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魅影》空降广州
2015-09-10何蕴琪
何蕴琪
被盛赞为“假如一生只看一部音乐剧,这部肯定是毕生之选”的音乐剧之王、韦伯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终于在9月22日首度到访广州。广州是“魅影”到访的第二个中国城市,此前它仅仅到访过上海。据最新消息,此次来穗演出的“魅影”主角,將是已饰演“魅影”超过2000场的明星演员、被剧迷们昵称为“小面包”的布拉德·里特尔(Brad Little)。
《剧院魅影》并非一开始就以音乐剧的姿态呈现,而第一个将《剧院魅影》带上剧院大舞台的人,也并非音乐剧之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早在1925年,由有“千面人”之称的钱尼所主演的那部影响深远的默片《剧院魅影》便已在电影的大荧幕同观众见面,钱尼不仅因为该片成为国际巨星,同时他还让《剧院魅影》这部小说与其他经典恐怖小说如《吸血鬼》及《科学怪人》等,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钱尼在剧中将面具摘下的一幕,则成为电影史上最惊心动魄的镜头之一(据说当年有许多观众在现场昏倒),他为日后饰演该角色的演员树立起典范。
第二个版本拍摄于1943年,这次加入了声音和色彩,片中由克劳德·雷恩斯饰演的因被泼到强酸导致颜面被毁进而报复心重的魅影。20年后,诞生了不太出色的《剧院魅影》西班牙版,它将魅影塑造成一个专门谋杀合唱团年轻女演员的嗜血恶棍。两年后,即1962年,汉默影片公司将它纳入该公司推出的《汉默恐怖片》系列,由赫伯特·罗姆及海瑟·希尔丝主演。之后在1974年的《天堂的幽灵》中,巴黎歌剧院换成了纽约摇滚戏院,而幽灵乃是一位发狂的DJ,专门对崇拜他的漂亮粉丝下毒手。
然而在当时,《剧院魅影》的故事在剧场界似乎并没那么受欢迎,法国剧场界对它兴趣缺乏,英国也好不到哪里,只有两个值得一提的制作:一个为精简过的版本,于1935年在伦敦小剧院演出;另一个是演员剧团在1975年推出的制作,由爱德华·裴特布利基饰魅影,莎伦·杜斯饰克里斯汀。
而当时30岁出头的韦伯,在看过所有“魅影”相关作品之后,却觉得它们都比不上法国小说家勒胡那本被埋没的原著小说《剧院魅影》(当时勒胡的小说已经绝版,韦伯也是在一家二手书店里无意发现),小说想表达的内容远远超过电影的描述,有更多深刻的心理层面的描写,于是韦伯决定要创作他自己的《剧院魅影》,将更深刻的艺术内容带入作品中。
据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回忆,他在一个泡在浴缸中享受热水澡的昏沉午后,接到了韦伯一通聊了很长时间的电话,正是在那个时刻,韦伯决定要开始着手制作音乐剧版的《剧院魅影》,并开始与卡麦隆一同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时至今日,当音乐剧版的《剧院魅影》一再延续它的传奇时,或许也能够挽救它的原作创造者,让他的文字获得迟来的肯定。
原班制作团队也一并“空运”抵穗,其中包括世界上演出“魅影”一角超过2000场的四位演员之一、被昵称为“小面包”的布莱德·里特尔,以及1990年起便与韦伯合作,至今合作已有25年时间的《剧院魅影》音乐总监盖伊·辛普森先生。盖伊表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魅影”是一种跨界的体验,“我是古典乐背景出身,而《剧院魅影》是一个半古典风格的作品,半古典半流行,是一部商业化的作品,因此做魅影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盖伊说,《剧院魅影》用了更多的古典乐元素,它的音乐本身就是非常古典的。“在很多年前我们还需要用到27名乐手,但现在因为电子键盘的加入,再配以长笛提琴等古典乐器,我们只需要16名乐手就够了。现在16个人这种安排更实用,听起来感觉有50个人同时在演奏,还是很震撼的。”
不但如此,巡演的时候演出团队会带着自己的一整套音响系统。“所有的设备都是我们准备,以此来确保演出效果的完美,这也是所有最顶级演出的做法。所以不管在伦敦、纽约、墨尔本,观众听到的音效是一样的。我的工作是要确保观众听到合适的音乐,确保音乐的持续性和平衡。我每天都要和音响工程师们商议,来确保声音效果。排练的时候也是,我会和交响乐团一起工作,整合乐手和演员。”
9月初空运到广州参与《剧院魅影》舞台搭建的“货物”,悉数由“原产地”打包送到:总重达20万公斤,共需26个海运集装箱(如空运则需要三架波音747),共计230多套服装,236件道具,净重超过半吨的巨型水晶吊灯,全剧两幕共19场戏,场景变换多达24次.不仅如此,连舞台上的地板都是特制空运抵穗(舞台地板上设有暗门150个),后台用5部计算机总控调度,另加3.5万英尺电缆……全套设备均为纯正原版。
记者对引入《剧院魅影》的广州大剧院常务副总经理张利进行了专访,让读者有机会提前管窥承接世界级演出的小小“内幕”。
《南风窗》:可以介绍一下这次引进《剧院魅影》的情况吗?
