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2015-09-10宋志国

人民论坛 2015年21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

宋志国

【摘要】与传统公共领域相比,公民在网络空间的政治参与活动有着更为开放、直接、自主、自由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主观、偏激、虚假甚至非法的隐忧。文章分析了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结合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与问题,提出了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网络公共领域 公民政治参与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关注、关心、了解并积极参与国家政策、制度制定及政府事务的行为与过程。合法、有序、健康的政治参与能够对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及政策制定产生积极影响,①并推动国家政治水平—尤其是政治民主程度—的提高与发展,加快普通公民政治权利的现实化和具体化。政治参与与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各种条件相对成熟之时,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不仅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种应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网络技术在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普及应用,使政治信息像空气一样被吸入每个人的大脑之中,这不仅唤起了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而且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渠道、方式和内容,使民主政治在广度、深度与宽度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②然而,网络空间作为公共领域有其自身特点,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因网络空间的这些特点而存在较多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对公共领域的网络政治参与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相关于两个因素:即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与条件,但总体来说,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主要还是受制于现实条件。

公共领域和政治参与。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来理解,公共领域是公众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场所,公众通过彼此交流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并形成某种共性意见和建议。须知这种意见或建议的作用就在于维护其群体利益和公共福祉,公共领域的群体极化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在政治权力过于集中专制的时代,公共领域的政治参与大多是对统治权力的反对与抗争;而在民主政治较为盛行的今天,公共领域的政治参与则是对国家政治权力的一种补充,是政府法定公民自由讨论、并从中听取有益建议的有效途径。虽然公共领域的政治讨论体现了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以及国家政治水平的高低,但发生在公共领域的政治活动还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是在公共交往中所形成的公共舆论,其对于政治的评价相对民主、平等,但也会走向偏激或虚妄,对国家政治的正反影响都不可轻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公共领域已和过去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网络公共领域的出现已给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与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挑战。

网络公共领域和公民政治参与。网络公共领域的公民政治参与是互联网时代的政治进步与社会治理新形态的表现,它和公众传统的政治参与活动有着很大的不同,任何人通过网络平台都可以参加,并对国家政治规则能够产生较大范围的影响。③总体来说,网络政治参与有许多新的特点:一是形式开放。互联网的信息发布、传送与接收并不限制人的时间与空间,既没有边界约束,也没有范围限制,可以是任何人在任意时空以任意方式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送与接收。④二是言论自由。互联网的言论自由主要是指言论权利及言论方式的自由,因为互联网技术平台的存在,人们的言论才有了发布的渠道,个人的心声才能被公众和政府所知。三是平等参与。虽然网络并不能将社会不公彻底推平,但在法治允许的范围内,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机会。四是影响广泛。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基本都是言论表达,但其影响之力却不可小觑,一个人的言论足以引发无数人的呼应,进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并推动某些政治方式的改变。

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第一,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越来越丰富。除了通过网络发表政治言论或建立网络论坛与博客之外,还出现了网络问政、网络选举、网络信访、网络调查、网络跟踪及网络批评等。第二,网络政治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政治参与人数的增加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化应用,当政治信息呈现出相当的开放及畅通状态时,很多“不太关心”政治的个人或群体便会不知不觉地加入到政治讨论中来,而导致政治参与人数的剧增。第三,网络政治参与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家政治事关黎民百姓,国家大事就是民生大事,从经济建设到国防科技,从社会发展到思想价值观教育,从反腐倡廉到养老保险,每一次政治决策,都有着非常大的参与度。第四,网络政治参与的程度越来越深。政治参与的深度就是民主的程度,政治越透明,公民参与就越充分,政府就越能够掌握民情与民意,就越有利于做出正确的政治决策。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网络政治参与的开放性、直接性、自主性在带给公民政治权力的同时,也带给政府管理的难度;网络政治参与及其影响的广泛性在促进政治总动员的同时,也会给别有用心者以政治煽动的可乘之机。

