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戮灾”活动仪式文化阐释与意义

2015-09-10雷丽

人民论坛 2015年29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苗族

雷丽

【摘要】云南省麻栗坡县苗族“戮灾”活动仪式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该仪式既保存了苗族民族的系统性,又彰显了跨时代文化的连续性。在当代文化产业中,由于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戮灾”活动仪式面临日益简化、现代化的困境,因此应当传承苗族民间“戮灾”活动仪式的优良传统,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摒弃传统不良文化习俗,保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扬“戮灾”活动仪式的优良传统,保证现代文化产业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苗族 戮灾 活动仪式 文化阐释 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在苗族日常社会生活中,民间习俗活动已成为当地的专属特色,这种民间习俗活动不但能够体现出苗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而且还能体现当地的生活特色。随着当地文化习俗的不断推进,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其完全融入苗族人民生活礼节中。云南省麻栗坡县董干镇马林村委会小弄村民小组王姓苗族的“戮灾”活动仪式就很有特色。“戮灾”活动仪式,是麻栗坡县花苗支系民间习俗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通过“戮灾”活动仪式,将家风道德精神等各方面世代相传。前年和去年过年,笔者有幸跟着麻栗坡县委宣传部王正委、麻栗坡民族中学项正文两位同志一起参加了小弄村民小组王姓苗族举行的隆重的“戮灾”活动仪式,深深感受了苗族家风道德精神等各方面的洗礼。

“戮灾”活动仪式简况

目的。消除疾病、火灾、水灾、痛苦、伤心等各种灾难,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原因。据104岁才逝世的王天能老人在世时讲,“戮灾”是王姓家族古老的习俗,由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碰到一些不可预测的事,如山洪爆发、雷火烧山、山上石头滚坡并打伤人、房屋不慎失火、久病不愈、夫妻常吵不休等事,认为是鬼神作怪。为了消除这些不幸灾祸、驱鬼避邪,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就必须进行“戮灾”。

时间。每年农历大年三十早上,一直延续至中午的。

地点。“戮灾”活动仪式有两个地点:一是在主持活动仪式人家房屋旁边;二是在太阳落山方向,即在本村寨西边。

规矩。每年农历大年三十早上举行,一年一次,凡是该村的王氏家族成员,不分男女老幼均参加,是王氏家族每年集体祭祀活动。

主办人家在王氏家族弟兄中轮流产生,论辈份,从爷爷这一辈说起,爷爷这一辈的人还活着的弟兄,从大到小依次轮流举行祭祀活动,每家举办三年,一年举办一次,三年满后轮到下一家;如果爷爷这一辈人的弟兄都过世完了就转到父亲这一辈人的弟兄来举行,顺序同样也是由大到小,每家举办三年,一年举办一次。

“戮灾”活动仪式准备

“戮灾”活动仪式需要做准备工作。大都由主办人家来做,要求在“戮灾”活动仪式的前一天完成。

10斤的酒(可以多备),等家族人员来到时有酒喝。一些腊烟丝(也可以是纸烟),等家族人员来时有烟抽。

一把香、一些草纸、一些鞭炮等举行“戮灾”活动仪式时,用作集聚家族或者结束信号。

一只大红公鸡。

一根“戮灾”杆和一捆“戮灾”草(茅草)。

每家按人数做“戮灾”圈,每一个“戮灾”圈用一根茅草做成,作记号用,说明这个人在新年到来之际已做了“戮灾”活动,新年行好运。

一条“戮灾”绳。用已经找回来的茅草编制而成。

把已准备好的“戮灾”杆的树皮从离树梢50厘米的地方到树脚,说明这个家族在新年到来之际已做了“戮灾”活动,在新的一年中,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

把编制好的“戮灾”绳拴在“戮灾”杆上,其拴法是把“戮灾”绳的两个端点拴到“戮灾”杆的两头,栓好后将其放在高处,以免人或牲禽跨过。

各家准备好一些树苗,以保护水土。因为苗族人认为“山林养人丁,水土养钱财”。

举行“戮灾”活动仪式的前一天晚上,主办人要到本家族中,挨家挨户通知。

“戮灾”活动仪式举行

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听到主办“戮灾”活动仪式的人家燃放三声鞭炮。这时,王氏家族老老小小,男男女女都相聚到主办“戮灾”活动仪式的人家。当地人认为只要拿着这个人的衣服去参加了“戮灾”活动仪式,就等于这个人也参加了。这说明苗族人民相信万物有灵,谁的衣服就可以代表谁的灵魂。等家族的人来齐后,“戮灾”活动仪式就开始了。

