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后70年安倍政治右倾化的表象与实质

2015-09-10刘江永

人民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

刘江永

【摘要】 战后70年的安倍首相谈话保持了安倍式的“平衡”——“进一步,退两步”,既有他发自内心的表述,也有在日本国内外敦促下而不得不涉及的关键词;既要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认可,又要避免日本爱好和平的人民和亚洲邻国的谴责。战后70年,中日关系出现矛盾的实质,并非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而引起的所谓中日东亚主导权之争,亦非“和平崛起”的中国与谋求所谓“正常国家化”的日本之间的矛盾,而是日本政治右倾化与反右倾化的一场斗争,它与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斗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堪称是其在21世纪和平环境下的一种延续和新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安倍谈话 中日关系 政治右倾化 【中图分类号】D273 【文献标识码】A

8月14日,安倍晋三以内阁决议的方式,发表了内容十分纠结的战后70年首相谈话。中日关系虽然不会因此而再受重创,但也难以因此而有所改善。日本国内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日本政治右倾化与反右倾化斗争的现实与结果。这些表象背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值得关注与思考。

安倍谈话在关键问题上有明显倒退,有进一步、退两步之感

战后70年的安倍首相谈话保持了安倍式的“平衡”,既有他发自内心的表述,也有在日本国内外敦促下而不得不涉及的关键词;既要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认可,又要避免日本爱好和平的人民和亚洲邻国的谴责。其目的是维持与公明党联合执政,争取支持率回升,赢得明年参议院选举大胜,最终修改宪法。安倍谈话表明,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一定阻力,但其历史观、战争观并未改变。

与1995年村山谈话相比,安倍谈话有进一步、退两步之感。其“进步”表现在具体提及战后初期近3000名在中国的日本战争遗孤平安成长并回到日本,这或许是考虑到中方领导人多次提及此事。安倍还特意谈到战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战俘对日本的宽容,以此缓解来自这些国家对安倍“历史修正主义”的批评。安倍谈话力图兼顾各方,但在关键问题上则有明显倒退,令人越读越不是滋味。

首先,安倍谈话只是以间接引用方式,在不同段落中分别提及“侵略”、“殖民地统治”、“反省”与“歉意”,而未像村山谈话那样承认日本的国策错误导致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给亚洲邻国带来巨大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与由衷的歉意。安倍谈话称,“我国就上次大战中的行为,反复表示痛切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为以实际行动表明这种想法,心中铭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台湾、韩国、中国等邻人——亚洲人走过的苦难历史,战后一贯为其和平与繁荣而尽力”。其把日本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做了切割,反省和道歉仅限于二战,一笔勾销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殖民统治台湾和朝鲜半岛的历史。安倍甚至把台湾与韩国、中国并列,造成“一中一台”印象。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尚属首次,严重违反《中日联合声明》,根本不能代表日本历届内阁的立场。

其次,安倍谈话不仅没有对日本殖民统治台湾表示丝毫反省和歉意,反而暗中为当时的日本歌功颂德。安倍谈话宣称:“一百多年前,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各国的广大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19世纪,以技术的绝对优势为背景,殖民统治亦波及到亚洲。毫无疑问,其带来的危机感变成日本实现近代化的动力。日本首次在亚洲实现立宪政治,守住了国家独立。日俄战争鼓舞了许多处在殖民统治之下的亚洲和非洲的人们。”世人皆知,1904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与沙皇俄国在中国辽东半岛争夺霸权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并波及朝鲜半岛,它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标志之一。安倍的这段谈话是日本右翼的观点,分明是在赞颂帝国主义战争,掩盖了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霸占中国领土台湾及其一切附属岛屿和吞并朝鲜半岛的罪恶历史,这与村山谈话的精神完全相反、根本对立。

第三,安倍谈话只是笼统地表示:“我们将继续把在20世纪的战争期间众多女性的尊严与名誉遭受严重伤害的过去铭刻在心。”这句话并未承认日本军部当年强征“慰安妇”的事实,也没有就此表示反省和歉意,而是把它说成好像是别人所做的事情,日本继续记住这种伤害即可,这也没有反映村山谈话的本意。