网络公共空间的虚拟性与自由性。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也是一个自由的世界,人们在现实中不可说的话、不能做的事,似乎都能通过网络的虚拟化而得以实现,藉此来发泄内心的欲望与自我的本能。网络的虚拟性还表现在网游者身份的虚拟化上,尤如一个遮起了面纱的人再也不担心被别人识破庐山真面目,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异端邪说,可以口无遮拦地对国家、对社会、对政党进行诋毁和污蔑。最为可怕的是,网络的虚拟性有时就是无中生有,这比信息的闭塞更加危险,产生的影响也更为恶劣。正因此,网络化的虚拟世界常常被政治异见者或者境内外反动势力用作造谣生事、舆论进攻、文化侵蚀及政治洗脑的前沿阵地,他们利用网络世界的自由性及自主性来制造虚假新闻、反动言论等,使虚拟的世界更加虚拟,以达到以假乱真、乱人视听的目的。网络政治参与多以言论为主,网络言论的煽动性与其真假未必形成正比,所以很容易造成政治的不稳、民心的动摇甚至社会的混乱,从而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政治言论的非理性、虚假性与非法性。网络时代的信息量之所以可用海量来形容,一方面是因为信息渠道的畅通,使人们很容易就接触到了巨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信息的产生量更是前所未有,这其中,无数新的信息总在源源不断地被上传到互联网中而得到发布与传播。不难想象,这些数量空前的信息必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客观理性的,也就用主观非理性的;有真实的,也就用虚假的;有合法的,当然也会有非法的。尽管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次政治民主化的进步,但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人的政治判断力还很弱,跟风现象严重,导致非理性政治言论的出现。而问题还在于,有人正好利用了大多数人的政治素质较低这一缺点,大量散布虚假言论、甚至反动性极强的政治言论,使许多并无恶意的民众真假难辨,黑白难分,以致造成政治观念与观点的偏颇与差错。由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空间是公共领域,政治信息的非理性、虚假性及非法性所造成的影响不仅是信息本身,还有情绪感染,非理性情绪的无限制传染还会形成网络群体的极化现象,將会及大地削弱社会正能量的聚集与释放,破坏作用相当大。

信息发布、传播与接受的非均衡性。美国未来学家阿尔瓦·托夫勒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国民可能被分裂为信息的富有者与信息的贫困者,并且随着新的信息传播系统的普及,主流社会和下层阶级之间因信息而造成的大裂谷还将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威胁到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的民主。⑤尽管前文所述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开放、自由、自主、公平等特征,但政治参与与信息掌握密切相关,没有同等的信息权力,这种开放、自由、自主与公平都是只能是相对的。网络时代是物质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产物,没有物质、技术与经济的保证,就谈不上信息的掌控,谈不上政治言论的发布、传播与接收。信息的富有者与信息的贫困者在职业类型、文化知识、网络应用技术、经济收入、地域环境、性别年龄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其在网络上政治参与的条件、意识、热情、素质、能力及水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客观条件越差,主观意识就越弱,其政治参与的热情、素质、能力与水平也就越低,这种新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就是所谓的“信息鸿沟”。⑥信息时代的信息鸿沟是一种新的不公平现象,使网络政治参与者集中于某些群体之中,导致公共领域中的政治见解并不能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局限性非常突出。

网络公共领域的误导性与盲从性。公共领域是政治民主化的空间与舞台,网络公共领域的误导与盲从之所以容易发生,除了信息的非理性、虚假性与非法性之外,与它公众数量的庞大有很大关系。网络是科技时代新的公共领域,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会场,它的极端开放与边界无存更是使公众数量不可计数。在公众聚集之地,盲从现象不仅很容易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规模和波及范围就将非常宏大。因此,公共领域的言论误导对于健康有序而合法的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威胁。在网络信息的迅速膨胀之中,很多人对信息的真伪已无暇顾及,也很难辨别;加之某些人为的诱导,使盲从者越发地多,所造成的误导也就会更加可怕。网络政治参与的魅力来自于政治问题的公开化,国家政治的公开是民主的进步,也是民主的形式,政治公开是因为它属于人民,也需要人民的参与,全体公民只有积极、健康及有序地参与政治,才能在国家建设中齐心合力、众志成城。政治的公开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撑下非常具体而充分,网络政治参与的领域空间因其公共性也非常开放和自由,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公共领域所造成的误导与盲从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且可怕。