主办人家燃放一阵鞭炮后,这个家族中最懂得本家族作楫(作楫即习俗礼仪)的一位老人负责掌“戮灾”杆,所有来参加“戮灾”活动仪式的人集中到老人的左侧,也就是“戮灾”杆左面,由几个大人在前面领头,其余的人尾随其后,开始进行“戮灾”活动。

在掌“戮灾”杆的那位老人唱“戮灾”歌时,参加“戮灾”活动仪式的人们不停地转着,先从左边开始转,大家都转满三圈后,又从右边开始转,转满三圈后,又从左边开始,再转三圈,一共转满九圈。掌“戮灾”杆的老人唱完“戮灾”歌,参加“戮灾”活动仪式的人也转完九转。这时,由一个年轻人掌着“戮灾”杆,让刚刚掌着“戮灾”杆的老人转,也同样和其他人一样转九圈。在转的过程中,他自己唱着“戮灾”歌。他转完九圈后,燃放一阵鞭炮,“戮灾”活动才算告一段落。这时,参加“戮灾”活动的人把“戮灾”圈集中到一个人的手里,其他一些不必要的人可自由活动一下。最后几个年轻人和刚才掌“戮灾”杆的那位老人,一起把“戮灾”杆、“戮灾”绳、“戮灾”圈送到寨子西边的存放点。

接着,把鸡杀了,用带血的鸡脖子从“戮灾”杆顶端抹到“戮灾”杆脚,再用鸡血抹在“戮灾”杆、“戮灾”圈和“戮灾”绳上,这样做是为了打记号,说明这个家族在新年来临之际已经“戮灾”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牲畜兴旺了,庄稼有好收成了等。随后,送去的人就地把大公鸡烤了吃,再燃放一阵鞭炮,便各自回家开展下步活动。参加“戮灾”活动的人在烤大公鸡吃完后只能说,去割草,就悄悄回家了。因为这时说回家,邪恶鬼魂会跟着回去。回家后,各家各户都把镰刀、锄头等生产工具集中在大门口的一侧,将一节燃着火的木柴放在一旁,用一瓢冷水泼在柴火上,表示驱除“火鬼”,祈求山林、房屋不着火。接着,每户人家都到自家房屋周边或荒山地头种些树苗;一些人还到村中树林拜祭一棵神树(榄树,平胸直径1.5米),祈求树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整个“戮灾”活动仪式,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2:30才结束,人们才可各自回家准备年夜饭。

“戮灾”活动仪式是麻栗坡县苗族举行的一种驱灾避祸、祈求平安的民间习俗活动。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戮灾”活动从古延续至今,其意义已不再只是单纯的避邪驱魔,从其深层意义或潜意识上讲,“戮灾”活动对于生态建设、保护环境、夫妻关系、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和谐相处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戮灾”活动仪式文化内涵阐释

麻栗坡县苗族“戮灾”活动仪式,不仅传承了苗族民间习俗特点,而且还展现了苗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活动仪式是一种文化交流的互动形式,每个文化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只有通过彼此之间的互通,才能更加深刻了解,这样在今后文化推广方面更具有影响力。“戮灾”活动仪式在联接本地民族文化关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维护了本地少数民族团结一致。对于当今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戮灾”活动仪式不仅起到了文化传承的效果,而且在传承关系结构上具有以下特点:

有共享的关系。麻栗坡县苗族“戮灾”活动仪式如一场大型的舞会,从活动仪式举行的热闹场面,就可以让人感受到苗族人民乐观旷达的生命意识。仪式中长者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参加活动的人。经过漫长的洗礼,活动仪式已成为苗族人民日常交流的一部分。其次这种共享性也体现出了本地民族团结一致的一面,使之形成共同进退的凝聚力量。该活动仪式主要是增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人民大团结的繁荣景象,所以在活动仪式上,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参观本活动仪式后,其在共享性原则上都具有肩负起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责任,使其感觉自身承担整个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通过这种共享性原则,不断激励有志青年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

保留了苗族人特有的属性。“戮灾”活动仪式通过简单明了、程序井然的过程,使整个活动仪式显得隆重庄严、被鬼神化。活动仪式的作用,实际上就是通过千百年来苗族人一次又一次举行活动仪式来发扬本地的优良文化。通过活动仪式的导向作用,有效教育一代又一代的苗族人民,让他们在活动仪式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

有过程性和系统性。苗族“戮灾”活动仪式,其准备、方式、内容、歌唱等都有着一个完整的过程性和系统性。现在,活动仪式伴随着各种文化的大融合,随着时代的变迁,活动仪式并从未有所改变,它还是保持了它严格的过程性和系统性。

