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

2015-09-10王丽洁

人民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

王丽洁

【摘要】后危机时代对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存在着收入分配制度设计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市场调节机制偏离、外贸经济影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问题。只有通过设计公开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公平、重视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设计、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合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措施,才能保证我国后危机时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国有企业 收入分配制度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后危机时代背景概述

在经济危机发展到后半段,会出现一个危机相对缓和的平稳时期,而这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被称作为后危机时代。在这个时期,经济仍然继续受到危机的影响,危机带来的各种困难形势依然严峻。自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应对时期,世界各国都针对经济现状开始了相应调整,代表经济的先行指标—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于2009 年6月率先回升,该指标预示了未来经济良好的增长形势。同时,在危机中受损严重的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也有较好的表现,具体体现为重要金融指标的正常恢复与工业产出总水平的大幅提升。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但由于危机的延续性作用依然存在,全球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后危机的时代,在这个时期,全球经济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也不例外地受到一些冲击,尤其是我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受到了较大影响:后危机时代的高通货膨胀对分配存在着较大影响,企业资产的泡沫化使得收入分配改革难度增加,同时危机的产生也无法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稳定的改革环境;后危机时代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企业在经济恢复与发展上速度不同,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企业发展的参差不齐也加剧了收入分配上的差距。①基于此,对我国后危机时代的收入分配制度状况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后危机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以国有企业为例,后危机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市场调节偏离和外贸经济动荡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已经开始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这种现状的产生是因为后危机时代的环境特殊,而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无法适应这种环境。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无法得到很好的调动,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率和未来的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设计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并不十分合理,并且这种不合理现象与后危机时代的特殊环境重叠,进而导致了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加剧。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转型的改革时期,由于新老制度的变更,造成了社会某些方面功能的紊乱,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政府职能部门责任缺失,在初次分配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调节和适当的监管,没有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配套的监管制度用来加强对市场的管理。而在再分配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建立相应的政策保护,不能有效缓解由于市场竞争而造成的各种利益矛盾。同时,权力没有相应的制约也是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②一方面,有些旧的制度还没有退出,另一方面,有些新的制度还不完善,各种非法获得收入的现象没有得到遏制,而合法收入却不断受到侵害,这都是我国现阶段法律体制不健全造成的,贫富差距的两极化说明了我国在再分配过程中的调节力度仍然不够。

收入差距过大。分配制度虽然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仍然不能有效控制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发生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现象不仅仅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其中有许多是后危机时代经济和社会现状中存在的不合理或非法因素引起的:一是在初次分配中存在着若干不平等的竞争。在后危机时代,不安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直接导致人们为了获得生存而不平等竞争,这体现在初次分配中就已经存在了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例如我国行业间的初次分配差距同2011年就扩大至15倍;二是在再分配过程中一些方式方法不合理,没有真正起到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后危机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国家管理和经济政策不能马上跟上经济的自发调整速度。因此,在再分配上,如果没有及时运用政策法规予以限制和管理,再分配的调节也不能实现,收入差距反而增大;三是各种灰色或非法收入等现象也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经济动荡的恢复期也正是灰色职业和非法工作盛行的时候,人们在动荡时期,更倾向于通过灰色收入和不法收入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同时,政策管理和经济治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基尼系数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如果超过0.4就被认为收入差距过大,目前我国已经远远高于这一国际警戒线。

市场机制调节偏离。在后危机时代,市场的经济体制所受到的重创还未得到恢复和调整,而我国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不健全更是加剧了市场机制调节的难度。在经济动荡的复苏期,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不明显,甚至偏离了调节的本质,造成了收入分配中的新问题。以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例,在市场机制调节不明显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营者市场并没有完全建立并恢复原状,所以现行的市场机制根本无法调节,市场的作用也无法得到发挥。此外,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象,市场调节在劳动力的分配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市场机制并不能为公平公正的竞争起到保证作用,甚至会因为其盲目性和不可控性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拉大收入差距,并导致两极分化。

外贸经济影响收入制度改革。由于各国在经济危机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各国政府在后危机时代都以保护本国贸易,限制外来进口的经济发展形态为主。因此,我国的外贸经济在后危机时代受到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在导致我国出口受限的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首先是出口经济体受到阻碍,从事出口经济、外贸经济的人员会受到后危机时代的影响,收入下降,这本身就会对我国的收入分配造成影响。其次,在外贸经济受损的同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减弱,后危机时代中,我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地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本相比更为低廉,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这无疑对我国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也造成了冲击。③最后,通货膨胀的加剧以及汇率因素的影响,也都使得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进而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后危机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出路