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应对策略

公民政治参与对政治影响广泛而深刻,积极的一面需要肯定和发扬;消极的一面则需要警惕和杜绝。⑦因此,加强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加强教育,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与能力。网络公共领域的公民政治参与要求公民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与参与能力,以增强对政治信息的分析力与判断力。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民众来说,网络政治参与是一个较为新鲜的词语和活动,地域、职业、文化、经济、性别、年龄的差异也导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素质与能力千差万别。网络政治参与需要网络载体和网络空间,但很多人并不具有这样的条件,自然也就没有形成相应的素质能力。比如以网络为载体需要网络条件和上网能力,但大多偏远地区民众或文化层次较低的老年群体可能并不具备。尤其是,政治参与的内容是什么?怎样参与才合法、健康而富有意义?比如怎样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讨论?应发表什么样的言论?怎样进行网络选举?怎样进入政府窗口和有关人士进行政治对话或政见交流等等,⑧均需要公民具有较高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素质与能力,均需要通过教育来提升。

正确引导,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道德规范体系。网络公共领域的公民政治参与不仅需要公民有较高的政治思政素质及网络参与能力,还需要网络道德的支撑。网络道德不是网络政治活动的构成内容,但却是网络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虽不能改变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却会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目的、动机、方式、效果。网络道德是网络时代的社会伦理在网络虚拟世界的思想意识及行为价值,它来自现实社会却又深受网络世界的影响,并逐步形成网络社会特有的道德内涵与道德形式,并对网络政治参与产生显著影响。但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自由、平等对话、公正合法及有序健康却需要建立起符合网络政治参与要求的网络道德标准。因此,构建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道德体系是和政治参与本身同等重要的工作。首先,要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进行公民政治参与活动,以将网络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道德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伦理建设,发展“绿色网络”,倡导文明上网;最后,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道德思想及科学的网络建设方法,认真学习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的道德理念与行为规范,使网络政治参与在社会建设与国家治理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强化法制,维护公民政治参与的正常秩序与健康发展。网络公共领域的公民政治参与活动的合理、有序、规范及健康开展需要加强网络立法、强化法制措施、加大法制力度。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空间正因为是一个公共空间,才非常需要次序的管理与行为的规范,才需要制度的约束与法律的保障;在网络政治尚不成熟、网络文化层次较低的当下,强化网络法制,对于有序开展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明确规定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和义务,还能够保障公民权利的应用和政治义务的尽责;它不仅能够规范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行为,还能惩治不法分子的政治恶意和政治恶行。尤其是对后者,一些人出于某种利益或政治代言,利用自己娴熟的网络技术设计决策模型,将自己对政府的不满通过预设程序来加以打击,以破坏现有的政治系统,并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后果。强化法制就是要对这类网民及其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使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合法、有序,网络政治环境健康、良好,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准则的规定,二是网络政治参与内容的规范,三是网络政治参与技术运作方式的规范,以便为净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提供强大的法制武器。

随着网络公共领域公民政治参与的进一步开放,会激发更多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的热情与信心,这对社会发展和公民自身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强化法制管理的基础上,每位关心政治的社会公民都应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参与能力及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良好运行状态,使公共领域真正成为公民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推动政治的舞台,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为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大学生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教育与实践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C0674)

【注释】

①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6页。

②郭旭:“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学理论》,2008年第8期,第39~41页。

③赵新:“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

④郭祺佳:“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22期,第32~33页。

⑤⑥[美]阿尔文·托夫勒:《权力转移:临近21世纪的知识、财富与暴力》,刘炳章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195页。

⑦毛寿龙:“‘网络政治’带来了什么”,《人民论坛》,2007年第14页,第2~3页。

⑧陆士桢,郑玲,王丽英:“对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7期,第56~58頁。

责编/韩露(实习)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
施工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细化管理策略
幼儿功能性动作教育课程实施中对肥胖儿管理策略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医院在职职工体检结果分析与健康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特殊生校园管理策略探析——以福州第十五中学平安校园建设特殊生管理工作为例
论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