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历程及范式
2015-09-10李秀芸
李秀芸
【摘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引领先进文化,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其引领的先进文化在不同时期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其具体内容也在变化,在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文化的改革和创新,其丰富的先进文化理论和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对于今天的文化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先进文化 历程 范式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引领最基本的含义:一曰引导;二是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文化的引领体现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的责任感,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的正确把握。
第一,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其必须掌控文化发展的主导权。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承担起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艰巨政治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里的目标就是要积极动员发动民众,依靠文化上的力量,通过民众的文化认同来支持我们党政治上合法的领导权。
文化认同根源于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只有掌握了文化上的主动权,才能拥有人们价值观念的引导权,才能拥有人们行为的指导权,才能拥有调控人们实践活动的规范权和话语权,这也就是意大利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葛兰西所谓的“文化领导权”,他认为无论革命党还是执政党,构建文化领导权都极为重要。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提除了要构建并占有文化阵地,争夺文化领导权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载体来构建领导权的问题。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证明,文化的腐朽、衰败只能招致民族的沉沦。当时中华文化诸如重义轻利、重农抑商、重陆轻海、因循守旧等等,已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西方文化体系也不能救国人于危难当中,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治夷”,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到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德先生、赛先生思想启蒙,无数的实践都失败了。于是,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创造性提炼出了一些具体的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主张,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极大影响和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和发展方向。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重大政治事件,也是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
第二,中国共产党自身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是其能引领先进文化最根本原因。
品质之一: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先进文化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代表了人类先进文化的最高境界,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理论体系。早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道德理想。正是与先进文化先天的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不仅内在地规定了自身的先进性,也为更好地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品质之二: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并形成了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文化代表着一种态度、思想观念、价值观和信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精神可以变物质,因此,重视并加强文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不移的主张。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确立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奋斗目标,强调“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之后党的几代领导人不仅继承了前辈的那种实现文化飞跃的历史渴望,而且高度自觉地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比如邓小平时期多次强调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强调“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①。胡锦涛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上升到了国家的重要战略的高度,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论述中进一步提出,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历经风风雨雨90余载,这些先进的文化思想、理念在今天正指引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和谐向前发展。
品质之三: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其先进性的政党。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一个优点和特点,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拥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党就是一面旗帜,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反复讲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历史和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已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文化的问题,说到底是人心的问题,文化认同的获得有赖于政党组织能否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利用自身先天优势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而且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并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一次右倾和三次“左”的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干扰,经历了反右扩大化和“文革”的严重错误和挫折。针对错误带来的危害,中国共产党都及时给予纠正,从而保证了先进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三,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更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是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现实要求。一个民族要想受到尊重,不仅要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要有文化软实力作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担当的政党,新时期新阶段,习近平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中国梦的国家理想,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民族文化根基重要论述,强调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的实现,关系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紧密结合起来,折射出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已近四十年,人们思想观念、社会价值取向多样且多元化,各种文化交流前所未有。这一方面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人们的法制意识、民主科学意识、经济利益意识逐步增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让人担忧的现象。文化利益的多样化需要我们党把坚定理想信念,把加强人们的文化认同作为一等大事来抓。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整合各种社会思潮,才能展现出其巨大的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的经验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主要沿着两个路径范式展开:一是积极创立并阐释先进文化新命题,提炼并升华先进文化内涵,不断推进政治文化理论的创新。二是深入先进文化实践,探索文化发展规律,积极构建文化领导权。纵观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先进文化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文化主权的自觉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变化了的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第一,坚持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前途和方向。选择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文化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此前,面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中国曾深信不疑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弊端渐露,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暴露了西方殖民者道德的缺失和对弱者欺凌的丑陋嘴脸。马克思主义则不同,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人类社会的一种科学的认识,它包含着民主、正义和批判斗争等先进的思想内涵,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的诞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作为影响人类历史的重要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契机,中国人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宇宙观来思考中国国家命运。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早倡导者,他认真分析研究俄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从中找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主张用社会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意识到中国文化存在严重缺陷,需要改革,需要吸收俄国文化的先进因素,进行消化创新,在此基础上开创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五四”运动后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马克思主义运动。一直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整个中国现代化体系的核心……”②。
第二,积极构建文化领导权,并时刻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化改造。中国共产党从早期的文艺组织“左联”开始一直到今天,每个时期都积极主动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并立足时代文化课题与时俱进,积极构建文化领导权,力求以先进文化来助推社会的进步。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强调指出:“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自然也是这样。”③邓小平领导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积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文化领导权;江泽民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各部门的领导权”;胡锦涛把引领先进文化发展能力作为衡量领导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重点要求,必须把意识形态的管理权、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里,决不能旁落。如何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构建文化领导权?毛泽东认为领导权的建立,最好方式就是说服和教育,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④;邓小平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习近平提出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这些重大的举措都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推动着大众思想文化的新觉醒,强有力地捍卫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
文化要传承,更要坚持创新,构建文化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文化的与时俱进。伟大导师列宁在晚年看到了执政党的文化制约问题,于是他提出了文化改造的重大课题,他认为执政党如果不注重这一点,就很有可能成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对此,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伟大实践,引领马克思主义发展并不断中国化,先后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等一系列文化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成功实现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再到国家文化理想中国梦的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大先进文化理论形态,是代表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前的先进文化。在革命与战争的斗争实践中,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毛泽东赋予新民主主义社会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使命。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初步概括的是张闻天,毛泽东进一步创新,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等进行了系统论述。现实经验表明,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方向和目标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先进文化,符合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是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非常落后的环境中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化建设尤为复杂和艰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落后文化,迅速摆脱文化贫困,创建合乎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体系迫在眉睫。经过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新整合和改造,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斗争文化向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的过渡和转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党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方向和原则,科学地指导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正确引领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承接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经验,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真理标准大讨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四有”新人、“三个面向”和著名的“两手”观点,江泽民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概念,并且把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党执政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胡锦涛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重要命题,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中国梦作为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文化符号,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斗争文化到建设文化,到和谐文化,再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党不断引领着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不断丰富着先进文化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以及引领先进文化的能力逐步成熟。
第三,确立人民大众的文化品格,将以人为本作为先进文化的价值核心、灵魂。文化的大众品格,就是文化产品、文化活动要反映大众的精神风貌和愿望,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同时以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旗帜鲜明地指出:“文艺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把保证民众的文化权利作为崇高的任务之一,并且进一步论述了“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为当时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后的几代领导人都一脉相承,在引领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文化源于民众,理应服务民众”的文化立场。先进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特质,它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承载着向民众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的义务。以人为本是政党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个政党,只有在正确文化价值基础的统领下才可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和政治参与,才能在文化的发展及建设上取得越来越深入的共识。
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关乎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精神信仰和生存根基,文化兴则国运盛。中国共产党经过9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已经带领中国人逐步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形态的改造和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观的现代文化在中国大地上也已蔚然成风且茁壮成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已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而文化强国的核心是文化领导权。新时期新阶段,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先进文化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面对着全球化的大格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复兴梦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法学院;本文系淮海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先进文化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S2013028)
【注释】
①邓小平:“1982年4月7日会见缅甸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7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813~814页。
②杨金海:“马克思主义:谁想丢也丢不了”,《人民论坛》,2010年第21期,第6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5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35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