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对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影响

2015-09-10刘春蕾

人民论坛 2015年2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影响措施

刘春蕾

【摘要】构建服务型政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也是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党建思想对构建服务型政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沿着服务型政党的方向前进。同时,执政党也应该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为建设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执政党建设 服务型政党 影响 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指导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的服务型党建思想至今仍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向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将建设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写入其中,这明确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政党建设的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概述

马克思主义思想基本内涵。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继承与发展,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政党建设的影响。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促使执政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一个政党在进行国家治理时需要思想理论做指导,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执政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指导着执政党按照科学化的方向管理国家,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①

执政党为国家前进和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服务,对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思想统一和解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就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来说,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百家争鸣,坚持树立科学的党建观,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成服务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员队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实际的执政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实现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和作用。

第二,马克思主义思想促使执政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时刻提醒政党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按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治理社会,要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控制国家发展的前进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思想促使执政党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社会服务的工作中去。

第三,马克思主义思想促使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习近平在2012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也指出:“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保持得好,党就更加坚强有力,党的事业就能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纯洁性受到影响和削弱,党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在共产党执政能力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了详细的描述,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对执政党起到监督的作用,强化执政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要时刻牢记,在各种服务实践中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人民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人民利益先于个人利益。以此来激发群众对党的认同和信任,赢得群众对党的美誉和拥护,在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实践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服务型政党基本概述

服务型政党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服务型政党被写进十八大报告中,也成为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的方向。所谓服务型政党,顾名思义就是让执政党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服务人民群众贯穿于执政活动的始终。2013年6月开始启动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一个表现,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外部大环境,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实践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服务型政党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任务。

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必要性。首先,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要求,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这一要求变得更加实际和迫切。随着政务办公的公开、公正、透明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可以表达呼声和诉求的渠道,不管是网络留言板还是微信客户端,人民可以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表达出来,也可以对自己认为服务不好的工作人员进行投诉,并且这些诉求都会很快得到回复。可以说在如今办事讲究效率和透明的时代,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认定,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印证。所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是执政党当前的主要任务,建设服务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目的就是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样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永葆先进性。

其次,建设服务型政党是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必然要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亘古不变的一句真理,人民群众就是水,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要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党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离开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服务型执政党的建设,是确保党取得民众支持与信任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等,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高度重视。执政党如果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那么这样的执政党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反之,执政党如果完全不顾人民利益,不尊重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样的政权早晚会被颠覆。所以人民生活稳定,国家发展和谐,社会安居乐业,这是服务型政党的目标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影响

第一,有利于促进执政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执政党也应该注意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特别是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和发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运用到服务型政党的建设中,有利于推动执政党的不断前进,有利于更新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数据库,促使服务型政党向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和完善。首先,执政党更加注重通过积极服务夯实自身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整个国家的主要组成部分,执政党毕竟是少数人,少数人来治理多数人必须有坚定的群众基础。执政党夯实自身社会基础的过程是党的“服务”特质不断体现、党的民意资源不断集聚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指导思想,以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为主体,学习马克思主义让执政党认识到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其次,执政党要更加注重在服务民众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执政党服务人民是重点,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单纯为了服务而服务,还应该注重执政党自身功能的发挥。执政党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监督政府、维护稳定等,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利于让执政党认识到服务人民和发挥功能二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最后,执政党要更加注重服务民众方式的科学化。执政党服务人民不但要注重结果,还要注重服务方式的科学化,不能为了达到服务的目的采用极端的方式,甚至不择手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讲究的是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可以督促执政党用科学的实用的方式来服务人民,符合党的执政规律。

第二,有利于执政党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人心向背定成败”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在人民群众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的关键因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政权争夺大战,最终是共产党赢得民心成为执政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民群众的拥护问题。国民党实行资本主义统治,在统治区内大肆敛财,根本不顾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只贪图权力享乐,统治区内民不聊生;而共产党则实行无产阶级统治,在统治区完全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落脚点,帮助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为人民夺得土地,获得自由,从此翻身做主人。这两个政党截然不同的表现最终也导致走向两个极端,由此可见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对于执政党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是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来进行指导的,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能够有效帮助执政党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能够增加执政党在群众中的名声和威望,有利于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更有利于服务型政党的长远发展。

如何更好地构建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

构建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需要权力的相互监督。一直以来,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和保障。对于一个政权、一个政党来说权力的相互监督更为重要。回顾历史,如果一个政权一方独大,没有制衡和监督,那结果肯定是最终覆灭。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法治是执政的前提。各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可以说是权力监督的主体,服务型政党应该重视和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权力监督,要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为指导思想,万万不可一方独大,要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畅通各种监督渠道,如互联网、电话、信件、手机等方式,虚心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保证执政党权力在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下运行,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真正建立。

构建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需要政党的自我调适。构建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需要政党功能的自我调适,虽然政党的基本功能不会改变,但是政党执政的理念和方式需要在服务型政党的建设中进行调适。首先,执政党要将服务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广大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和重心,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和追求,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服务型执政党应该更加注重服务的功效,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推进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其次,执政党执政的制度体系需要调适。马克思主义强调法治,强调执政党注重法律的重要性,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构建服务型政党应该注意提升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执政党要将适应民众多样化需求作为执政方式,要注意讲究方式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公权力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最终通过自己的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构建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需要人民利益的实现。服务型政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执政党要对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和不同群体进行利益的整合,维持政治体系的稳定。对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来说,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社会整合的关键所在,基层组织是直接接触人民群众的服务群体,他们的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实现与否。所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基层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各职权部门配备齐全,让基层群众想办事、办成事,尽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合法需求。同时应该注意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注意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坚持方式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有效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诉求。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追求,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是目前中国共产党努力的标杆和方向,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正在一步一步迈向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宿迁学院商学院)

【注释】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1页。

责编 /许国荣(实习)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影响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阅读练习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