第四,安倍谈话在“道歉”问题上混淆了一个概念,即把日本领导人代表国家向过去的受害国及人民道歉,偷换成日本国民的子孙后代要道歉的概念。其目的是引起日本一般民众对安倍不道歉的认同和心理共鸣。安倍表示:日本“战后出生的一代已超过了总人口的80%。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尽管如此,我们日本人要超越世代,正面面对过去的历史。我们有责任以谦虚的态度继承过去,将它交给未来”。其实,中国和韩国从来没有人让日本人民道歉,更不用说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背负道歉的宿命。日本领导人只要真正继承村山谈话,不美化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不参拜靖国神社,也不需要再就历史问题道歉。

第五,安倍谈话回避了70年前日本政府承诺其后继者也要遵守的《波茨坦公告》,根本无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安倍称:“我们将继续把我国曾经是国际秩序挑战者的过去铭刻在心。正因为如此,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自由、民主主义、人权这些基本价值,与共享该价值的国家携手并进,高举‘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帜,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较之以前更大的贡献。”所谓“国际秩序挑战者”有多种形式。例如,如果日本政府不再遵守《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也可被视为战后“国际秩序挑战者”。

战后70年日本走向的表象与实质

通过安倍谈话的分析,可以看出,战后70年,中日关系出现矛盾的实质,并非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而引起的所谓中日东亚主导权之争。这种认识无法解释日本国内爱好和平的普通民众为何自发走上街头,发出自己的正义之声;无法解释在同一时期,为何韩国同日本的关系也出现类似矛盾;无法解释为何福田康夫、鸠山由纪夫执政期间,中日、韩日关系发展得较为理想……总之,所谓“权力转移理论”或“修昔底德陷阱”之说,都难以解释中日结构性矛盾的实质。

战后70年中日矛盾的实质也不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与谋求所谓“正常国家化”的日本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和平发展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好评和认同,这表现在各国积极加入亚投行的热情超出预想。日本国内没有“正常国家”这种说法,更没有所谓“正常国家战略”。1994年小泽一郎在《改造日本计划》一书中提出日本要做“普通国家”(现已不提),英文媒体将其翻译为“Normal Country”,结果又被转译为汉字的所谓“正常国家”。于是,有人把日本成为军事大国说成是“恢复正常国家军事状态的军事诉求”,纯属严重的概念误导。

日本在战后宪法框架内走和平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正常国家。如果说不做政治大国、军事大国就不是正常国家,那对世界大多数国家是极不公平的。其实,做一个和平的、在经济和科技方面为世界做贡献的“普通国家”,或许才最符合日本的国情与利益。

当前,日本国内的斗争,以及中日、韩日围绕历史认知矛盾的实质,并非日本“正常国家化”与反“正常国家化”的斗争或所谓东亚权力之争,而是日本政治右倾化与反右倾化的一场斗争。它与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与反军国主义斗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堪称是其在21世纪和平环境下的一种延续和新的表现形式。其结果有可能决定未来日本的命运和东亚国际关系的前景。

日本政治右倾化,主要是指日本右翼势力及其主张在政界逐渐占上风并影响政府决策的一种政治倾向。它是以日本政界和社会上各种右翼政治势力为核心,企图通过修改教科书,恢复靖国神社战前的传统地位,美化日本侵略历史,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一股政治思潮。它与战前日本的国家观、战争观有相通之处,日本一些政要继承了战前日本的“皇国史观”、“靖国史观”的衣钵。一旦他们掌权,不仅日本国内矛盾会加剧,而且必然与亚洲邻国发生历史观、战争观冲突。

安倍政治右倾化的根源:偏狭而扭曲的右翼史观

安倍晋三的政治理念、信仰和主要精神动力之一,来自其出身于“长州藩”(今日本山口县)的自负。安倍发表战后70年谈话前夕,曾专程回山口县的故乡,表示要做无愧山口县的日本首相,争取执政到明治维新150周年的2018年。

