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趋势研判

2015-09-10梁云祥

人民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军国主义武力天皇

梁云祥

【摘要】作为一种体制及其政策的军国主义在日本显然已经不存在了,而且要想重新复活也有相当的难度。但是,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军国主义残余却不能说已经完全消失,在日本社会,仍然还有人在鼓吹回到过去的军国主义体制,并不时地闪现试图恢复过去军国主义政策的苗头。

【关键词】军国主义 民族主义 侵略扩张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形势演变的大气候下,以及国内政治格局变化的联动作用下,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日益加重,日本内外政策的“诡异”程度在不断加剧,日本右翼团体的蠢动与普通民众“左右不是”的焦灼心理相结合,已经形成有利于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社会政治生态。何为军国主义?军国主义有何发展特点?军国主义能否复活?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这些问题公众给予了极大关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那场战争虽然早已远去,但是导致那场战争的一些因素仍然存在,即建立在极端民族主义基础之上的军国主义思想残余还仍然存在,甚至也不能排除一些有可能导致军国主义体制及其政策的行为存在,因此对历史的最好纪念方式之一,即深入研究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存在方式,以便能够提出问题并提醒人们警惕军国主义的重新出现,从而避免给人类再次带来灾难。

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及其特点

从广义上而言,军国主义是一种以军事追求和侵略扩张作为国家政治生活核心的思想、体制及其政策。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只是存在军国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而这一思想意识形态还没有真正成为国家体制及其政策,那么还不应该说这个国家是军国主义国家。即军国主义主要是指国家体制及其政策,即由职业军人掌握了政治权力并且武力成为推行国家政策的主要工具。

那么,日本的军国主义又是如何以及何时产生的呢?一般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即大约同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同时期,日本国内军部势力大增,并且将通过武力改变一战后所确立的“华盛顿体系”作为其既定政策,同时与欧洲大约同期出现的法西斯主义相互结合,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不过,日本的军国主义也并非在一夜之间突然兴起,而是有其历史发展轨迹及其特点的。

构成日本军国主义政治基础与社会文化基础的要素,主要就是日本近代的天皇制度与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近代日本的天皇制是一种带有浓厚东方专制色彩的制度,它利用了日本古代天皇制的所谓“万世一系”特点以及同日本民族紧密相连几乎融为一体的特点,又增加了近代资产阶级的宪政包装,从而形成了一种政治上的高度专制。比如,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面临西方列强殖民的情形下,正是在天皇的旗帜下迅速实现了“明治维新”,开始全面西化学习西方,并且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近代天皇制度,从形式上而言具有了近代宪法制度的特点。然而,依照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天皇,即天皇拥有立法、行政、司法以及军事统帅权,甚至可以任意解散国会,其集权和专制在近代宪法的包装之下更加具有了合法性,这就为军国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政治上的必要条件。后来军部势力日益增大后,也是利用维护和弘扬天皇的旗号去进行战争动员,在天皇的旗帜下发动了一系列对外侵略的战争,日本军队在作战中的拼死顽强也是因为是在为天皇而战。

其次,当时日本社会中的尚武传统也是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条件之一。我们都知道,近代之前的日本是一个武士当权的国家,武士成为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拥有众多特权。与此同时,为了实施统治,武士也必须要遵守某些规则,这些规则遂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武士道”,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崇尚武力,即武士必须以武力立世,崇尚武、忠、勇、义等精神。明治维新之后,虽然武士作为一个特权阶级被废除了,但是“武士道”中崇尚武力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尤其在面对近代西方列强殖民入侵的情形下,在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均遭失败的强烈刺激下,日本社会认识到只有整备武力才能使国家免遭被殖民的命运,所以明治维新后,日本新政府一直将整备武力作为国家最主要的政策来推行。在不殖民就可能被殖民的时代,日本迅速掌握了西方列强的国际关系规则并开始以同样的方法对待自己的亚洲邻国,甚至比欧美列强更为残忍地进行对外侵略。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就不断地对外用兵,先后发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及对一战的参与,而且这些战争都使日本大获收益,导致日本国内的军部势力大增,军人在日本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日本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经常会成为要求和支持政府动用武力的社会基础,即使主张自由民权的日本知识分子在对外战争面前也成了狂热的好战分子。

近代天皇制的集权专制和日本社会整体崇尚武力的社会氛围终于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形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军国主义。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萧条,当时的世界经济格局基本上是以国家或者某些殖民国家带领其殖民地为基本单位运行的。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之间各自为政,相互构筑贸易壁垒,甚至形成了严重的政治对抗,世界范围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占据的殖民地相对狭小,其经济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在这种情形之下,军部势力开始鼓噪对外用兵,以通过武力争夺世界原料与市场。

20世纪30年代初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国内军部势力成为左右日本国家政策的主要政治力量,其后的日本首相几乎都只能由现役军人担任,而且主张激进的势力开始成为日本军部的主要力量。从此,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正式确立,并且在这一体制及其侵略政策的主导之下,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道路。

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及其发展趋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并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美军以盟军的名义占领日本并按照美国的意愿对日本进行了改造,其主要内容有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改造。前者就是要消除日本的专制体制,后者主要内容有解散日本军队、撤销日本军部大本营等与战争有关的机构、整肃和审判战犯、解散鼓吹军国主义的右翼团体等。从1945年8月美军进驻日本到1952年4月日本根据《旧金山和约》获得独立,经过美国的改造,作为体制及其政策的军国主义已经彻底覆灭。

