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第一股成“仙”记
2021-06-21路梓桐
路梓桐
克莉丝汀日前发布2020年财报:营收4.04亿元,同比减少约26.8%,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1亿元,减亏50.9%。这意味着公司自2012年在港交所上市以来已连亏8年。
曾经一度高光的“烘焙第一股”,怎么就渐行渐远,成了“仙”?
“仙股”是指股价已经低于1元,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克莉丝汀沦为“仙股”的速度,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2012年,在长三角地区拥有近千家店面的克莉丝汀,凭着13.88亿元营收,成功在港交所敲钟,成为资本趋之若鹜的“烘焙第一股”。然而,随着业绩连年下滑,公司股价一路狂泻,到如今已不足0.2港元,成为资本避之不及的“仙股”。对于公司难看的业绩,克莉丝汀2020年财报中这样解释:“集团作为消费终端企业,受疫情影响更为直接,受此影响全年收入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下滑。2020年集团继续执行关闭亏损门店策略,关闭门店99家,销售开门店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年收入;同时集团积极尝试转变传统营销模式,但由于近年来品牌效应持续下降,新的销售渠道拓展产生的效益尚需一定时间体现,亦影响了2020年全年营收。”
但外界却并不这样看。许多媒体和机构认为,克莉丝汀之所以有如此境况,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自身。
高层内讧
2017年11月17日,克莉丝汀创始人罗田安被罢免董事职位,这虽然让公司的“内斗”大白于天下,但却不是克莉丝汀内斗的开始。
克莉丝汀由台湾人罗田安创立,1992年8月8日在上海落地。此后的20年,罗田安带领克莉丝汀攀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截至2012年,克莉丝汀门店数量达到了880家,并在同年开始筹备上市。而潘多拉的魔盒也是从克莉丝汀的上市被打开的。
上市后不久,原持股12.03%的日方股东希望退出,这部分股份最终由林煜接手。2015年7月24日,克莉丝汀发布公告称林煜担任非执行董事。
林煜进入前,克莉丝汀的业绩并不好,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13.88亿元,净利润2008.50万元,同比猛降了79.04%;2013年,克莉丝汀亏损3741.50万元;2014年,亏损金额增大至1.51亿元。
除了公司亏损,罗田安和林煜之间也意见不合。“林煜有不同意见,每次都闹得沸沸扬扬,在会议上越闹越僵,一部分小股东也支持他。”罗田安说,当时双方的纷争主要在经营层面,尽管他仍实际掌控公司的经营权,但纷争也让克莉丝汀原本就不佳的经营状况一直无法得到改善。
2015年至2017年,克莉絲汀的营收分别为10.62亿、9.26亿、8.05亿元,同比下降15.27%、12.81%、13.03%。
2018年,朱永宁登场。当年11月,克莉丝汀公告称,朱永宁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罗田安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据克莉丝汀2019年年报介绍,“朱永宁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取得硕士学位,为高级经济师,有超过25年金融业工作经验。自1990年起,历任江苏省建行国际业务部主任科员、中国投资银行江苏省分行支行行长、南京光大银行汉中路支行行长,及华夏证券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顾问。2006年至今,担任国泰君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田安在采访中说出,早在2018年9月,朱永宁就曾试图收购他持有的股份,“当时他来找我,说我年纪大了,该享福了,让他来经营,要收购我的股票,还让我说服我这边的小股东们一起把股票卖给他,分3期付款。他先给了我一笔钱,说要签订协议分期付款,之后在公开市场交易。”
罗田安说,2018年收下400万美元后,他曾派人了解过朱永宁的情况。“他的办公室就几个人搞投资,没有人做过实体经营的。”
而据罗田安了解,与朱永宁有过接触的股东也不仅止他一人。但在克莉丝汀2018年年报里载明的董事持股列表内,并无朱永宁的姓名。
到2019年初,罗田安称,根据双方的约定,他和数名小股东前往香港准备进行股权转让交易,但等待两三天后,朱永宁本人却没有现身,这让罗田安开始质疑朱永宁进入克莉丝汀的真实目的。“我认为朱永宁并不是真的想好好经营克莉丝汀,而是看重克莉丝汀的资产。”罗田安说。
同年6月12日,洪敦清又接替朱永宁成为董事会主席。2020年5月22日,克莉丝汀2019年年报中宣布,洪敦清辞任董事会主席,徐纯彬继任,朱永宁则列席执行董事的名单中......
