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民族问题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2015-09-10郑炬文

人民论坛 2015年29期
关键词:民族政策法国

郑炬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了极大发展,少数民族及其地区的社会经济实现了跨时代跃升,这与党及国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同时分析少数民族的实时状况所制定并贯彻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是紧密相关的。文章基于法国民族政策现状、问题、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就其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启示意义做出研究和建议。

【关键词】法国 民族政策 民族问题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通览古今中外正反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发现,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始终是影响其长治久安的核心问题,而在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民族问题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工作贯穿了党和全国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为此在指导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对策上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对我国民族政策不断完善,以适应各民族及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法国民族政策和展开具体化分析,以期为我国民族政策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法国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

法国民族构成及其跨国移民状况。法国现行宪法第二条规定:“法兰西是民主、社会、难以分割的共和国,它保障所有辖下公民不分出身、性别、年龄等,尊重一切信仰,在法律面前所有人一律平等”①。宗教信仰和民族成分并未被法国政府列为人口登记的内容,也未对两者进行官方意义上的数据统计。作为世界上现代民族确立最早的国家之一,法兰西民族通常是法国的代名词,但是在一项非官方的调查数据中显示,法国除占全国人口八成以上的主体民族法兰西人以外,其他诸如阿尔萨斯人、布列塔尼亚人、科西嘉人、嘉泰隆人等少数民族数量也相对庞大,而他国移民(如非洲裔黑人、亚裔、阿拉伯人等)及其他民族数目也非小数②。由此可见,法国也是一个与我国相似的多民族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运用移民紧缩政策来严格控制移民人口的快速增长趋势,然而,其跨国移民人口增长的规模和速度仍在不断加剧,尤其是非裔、亚裔等人口基数的膨胀,促使法国民族构成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特性。

民族构成日趋多元性、少数民族快速壮大、日臻多样的文化特质,既为法国社会文化的昌盛提供了源动力,也对其社会族际关系方面的应对产生挑战,针对国内族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实状况,法国政府对此相应的准备显然还不够充分。

法国民族问题现状。当代法国民族问题的构成颇为复杂,大体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伴有宗教文化因素、以族裔为单元的移民问题;第二则是以地域为单元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的民族主义运动逐渐活跃,民族冲突如星火燎原般骤然生发,当时冲突爆发的主要地区集焦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完备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岛屿及边境地区,例如巴斯克地区、科西嘉岛等。之前的民族主义运动尚算温和,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激进民族主义出现,并且表现出分离主义倾向,诸如“科西嘉民族解放战线”等地方分离主义武装组织不断成立,这些组织通过武装暴力活动来“实现”其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理想。进入七八十年代,法国的民族分离主义演变成燃油之势,每年上千起的暴力活动带给法国政府和人民巨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以上民族分离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由于某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法国其他地区的不平衡;第二是强烈抵触法国政府实行的隐性同化政策。其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直至进入20世纪90年代才日渐平息。

从目前的形势分析,民族分离运动对法国政府造成的威胁已微乎其微,但对其社会族际关系的深度映射确实客观存在,比如,直到今天法国科西嘉岛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其岛上很多人依旧要求实现独立。

近年来,法国移民问题性质上渐趋复杂化,这个特性是在“巴黎骚乱事件”发生后逐渐彰显的,其移民问题的主要集中范围是非洲裔黑人和穆斯林群体,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法国,主体民族和人口比例超过两成以上的少数族裔之间存在程度各异的隔阂感和难认同感,这其中表现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包括阿拉伯人在内的穆斯林群体,

由于经济、行政、种族歧视等因素影响,法国的非裔、穆斯林裔以及亚裔等少数民族,在法国社会生活中缺失平等感,比如,2009年一份巴黎大学的调研报告显示,“在条件相当情况下,求职者带有阿拉伯裔或非裔等姓氏的简历要比带着法国主体民族姓氏的简历,所获得回应次数少上五倍以上”③。此外,以他国移民为目标暴力排外事件也屡屡发生,比如,在2013年的6月14日,中国六名留学生在法国被暴力袭击,这是一场被法国警方定性为暴力排外事件。