在历史上,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发源地正是安倍晋三的故乡——山口县,古称“长州藩”。在不同历史时期,日本对外发动战争几乎都与长州藩出身的日本首相有关。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的首相伊藤博文、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陆军第一军司令及前首相山县有朋、日俄战争时期的首相桂太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首相寺内正毅、1927年的首相及陆军大将田中义一等,无一例外。二战后,山口县出身的首相又成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障碍。东条英机内阁工商大臣、甲级战犯嫌疑犯岸信介,1957年当选日本首相后推行反华反共政策。其胞弟佐藤荣作1964年任首相后,推行“一中一台”、“两个中国”政策。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始作俑者也出自长州藩。1895年1月秘密决定窃占钓鱼岛的是伊藤博文;1971年通过《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岛划入冲绳范围的是佐藤荣作。

除倭寇以外,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半岛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592年、1597年丰臣秀吉两次入侵朝鲜半岛。其目标是侵吞中国,但以失败告终。其后,继承了丰臣对外扩张思想的重要人物之一是1830年长州藩人吉田松阴。吉田松阴为贯彻其推崇天皇、对外扩张的思想,创办了“松下村塾”。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都曾是吉田松阴“松下村塾”的弟子。

安倍晋三对吉田松阴等其故乡的历史人物充满崇拜之情。这是其偏狭而扭曲的历史观产生的根源之一。2015年2月,安倍首相在施政演说中还引用吉田松阴的“知与行合二为一”阳明学之说,强调“在国会追求的不只是应对批判,而是‘行动’”。日本媒体认为,安倍赞美吉田松阴的“行动”,实在危险。 吉田松阴的弟子伊藤博文首相曾参与发动甲午战争,窃占钓鱼岛,迫使清政府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殖民统治台湾。但在安倍看来,伊藤博文则是“长州五杰”之一的伟人 ,而击毙他的安重根则是“罪人”。这种对历史人物评价所反映出的历史观,必然影响日本同中、韩两国的关系。

安倍晋三似乎并没有受过正确的历史教育,他从小受到自己特定家族、身边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堪称是在右翼史观染缸中浸泡出来的。他步入政界后一直活跃在日本政界的右翼团体。1995年出任“终战50周年国会议员联盟”事务局长,带头反对村山富市内阁在国会通过就侵略道歉的“不战决议”。因此,战后70年安倍谈话不提继承村山谈话是必然的。

对中国而言,安倍谈话不可能取代村山谈话。这是因为,1998年11月26日发表的《中日联合宣言》,即中日第三个政治文件已有明确规定。其中,日方表示:“遵守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和1995年8月15日内阁总理大臣的谈话,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所以,任何企图颠覆村山谈话的图谋都将是徒劳的。只要中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并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二战胜利成果就可以继续得到捍卫。

(作者为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参考文献】

①安倍晋三:《日本的决心》,新潮社,2014年4月出版,第60页。

责编/高骊 美编/李祥峰

资料链接

村山谈话与安倍谈话

“我国在不久前的一段时期,国策发生错误,走上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为了避免以后发生错误,毫无疑问,我们应谦虚地接受历史事实,并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向在这段历史中受到灾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沉痛地哀悼”;

“战败后五十周年的今天,我国应该立足对过去的深刻反省,排除自以为是的国家主义,作为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促进国际和谐,推广和平的理念和民主主义”;

……

——摘自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50周年纪念日发表的谈话

“日本的孤立感加深,试图依靠实力解决外交和经济上的困境。对此,国内政治机制也未能予以阻止。其结果,日本迷失了世界大局”;

“现在我国国内战后出生的一代已超过了总人口的80%。我们不能让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子孙后代担负起继续道歉的宿命”;

“我国对在那场战争中的行为多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为了以实际行动表明这种心情,我们将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韩国、中国等亚洲邻居人民走过的苦难历史铭刻在心,战后一直致力于这些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

——摘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5年8月14日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历史课应如何进行中日关系教学
中韩关系的发展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台湾留美学生的政治文化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