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中金融合作升级
2015-09-10寇佳丽
寇佳丽
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宣布,自2015年11月10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瑞士法郎直接交易,在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之际,迈出了提升人民币全球使用度的新步伐。而作为世界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瑞士政策的长期性、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银行制度的健全一直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如今,瑞士法郎在继美元、澳元、英镑等之后成为可直接与人民币进行交易的第七种货币。在瑞士驻华大使戴尚贤先生看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经济》:人民币与瑞士法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直接兑换业务。您如何评价该事件?
戴尚贤:水到渠成。两国货币的此次举动是以大量前置合作为条件的,它不仅降低了外汇成本,还为双方的金融合作提供了更多契机,就像是给轴承加了润滑油一样,未来的合作会更加顺畅,尤其是对瑞中金融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对于中国而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会放松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更不会忽视任何有实力的经济体。过去几年来,中国的许多经济学家都很关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与扩展,政府也丝毫没有放松,这从人民币离岸港口的实践就能看得出来。对瑞士而言,尽管瑞士法郎的主要金融交易市场在欧洲,但是为了保证本国货币的良好运行,我们绝对会时刻保持与世界金融市场的合作关系。显然,与中国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世界经济增长受阻,瑞士难脱影响。过去几年里,瑞士央行一直都在努力平衡货币政策,避免瑞士法郎走得太快太远以至于脱离实际水平,如今看来效果可圈可点。即便将大宗商品的波动和世界经济下行的因素都考虑在内,本国货币汇率一直以来都相当平稳。当前与人民币展开进一步合作,希望能为两国带来新的前景。
《经济》:欧洲国家近年来竞相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瑞士在该方面有哪些举措?
戴尚贤:瑞士和中国的合作在许多领域堪称第一,但金融方面却没有做到。任何货币想要建立离岸市场,都需要本国银行到国外去建立机构或分支。长期以来,没有中国的银行到瑞士当地设立这样的机构,因此当地就不能从事人民币兑换、清算或其他金融服务业务。可以说,从前中国没有给瑞士提供成为第一的机会,但是不必担心,我们起步晚,但是不代表我们不能快步赶超。
瑞士对与中国的金融合作非常感兴趣。瑞士央行于2014年2月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而在此之前的3年时间里,两国政府与央行就在为此准备、协商。同年6月,瑞士为两国进行金融对话和金融圆桌会议提供机遇。金融对话是政府间就金融合作开展事无巨细、方方面面的讨论,而金融圆桌会议则是非政府、企业间的研讨的平台。201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授予瑞士央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份额,两国签署了诸多备忘录与附件。而这些也只是两国合作的部分内容。
《经济》:瑞士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大陆国家。时值两国建交65周年,双边贸易有哪些特别突出的表现?
戴尚贤:长久以来两国双边贸易就属于强强联合。当然,不得不再次提到中国的经济体量——全球第二,瑞士也是世界20大经济体之一。在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之前,瑞士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就已经展示出诱人的成果,而它的出现更是锦上添花。尽管这份自由贸易协定或许在细节上需要不时予以调整和修改,毕竟国际经济形势时刻变化,而两国国情也有各自特点,下列领域的双边合作依然表现突出。
首先是化学品和制药业,它们一直在两国间双边贸易中名列前茅,因为瑞士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厂和制药厂,而且品质和安全值得信赖。其次是机械制造。瑞士的工业制造世界领先,精密程度几乎无人可比。排在第三的是手表和零件等辅助器械。有意思的是,外界普遍认为手表应该排第一,但是数字却阐述了另一幅景象。上述3个领域在两国间的经贸往来上长期保持稳定且令人欣慰的增长。曾经,瑞士在亚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是日本或韩国,如今是中国。而瑞士作为中国的进口供应国,几年前还只排在16名,2015年就上升为第8位。不得不说上述简单的数字以及呈现出的增长趋势用最直接的方式说明了一切。
《经济》:提到机械制造,尤其是精密制造,您认为哪些因素成就了品质不凡的“瑞士制造”?
戴尚贤:瑞士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少量的矿产也不足为道,许多原材料依靠进口,因此想要自我证明,就只能依靠大脑和双手,去创造与众不同,而“品质”是我们能够区分自己和其他制造的核心。此外,瑞士紧随英国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也为当地制造业的兴起提供了历史契机。可是近看有德国,远望有日本,想要突出自己,就需要不断在功能和精细度上增添附加值。最终,在社会机遇和竞争中,瑞士走到今天。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瑞士制造令人着迷的不单单是品质,还有售后维修服务,这也可以看作品质的内核。一部产品、机器,投入使用要讲究寿命,瑞士制造出来的仪器,不管出口到哪里,都有配套的服务体系,而这是我在走访不同国家后的亲身体验。瑞士国内市场规模很小,欧洲市场和全球市场才是制造业的目标,更因此,瑞士制造会在自我打磨中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