从移民问题根源分析,某些法国人认为是宗教信仰和文化相异而产生冲突,然而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之间固然有差异存在,对不同民族间的沟通了解也的确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但从本质上分析,法国民族问题近年来不断凸显绝非偶然,也非仅是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文化冲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更大的根源是法国传统文化认同感及其政府政策导向。

法国民族政策及民族文化认同感。一直以来法国的族际关系主要通过外在的,由法国政府实行的隐性民族同化政策,以及内在的,通过法兰西文化认同感,这两方面共同协调构架。首先,我们将目光锁定于法兰西文化认同,此文化认同是法国社会的最显著特征,其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基本因素:第一为共同拥有的悠久历史;第二是想象的或真实存在的高卢人血统;第三为明确的、整套的法式制度和传承,具体表现为平等自由的国民价值观;第四是基于人文主义的世俗世界观;第五在文学、饮食、语言等领域追冀法兰西传统文化的渴望。在法国占主体地位的法兰西民族眼中,法国文化等同于法兰西民族文化,为此所有法国公民均应认同法兰西民族文化,并且在语言上选择法语,而且,此文化认同感表在世界各地海外法国人中特征表现显著。

其次,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政府针对处理族际关系方面的策略一直向促进少数民族和跨国移民在各个方面实现法兰西化演变,并希望借此强化公民对法兰西民族的国家认同感。这种对社会群体一体化、和谐化等策略的强调,正是基于其民族同化政策,具体范式可以表现为:中央集权、教育体制集中、法语地位凌驾于少数民族语言和区域性语言之上。

目前,法国并未设置专门协调处理民族问题的部委级政府机构,也未指定基于民族及宗教身份进行区别对待的专门民族政策,而是把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政策分流到国家公共政策体系中,具体分布在移民政策、社会福利等方面。这种似有似无的“民族政策”也被称为“共和模式”。法国政府认为国家应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对民族、宗教等身份不应刻意区分,这是因为区分本身就意味着将法兰西民族分割为不同的群体,将导致歧视和不平等的现象出现。

法国“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表征貌似平等,然而对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造成的各民族“事实不平等”,及表现显著的民族文化差异“恰好”忽视。况且,共和模式以公共政策面目问世并实施时,其手段则必然强制化或制度化,其结局必然要求少数民族放弃自身民族特点,并且通过一些适应性过程将其由主导民族同化。对于少数民族来说,这项政策也意味着其自身民族特征的灭亡。

此外,在恢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法国政府也对其给予了一定政策支持。但从2010年以来,民族政策又被法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更为强硬和强势的措施开始出现,其中,诸如加强对入籍移民的控制、收紧入境人数、颁布“罩袍禁令”,通过撤并移民、国家认同和团结发展部、加大对非法移民打击力度等,来实现其民族文化政策的明显的一元化倾向。显而易见,欧洲国家目前所实施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步履维艰,发展困难重重,但法国政府并未对现行民族政策从根本上改革,而是对原先的共和模式坚守并强化。

共和模式政策通过强化后,究竟能否有效解决和缓和法国民族问题,尚值得商榷。为此法国政府不得不背负上共和模式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在民族共和道路上如履薄冰,对此我国在制定和完善民族政策时要深以为鉴。

法国民族政策对我国民族政策完善的启示

法国是一个发展成熟、经济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则是正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虽然都是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但在具体国情、社会价值观、文化元素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一些相似问题并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在如何促进民族和谐,协调民族关系,完善民族制度等方面,汲取法国解决其民族问题的政策得失经验,依旧对我国民族政策制定和实施极具意义。

从国家制度层面分析,应坚持我国民族政策不动摇。在处理民族统一问题上,法国将国家统一放在首位,无论其民族文化认同和共和模式的实施,均体现了法国政府对建立和谐相处民族关系的实践尝试。我国民族政策与我国具体国情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两者是相一致的,它不仅有利于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及共同发展发展进步,也符合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所以得到各民族的衷心拥护,因此,必须坚持我国民族政策的毫不动摇。

只有坚持我国民族政策,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的长久治安。保持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合法性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一国政府确立权威、促使民族认同的前提,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尤其应如此,我国民族政策首位实现目标即是维护国家的统一,这也是国家最高核心利益的要求。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证主权和领土完整,其民族政策和民族政策的实践必然遭受失败。