“戮灾”活动仪式教育意义

“戮灾”活动仪式在当代教育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教育人民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传承优良文化美德,协调人际关系等,这种教育意义尽显民间习俗的弥足珍贵,又彰显了该活动仪式的经典高贵。具体来说,它传承的教育意义有:

保护自然生态。苗族人民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出现了自然崇拜,敬畏自然。因为大自然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只有保护好共同生活的大环境,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苗族人不注重生态保护,逐渐开始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随之而来的便是自然对当地居民的惩罚,也因此出现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在“戮灾”活动仪式上,特别唱到要求苗族人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能再过刀耕火种的日子,要求苗族人民不能随便破坏森林,要保护好森林,保护好自然生态。

调和人际关系。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苗族青年一代逐步缺失社会责任感。为了让苗族青年一代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应该多让苗族青年进行“戮灾”活动仪式,接受教育,增强苗族青年的道德精神意识。在青年人中发扬和传承这种习俗文化,可以让苗族青年在心里上有所认识,以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戮灾”活动仪式作为苗族的民间习俗传统文化,具备这种教育功能,所以,必须让苗族群众,特别是苗族青年一代,都来参加“戮灾”活动和认识“戮灾”活动仪式意义的重要性。

促进社会和谐。苗族“戮灾”活动仪式的文化精髓虽然不严谨深刻,但是在活动细节与场面布置上却十分严谨,凸显了“戮灾”活动仪式在苗族占有的重要地位。通过该活动仪式的不断推进,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和谐,并且在人际关系方面也达到了和睦共处的局面。其活动要求族内承诺自愿遵守“戮灾”歌所歌唱的内容,因为它彰显了苗族本地活动特色,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调整社会道德规程。“戮灾”活动仪式在调整社会道德规程方面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尤其在社会道德准则规范体系中,尽显该活动举办的重要意义。活动仪式中的规范纲程中,要求本民族成员严格遵循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共同发展,其中包括:内部人员的社会关系、苗族本民族的社会关系等,促进社会道德优良文化的传承。

传承民族文化。“戮灾”活动仪式传承着苗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其中在道德、教育、人际关系、生活礼节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苗族成员通过观看活动仪式,可深入了解该文化的真正内涵,使其促进本民族全面和谐发展。民族成员在道德准则上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在教育方面不仅学到百善孝为先的优良文化,而且在人际关系处事能力上也具有一定的提升。这种传承优良文化的习惯,始终贯穿着新一代年轻人。

增进民族团结。苗族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居民都是由各地的散户聚会而成,正是这种原因所以举办该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本地民族的团结友爱。只有保证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才能促进民族的发展,通过这种模式,增进民族团结,使其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对苗族“戮灾”活动仪式的建议

保存活动仪式中的有益成分,摒弃其中糟粕部分。苗族“戮灾”活动仪式中的鬼神崇拜内容不可信。这一方面,应该剔除。但“戮灾”活动仪式表现出来的有关道德、行为等规范性的各方面的内容,对传承美好品德非常重要,现代人可以作为精神财富来学习和继承。“戮灾”活动中所举行的有益的体育活动,是丰富村民的活动,应提倡其丰富性、多样性。

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习俗中的精华,加以自主创新,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苗族人走出居住地到外地打工、学习,加大了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如在“戮灾”活动转圈时,可以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做法,加以改进,推陈出新,大家唱起歌,跳起舞,形成独具特色的“戮灾”歌舞,成为现在苗族人“戮灾”活动仪式上表演的经典曲目,其娱乐和健身的作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消夏健身活动。

大力推广苗族“戮灾”活动仪式,让苗族群众乃至广大各族群众得到最大的受益。现在,苗族“戮灾”活动只在一部分苗族地区的一些姓氏当中进行,还有一部分苗族姓氏不组织举办这项活动。所以,提倡苗族群众加以推广这项活动仪式,让广大苗族群众组织和参与这项活动,使其更好地在促进苗族社会和谐、治安稳定、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家庭和睦、保护生态等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

总之,麻栗坡县苗族“戮灾”活动仪式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民间习俗文化,同时活动仪式中所唱的“戮灾”歌的内容,是人们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是要求每一个参加“戮灾”的苗族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通过麻栗坡县苗族“戮灾”活动仪式的举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最纯朴的苗族民间习俗文化,而且可以还可以从中学到我们人类一些最纯洁的道德礼仪。希望这种最纯洁的道德礼仪,在将来的苗族文化生产生活实际中,得到最大最光辉的发扬和继承。

(作者为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副教授)

责编/王坤娜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苗族
补妆
3D打印如何更好地推广凉都苗族文化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花样云南(三)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