有选择的政府干预理论。新自由主义学派强调在理性预期的作用下,市场自由在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的作用,政府应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减少政府的干预,比如西方国家精简机构,缩小部分机构的权力范围,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积极地寻找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认为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是相辅相成的。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与市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同样都会出现失灵,所以政府与市场之间并不能简单说成强政府弱市场或者强市场弱政府关系,应该是政府与市场努力达到均衡,即在现实经济过程中寻求二者之间的优化均衡点,才有可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运行效率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化。

古典自由主义的市场机制理论。传统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政府不必干预经济活动,甚至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可能是有害的,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起了“守夜人”的作用。古典主义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市场的充分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市场失灵逐步凸显,这使经济学家意识到,仅仅依靠市场的作用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充分就业,政府干预开始被予以考虑。

凯恩斯主义的全面政府干预理论。面对不断爆发的经济危机、垄断的出现、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失业增加等问题,市场机制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等人指出市场的缺陷只有通过政府积极的干预才能得以弥补,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张实行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政策。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时,最重要的是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以提高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的合理增长,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较多的职能,形成“大政府小市场”的格局。

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得知,市场和政府都不是万能的,虽然市场机制能实现经济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对于收入分配来说反而会使差距越来越大。要解决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就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这种干预的过程是渐进的,需要政府与市场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与统一。如果在外部经济环境的协调配合下,能达到市场机制健康运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政府的适度干预可以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那么就可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目标,实现收入分配的深化改革。

后危机时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策略

设计公开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后危机时代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过程不公开、制度不公正等问题造成了分配制度的混乱。因此,只有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才可能强化制度执法、制度监管等工作,从而从根本的制度和法律上实现对收入分配改革的合理规划和监督。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公正能够代表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因此,只有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减少非法收入和隐性收入,并致力于改善收入分配差距的机制管理,才能实现让全国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生活在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调节力度,着力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的综合要求。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依照党的计划应该是能够实现的,这也是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原则。

保障初次分配公平。在后危机时代的影响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从初次分配公平的保障做起。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报酬的保障需要在初次分配的时候得到强化。而初次分配中生产要素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也是保障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的原因。对于后危机时代影响下的初次分配,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调整与改善。例如存在生产要素占有不公、生产成果分配过程向资本和资源倾斜的现象,这些都是阻碍初次分配实现公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只有强化初次分配中的公平,才能保障再次分配和最终分配的公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资本、知识、技术、管理为主要要素的分配报酬机制得到强化和完善,这就要求市场为我们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的环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机会均等,再让先富带后富。④最后,需要确保最低工资和生活保障的制度,确保在后危机时代中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和福利状况。

重视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设计。在后危机时代收入分配改革应该以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为调整关键点。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整需要注意包括不同人群、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几个层面来进行调整,而另一方面要注意保障人们的最低收入和基本生活条件。针对这点,国家必须在再分配中设立一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通过国家强制的手段来进行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控。⑤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方面来做到这点:一是加强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薪酬管理,尤其是对于垄断企业,通过限薪来控制垄断行业员工收入过高现象,以减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二是要增加中底收入者的收入,多渠道地进行最低保障和福利调控,从而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中的收入差距。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的调整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和防止财产收入差距的固化,通过征收遗产税和代际转让税的差距,来防止财产的固化发展,通过政府加大对分配制度的税收方面的调节力度来实现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顺利进行。

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只有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危机时代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水平,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直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水平。因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以发展经济为基础,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整体的物质基础,才能缓解后危机时代中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减小公众的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经济发展的特色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调节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指挥作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利于市场经济结构的改革和完善。而只有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优化配置的作用,并在政府的指挥和引导下,才能破除后危机时代给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障碍,从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后危机时代想要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要合理分配改革红利,从而激发全社会的潜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这些社会财富将成为公平分配的良好基础。⑥由此可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出路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质量。

合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后危机时代的关键性调整应该在于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并营造公开公平的法制环境,保障居民的对财产的使用权从而促进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是指工资之外的财产所带来的收入,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实现居民收入渠道多元化发展。因此,国家要做到对公民财产性收入的保护,以及加强对财产性收入保护制度的建设。⑦同时,让居民能够从多个方面来增加收入渠道,并实现财产性收入的良性发展,改善创收环境,在创收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居民的合法利益。

(作者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吴天楠:“后危机时代外贸对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现代交际》,2013年第1期,第150~151页。

②沈坤荣,王东新,田伟:“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增长效应研究—兼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的重塑”,《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9期,第5~9页。

③柳希超:“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期,第169~172页。

④马金凤:“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⑤翟程:“新时期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和经验研究”,齐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⑥孙艳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路径研究”,《经济纵横》,2014年第6期。

⑦皮小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增1)。

责编 /张蕾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
分析国有企业互联网党建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