确保少数民族各项权利得以保障要求坚持我国的民族政策。全体人民均具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而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必然享有这种权利。这也是宪法、民族自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补充等三大体系的必然要求。我国少数民族既享有作为我国公民所具有的个体权利,同时,也享有作为少数民族所具有的特殊集体利益,即民族自治权和其他相关的特殊权益,这对少数民族有效参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对少数民族而言,仅仅政治上的平等是不够的,经济发展差异化的现实鸿沟上存在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成为必然区属。坚持我国民族政策对动员国家力量、社会力量帮助和加快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使少数民族对我国国家、社会、文化等方面认同产生强化。

透过政治体制和机制层面分析,应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我国和法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相似性,第一,两国的政治体制均非典型分权体制,在不能通过分权透彻来制衡政府状况下,法国政府经过长年探索研究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民族政策监督机制,值得我们借鉴;第二,法国具备良好的国民监督传统,其监督风俗历史悠久,我国在这方面受制于国史和民众素质的局限而开展较晚,应向法国借鉴学习;第三,从演变过程分析,法国政府创立了很多影响深远的监督机制,经验积累上我国与其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对其鉴伪取真。

法国民族问题的相关法制相较我国更完备完善,我们应对此学习借鉴,但仅仅是法治完备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相应的监督机制应同时配套完善,两者有效配合,才能让此方面立法目的得以实现。

从工作操作运行层面分析,应注重改善民生,明确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民生问题在我国目前愈渐突出,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前提正是要提供基本的民生保障。法国民族服务体系非常健全,对民生改善也非常重视,并通过政府跨部门政策和战略等措施,来解决少数民族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对此,我国应借鉴法国完善的服务体系,促进我国民族关系和谐,改善各民族民生。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制定少数民族区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完善相关社会救助体系。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完善,尽管依旧存在收入差别,但由于其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各阶层对国内收入差距基本上可以接受,其社会保障体系也成为协调民族关系的安全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虽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但与法国相比依旧任重道远。

保障少数民族就业权利,促进其就业相关政策完善。针对帮助少数民族的就业问题法国制定了许多专项培训计划,同时将政府力量更好地运用到推进民族多样性和平等性。我国应制定少数民族的教育发展规划和专门性就业政策规划,落实少数民族的就业平等和教育平等。

从价值观导向层面分析,应增强国家意识和正确民族价值观的教育。开展全民正确民族观的教育培养工作。法国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通过社会各界全员参与的,由政府进行主导,由学校作为主要渠道,通过教育来培养正确的民族观念,由民间组织作为教育培养的补充。

民族价值观与我国的基本制度密切联系在一起,对我国社会意识的方向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培养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应与我国教育建设落实到一起,同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配合。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级学校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效能,加强对学生文化观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民族观念的前进方向,坚持和谐的民族关系理念,引导学生、进而引导全社会正确民族价值观的形成。

提升全民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应对民族关系的排头兵,对学生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认同工作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未来民族关系的走向。法国政府多年实施政府主导、学校参与、民间组织配合的政策,来提升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和认同,取得了极大成效,我国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加强公民,特别是学生方面的意识教育工作,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学习借鉴法国公民教育方式,构建多层次、统筹性强、方位全面的公民教育体系,让全民国家意识和全民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实现质的飞跃。

总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应借鉴法国有益、有效的民族政策,强化我国民族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明确民族工作和服务体系,改善各民族民生,加强国家意识和正确民族价值观培养,以增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并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我国民族政策。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注释】

①《现代第五共和国最后修改宪法》,第[2008-724]号,2008年7月23日。

②[美]戴维·莱文森:《世界各国的族群》,葛公尚、于洪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社,2009年,第49~53页。

③刘力达:“法兰西‘隐性’的民族与‘显性’的民族问题”,《中国民族报》,2010年7月30日。

责编/张晓

猜你喜欢

民族政策法国
莫奈《睡莲》[法国]
法国本土为什么会有96个省?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地区的实践效应
斯大林的民族理论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法国浪漫之旅(二)
从国家兴衰看前秦民族政策之得失
论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功经验和现实意义
法国紧急搜捕连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