首先,经过战后美国主导的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改造,日本建立起了权力相对制衡的民主体制,天皇及其天皇制虽然还存在,但是宪法规定天皇仅仅是日本国家的象征,天皇已经不可能影响日本的政治权力,而且除去天皇之外,在战后日本政治中真正发挥作用的首相及其内阁也很难实行专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设计使得任何首相都难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与此同时,在战后的日本政治中,军人的影响几乎已不再存在。战后初期是根本没有军队,当然也就没有军人,即使是后来建立的自卫队,也仅仅是作为技术性的职业军人存在,丝毫没有政治权力,在战后日本政治格局中没有丝毫地位。因此,军国主义存在的政治基础已经被破坏,政治上的专制与军部的结合导致军国主义的可能性已不存在。

其次,在战后的日本社会,和平主义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崇尚武力的传统已经变得越来越淡薄,尤其在战后长期和平环境下的富裕生活以及目前日本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的现实情形之下,战争和暴力更是受到日本社会的普遍反对。比如最近围绕安保相关法案的争论以及日本国民的反对声浪,就是因为担心该法案的通过将使日本有可能被拖入战争。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下,战后历届日本政府也不再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国际事务中基本上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战后的日本社会已经不具备产生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再次,国际社会正是由于接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所以在战后不但通过建立联合国试图实现永久的世界和平,而且还通过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经济组织试图实现全球经济的相对一体化,以便消除国家之间的经济对抗,从而避免导致战争的爆发。尤其在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即使面临经济危机,也已经不再是单纯一个国家的事情。越是有经济危机的时候才越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那种通过武力抢夺经济资源和市场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能被世界所接受。战后的日本,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经济的崛起,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战时通过武力所获得的利益,因此日本没有必要再通过武力去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也可以视为是一场危机,但是日本反而更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开放和国际化度过这场危机,而并没有试图对日本的现有政治结构做重大的调整,或者希望出现一位带领国家走出危机的专制领袖人物。

总之,作为一种体制及其政策的军国主义在日本显然已经不存在了,而且要想重新复活也有相当的难度。当然,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军国主义残余却不能说已经完全消失,在日本社会,仍然还有人在鼓吹回到过去的军国主义体制,并不时地闪现试图恢复过去军国主义政策的苗头。如在日本社会总是有些人对过去的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鼓吹军国主义或怀念过去军国主义的一些活动也比较容忍,在经济长期萧条的状况下极端民族主义的情绪也有所抬头,甚至日本政治的保守化、右倾化趋势也正在推动对和平宪法的修改以及不断强化军事力量等。这些政治上的变化都是一些危险的信号,不论从国际社会还是日本国内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有所警惕。不过军国主义的这些残余思想并非日本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诉求仍然是日本社会的主流,绝大部分日本人还是痛恨军国主义体制及其政策的,上述日本政府现有的一些政治行为也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就是要恢复军国主义。

其实,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军国主义,在很多国家都同样存在。军国主义是导向战争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任何国家的军国主义幽灵都应该警惕和反对。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日本政府应对人民负责》,《人民日报》,2015年8月17日,03版。

责编/刘瑞一 美编/李祥峰

资料链接

日本国内反军国主义力量分析

1 .日本部分左翼力量和反战人士(反右翼和平力量)

日本左翼力量最根本的一个特征,就是承认侵略战争,一般也会反对首相及其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也倾向于承认日本曾经的侵略事实。在外交方面,左翼还会倾向于平衡外交,而不是过分依赖美日同盟。另外,左翼对待修改战后和平宪法,也是支持态度,反对进行修宪。日本现在仍存在的大量反右翼的和平人士。在2014年,日本曾有32万的反战人士向诺贝尔委员会寄送联名申请,“将诺贝奖颁给日本宪法第9条”——这正是对安倍政府解禁自卫权,削弱日本和平基础的做出的反应。

2 .日本学界

日本有许多学者和专家对于日本历史问题非常的客观和理性,心理上也对军国主义采取反对的态度。2013年11月,日本政界和学界人士在东京成立“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旨在坚持反省二战中日本的侵略和殖民行为,推动日本继续走和平、非战道路。2014年3月,日本知名作家和学者4日在东京宣布成立“反战千人委员会”,强烈反对安倍政府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企图,一经发起就得到近百名作家、学者、评论家等社会名人联名响应。

3.日本民众

经过战后的和平发展,日本民众普遍是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去年6月,受安保法等因素的影响,安倍内阁支持率跌至39%。数千日本民众在东京举行反战集会,反对安倍政权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企图。再随后日本《每日新闻》进行的民调显示,七成民众支持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而今年8月,据日本NHK电视台进行的民调显示,认为安倍应当在8月14日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中,为日本过去所犯下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罪行道歉的民众占42%,认为不应该道歉的仅占15%。(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等)

责编/高骊 申唯佳(见习)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军国主义武力天皇
自卫权延伸视角下的跨境武力反恐问题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三人行
项羽“非战之罪”辩
镜头? 中国
天皇版“渔夫”
日本天皇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