张利利:《剧院魅影》2013年就在上海演出,那时我也去了。当时我们就开始跟经纪公司谈这个事情。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今年引进呢?一个是广州大剧院的5周年,另外一个是我们在北京新接了一家剧院叫“天桥艺术中心”。在广州结束以后,11月份就到北京,作为开幕演出,在天桥艺术中心再演60场。
《南风窗》:听说这次演出投入比较大。
张利:这个剧投入确实很大,总成本达到6000多万。主要是版权费,包括演员的演出费。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剧院这几年,每年都是拿其他的运营费用来补充到演出中。如果单纯靠票房,现在的市场上只有流行音乐还有这样的空间,能够通过票房实现营收。对于一个剧院来说,靠票房能够实现(营收)的,在欧美也没有解决。欧美的剧院,像欧洲剧院,政府的投入还是很大的。
对于《剧院魅影》来说,我们希望它能够达到平衡。我们之前做过两部中文版音乐剧:《猫》和《妈妈咪呀》,《猫》是演了24场,《妈妈咪呀》是32场,都取得了非常高的上座率。我们还引进过一个原版的音乐剧《亚当斯一家》,以及今年1月份的《音乐之声》,像《音乐之声》也是卖得比较好的。
《南风窗》:那这些剧能达到基本的平衡吗?
张利:是的。所以我们现在要不断地寻找观众的需求点在哪,能让他们愿意来购票、消费,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今年除了《剧院魅影》之外,我们还引进了另外两个,之前1月份的《音乐之声》,到年底12月份我们还有《巴黎圣母院》。我们每年也做很多交响乐,像歌剧和交响乐的演出,需要我们先投入,然后再通过票房收回成本。基于《音乐之声》取得的比较好的收益,对《剧院魅影》,我们也有很大的期待。
《南风窗》:那这次最高票价有没有参考国外?
张利:我们没有办法完全照搬国外的定价。我们装台要15天,拆台要15天,相当于演出一台剧要有两个月时间,一个月要做技术上的工作安排,一个月的时间拿来正常演出,以成本的角度而言,我们大了很多。另外,他们很多演员驻场演出,实际成本就低。而且他们不存在国际机票。
比如在纽约,比较好的位置,大概是200美元一张票吧。约是1200元人民币,这个和我们平时的票价也差不太多。但我们周末可能定到了2000元人民币。
《南风窗》:几个月前,从我的朋友反馈来看,在预售的时候就已经买不到票了。
张利:是,就觉得还是蛮期待的票房。
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地下深处,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 “魅影”。他神出鬼没,甚至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在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的克莉丝汀·戴伊,梦想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她总期盼着父亲向她许诺过的音乐天使有一天会出现。“魅影”看見了在孤独中期盼的克莉丝汀·戴伊,很同情她,假扮音乐天使安慰她,并教她歌唱的技巧。在“魅影”的帮助下,克莉丝汀·戴伊凭借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然而,“魅影”最初发自于精神层面的,对克莉丝汀·戴伊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甚至以实际行动,除掉阻碍克莉丝汀·戴伊歌唱事业的人。“魅影”对克莉丝汀·戴伊的占有欲在劳尔和克莉丝汀秘密订婚后变得愈发强烈,他不惜与劳尔拼剑,掳克莉丝汀·戴伊到地下密室,并要挟她答应求婚。最终,走火入魔的“魅影”明白自己对克莉丝汀·戴伊的爱与克莉丝汀和劳尔的爱相比相差甚远,便绝望放手,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