无序扩张
作为开启内地烘焙店连锁模式的第一企业,克莉丝汀曾有过一段较为辉煌的经历。
据了解,公司的大本营主要是长三角地区。自1993年起至2012年,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崛起,克莉丝汀这家仅靠烘焙行业起家的企业也随之快速扩张,直至成为长三角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烘焙品牌。
点进克莉丝汀官网,企业荣誉一栏显示着公司过往取得的种种优秀成就。2007年至2011年间,公司曾获得多个奖项:中国烘焙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品牌奖项、优秀企业、2009年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行业百强企业等等。但从日期来看,这些奖项基本集中在公司上市之前,上市之后的日子克莉丝汀似乎有些“归于平静”。
奖项追求方面的“平静”并不代表公司在战略发展上也保持“平静”。克莉丝汀于2012年筹备上市,并在此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扩张计划。
在上市之前,克莉丝汀的880家门店都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黄金地段,定位面向中高端用户,是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烘焙品牌。
据悉,在最高峰时,克莉丝汀在中国大陆拥有超过一千家门店。但据此前媒体报道,克莉丝汀最初近1000家门店全部为直营店,成本过高。此外,公司定位上也出现了偏差,定位高端,但扩张的城市却是二三线,甚至是三四线城市。
上市后,克莉丝汀计划两年内增开220家门店。当年,克莉丝汀除了在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快速增开新店之外,还打算扩张至安徽的合肥、马鞍山,河南的商丘等地。克莉丝汀后来扩张的城市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在庆阳、江门、湖州、马鞍山等中小城市。
而盲目扩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业绩下降。继2013年亏损3700万元之后,克莉丝汀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业绩再度下滑,全年共计亏损1.51亿元人民币。
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亏损后,克莉丝汀开始“反省”自己的扩张计划,并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关闭部分亏损门店。直至2019年末,克莉丝汀门店数量已减少至476家。
业内人士表示,门店数量的减少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克莉丝汀降低了成本,但同时也使公司营收下降。目前来看,门店缩减导致的公司收入下降速度大于成本,这使得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早期烘焙行业入行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烘焙行业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克莉丝汀上市后盲目扩张,品控和管理并没有跟上。门店不但出现过多次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尝试拓展商超市场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也无疾而终。
仅上市后两年,克莉丝汀就数店亏损,陷入关店潮,门店总数从2013年的1052家减少至2014年的952家,一年减少100家。
盲目转型
从2012年上市遇亏开始,克莉丝汀就开始谋划转型。
2012年,克莉丝汀曾提出打造西式冷链产品,即产品要冷链储藏、微烤销售。为了重点发展这块市场,克莉丝汀成立了特别贩卖部,专门运作西式冷链这一市场。在同行业公司有超过十年工作经验的王永,跳槽后加入了克莉丝汀。
王永知道克莉丝汀的问题所在,“克莉丝汀经营上分为上海、浙江、苏南、南京四家分公司,每一个分公司都有负责人。2017年前,罗田安还是董事会主席,如果业绩不好,无可否认他的责任最大,但各区域的负责人是否完全遵照总部命令行事,贯彻执行是否彻底,门店的产品和服務质量是否达标,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所以,总体指挥上出了方向性错误,加上各区域负责人没有达到要求,管理和销售都出现问题,才会导致业绩一路下滑。”
“部门老主管基本很难接受新的东西,克莉丝汀的线上还停留在‘幼稚园的阶段,企划部的设计无论是包装还是产品都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王永说。
“我也跟罗董聊过,只要给我新人,我很容易就把市场给做好了,罗董很支持我,但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举个例子,现在克莉丝汀的门店服务人员都是老员工,拿着上海的基础工资,所以也很难在服务态度和质量上有要求,如果我想提高服务品质,招年轻人进来,就必须改变薪资结构,请对的人来做对的事,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会愿意配合你,他会告诉你公司制度就是这个样子。”
至2014年,克莉丝汀已完成新理念的应用。2014年,克莉丝汀在上海完成店面转型升级55家,在长三角转型升级115家。
然而,实际情况却收效甚微。“单靠一个人没有办法改变克莉丝汀。”
这是王永最终得出的结论,两年后,他不得不选择离开。
“这十年是中国烘焙发展的黄金时代,克莉丝汀错过了。”王永说。
业内人士也曾表示,实际上,克莉丝汀要解决的是亏损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在于大环境影响以及管理问题。
船大难调头。对于克莉丝汀这样的大企业,一下子转型互联网思维,显得有点困难,所以,当很多中小型和新晋烘焙品牌玩转互联网时,克莉丝汀还在苦恼自己一大波单店亏损的问题。
前些年,克莉丝汀推出“甜蜜城堡”项目,据称,该项目位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耗资5亿元,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这座城堡外形宏伟,将被作为体验食品文化的互动性博物馆,预计今年完工。
但是时至今日,仍没有关于该座城堡的任何信息。
除市场上对手林立、竞争激烈,消费者有太多选择、品牌忠诚度不强外,之所以被“遗忘”,也与克莉丝汀产品创新能力不够有很大关系。目前的烘焙市场上,现场烘焙及
“饮品+烘焙”的模式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而克莉丝汀仍在沿用中央工厂集中生产后、再配送到各个门店的模式,光是在新鲜度上就打了折扣。
如今,克莉丝汀的败局让人唏嘘。无论在餐饮行业,还是更大的商业环境里,这样的故事总在上演,屡见不鲜。曾风光无限的
“烘焙第一股”,沦落至如今的“仙股”。克莉丝汀惨状的背后,正是企业需要高度关注和引以为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