与“皮”音近,更由于人们多用“屁话”,“放臭狗屁”来喻指胡言乱语或文理不通的文章,所以“狗皮不通”便被“狗屁不通”取而代之,而且更加入情合理和生动形象。
二、王八蛋
这是句十分恶毒 的骂人的话,也简称“忘八”或“王八”。其实是“忘八”或“忘八端”的误传。“王八”语出《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且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里人谓之贼王八。”至于“忘八”或“忘八端”的本义是指忘记了儒学所提倡并践行的八个方面的做人的道德标准。这“八端”(方面)分别是孝(孝顺、孝敬长辈和父母)、悌(敬爱、遵从兄长)、忠(为人忠诚厚道、忠于国家和民族)、信(讲信义、守信用,不虚伪奸诈)、礼(上下有别、尊卑有序,有礼有节)、义(公平、公正、和谐、合宜、尽职、尽责)、廉(廉正清明、奉公守法)、耻(知羞耻、远奸佞,明是非、严律己),合称“八德”。“忘八”或“忘八端”谐音误传为“王八”或“王八蛋”,亦称“王八羔子”、“龟儿子”,贬义十分强烈鲜明。
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出智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以智慧超群,神机妙算名扬天下,“皮匠”则是民间普通的手艺人,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和设喻。其实“皮匠”是“裨将”的谐音误传。古代军队中设有主将(正将)一名和副将(亦称“偏将”、“裨将”)若干名。裨将虽不如主将地位高、官职大、见多识广,但裨将人多,集思广益,将他们的智慧加起来或能超过主将一个人的能耐,所以说三个裨将能顶个(甚或赛过)诸葛亮。
再者,古代人的鞋子上有两道突出的梁,用以缝缀鞋面。这道梁是用猪革包上缝制而成的。当时皮匠都是手工操作,缝一道猪革的鞋梁系由一人主缝,两人作副手帮忙才能完成,所以民间有“三个臭皮匠,合做一个猪革梁”的说法。时日一长,谐音误传为“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语义也定格为人多智慧多,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义近。
四、秋老虎
比喻立秋之后,天气依然十分炎热,热得像要伤害人的老虎一样,十分凶猛。其实,“秋老虎”是“秋老火”的误传。语出唐韩愈(768—824)《纳凉联句诗》,曰:“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在五行学说中,秋属金。初秋时,气候温和柔弱;立秋之后,夏日已尽,火气虽有衰退但愈加闷热。清代学者福申(生卒不详)所辑的《俚俗集》则说,立秋之后“火虽老而犹有余威”,意思是立秋过后,热气虽逐渐消减,但余威尚存。古代民众不知“老火”确切含义,因“火”与“虎”音近,便用“秋老虎”来喻指立秋后天气依然十分炎热,“秋老火”之语反被人们遗忘了。
五、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喻指要获得某种利益或做成某件事、达到某种目的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其实,该俗语的“孩子”是“鞋子”的误传。语出古代北方靠捕狼为生的山民和猎户。他们为了捕获凶残而狡猾的狼(以狼皮、狼毛换取钱财谋生或防止豺狼对庄稼、牲畜和人身安全的危害),在山野、丛林和村庄四周设套捕狼。因为要翻山越岭多跑路,很费鞋,一年之中要穿破好几双鞋子。所以说要舍得多穿破几双鞋子才能套住狼。在北方,“鞋”一般都读作xié(谐),但在南方却读作hái(孩),于是“鞋子”便被误传为“孩子”。换一个角度,从事理上说,用孩子作诱饵来设套捕狼,也未免代价太大和过于残忍,是讲不通的。所以这句俗语应该还原为“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才入情合理。
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永远跟从,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据《辞海》的解释)语见宋代欧阳修的《代鸠妇言》诗:“人言嫁鸡随鸡飞,安知嫁鸡被鸠逐。”又,唐杜甫《新婚别》诗云:“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其实,该俗语是古代民间所言的“嫁乞随乞,嫁叟随叟”的误传。本义是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年龄大过她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这里“乞”与“叟”同“鸡、狗”音近。《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之《庖人》篇又载:“庖人,掌共(供)六畜。”意思是庖(读音páo)人(厨师)负责供献马、牛、羊、豕、犬、鸡等六种牲畜。可见,鸡与狗早在周代农业社会中就是最重要的家畜:狗可看门狩猎,鸡可司晨,都是祭供祖先的牲品,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再加上唐宋时期,又被名家在诗文中引用,该俗语便约定俗成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一直误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