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偶然就是偶然

2015-09-10胡展奋

新民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伦琴德布政变

胡展奋

6月1日21时30分许, “东方之星”轮在暴风雨中夜沉长江。连日来,无数媒体的无数报道之烈更甚于那一晚的暴风雨。

但几乎没有一家媒体敢于直白地说:其实偶然就是偶然!不止一家媒体列出了“十大疑问”,从自动报警装置为什么不装,到“船长为什么打左满舵”;从客轮改装不利逃生,到“船只是否水密处理”,从“重心不稳”,到“是否收到气象预警?为何不抛锚停航”……

我觉得这些质疑都特别牵强,因为都忽略了最为关键的节点:这艘船毕竟不是为了抗击12级以上的龙卷风而设计的。所谓“碰到龙卷风,只要一分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龙卷风(长江发生龙卷风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瞬间发生,什么“左舵”、“夜航”啊、“改装不利于逃生”啊、“水密”啊,会导致游轮倾覆吗?就像每辆轿车不可能都按防弹车设计、每只表不可能都是防水表一样,你怎么可能要求内河游轮都按顶级的灾难系数设计建造呢?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理性万能,万事皆有必然之解,凡事都必须作出“必然”的解释,这种思维方法其实很害人,因为人其实远远没有能力穷尽事理,相反,太多的重大历史转折都是“偶然”导致的。

比如荆轲刺秦。已经和秦王近在咫尺了,“天下第一刺”的荆轲居然也会偶然失手,如果刺杀成功,以扶苏的懦弱和胡亥的昏庸,则扫平六国几无可能。再如“沙丘”,好好的秦始皇,一到沙丘就病倒,而且一倒就不起,本来只是跟着父王玩玩儿绝无即位可能的胡亥,居然窃得了大宝,连他自己都觉得意外,你说偶然不偶然!

历史也就改写了。

摩洛哥是非洲最北部的国家。1971年7月10日上午,为庆祝国王哈桑二世42岁生日,王宫内正举行着盛大宴会,突然几声枪响划破天空,政变的军队冲进宫中用机枪向人群扫射,国王的卫队被全部缴械,国王当场被押走,政变部队接管了国家所有部门,政变成功已属确凿无疑。但是,当政变的领袖、国家军事学院院长迈德布赫将军站在王位上,得意扬扬地宣布废黜哈桑二世时,他手下的一名士官手中枪突然走火,一枪击中了迈德布赫心脏,当场毙命。

一颗走火的子弹就那么精准地射进叛乱者的心脏,狙击手加瞄准器也不过如此。本来已铁定成功的政变就这么黄了,要不还有那句名言吗:“埃及艳后的鼻子长一寸,或短一寸,历史也就改写。”

难道有谁能用逻辑或其他演算手段证明,那支该死的枪是必然要在那个时辰走火而且必然地射中叛酋心臟的?

偶然就是偶然。自陈能解释一切的科学也常被偶然所困。

1945年科学家斯宾塞正在测试用于雷达装备的微波辐射器(磁控管)时,突然感觉口袋里有咝咝的声音。结果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他立刻意识到是磁控管发射的微波烤化了巧克力,并联想到也许可以把微波应用到烹饪上,于是微波炉诞生了,问题是他的口袋里为什么偏偏是块易融的巧克力而不是一根雪茄呢?X光的发现更八卦,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试验阴极射线时发现,屋内一张荧光纸板被点燃了。一个厚遮挡物一直放在阴极发射器和荧光纸板之间,这说明有光粒子穿过了遮挡物。非常吃惊的伦琴很快发现,这种放射物还可以产生清晰的图像,第一张X光照片居然是伦琴妻子无意中被拍下的手部骨骼。

哓哓于“必然”解读一切的人,又怎么证明那天的荧光纸板为什么恰巧就对准了阴极发射器,而且伦琴妻子的手臂也会被“恰巧”地拍进去呢?

偶然就是偶然。甚至本次游轮每个幸存者也都存活于偶然。从遇险到倾覆仅1分钟,任何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无法淡定地脱离船舱。

除了偶然。

猜你喜欢

伦琴德布政变
“丁丁”擅助攻,一场进四球
拿到奖金就走人的伦琴
拿到奖金就走人的伦琴
“老”顽童德布劳内
e时代
把你的胸腔寄过来
索德布明天还会醉(小说)
土耳其历年政变简史(下)
土耳其政变为何以失败告终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