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的声音
2015-09-10韦星
韦星
在南方,木棉花是最为热烈的报春使者。从绽放到坠落,她的一生都是热热闹闹的:“啪”的一声,当木棉花被风刮落在地上时,五片鲜红、厚实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花蕊—即便花瓣折断,依托固有黏性,她们依旧生死相依。
所以,木棉花,也叫英雄花,是广州的市花。对此,人们知道的很多。但另一个“木棉”,因其专业性、特殊性,人们知道的很少。只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龙卷风—“彩虹”突袭广州变电站并导致大面积停电后,这个堪称英雄的“木棉”,才被别人忆起、惦念。下面要讲述的这个“木棉”英雄,全称木棉变电站,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
木棉变电站,是广州第六座500千伏的变电站,去年开始投入使用。今年10月4日下午5时许,当龙卷风袭击广州时,海珠、番禺等区域约40万用户遭到停电。
所幸,广州经受住了考验,复电工程迅速到位,光明重新被迅速召回。对此,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木棉变电站这个‘功臣’,后果无法想象”。
短暂的明、暗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10月4日下午5时许,广州海珠、番禺等区域,突然变暗—没电了!受“彩虹”强台风影响,广州电网500千伏广南变电站遭遇突发龙卷风的正面侵袭,大量铁皮等飘挂物的冲击导致广南变电站全站失压!
广州供电局设备部主任吴国沛介绍说,由于龙卷风正面袭击广南站,厂房顶的铁皮随龙卷风刮到变电站的开关上、导线上、瓷瓶上—初步统计,在这些位置上就有150多处的损伤,这直接导致线路短路,短路跳闸,30秒内,整个变电站各种短路故障,单相短路、三相短路,全站失压,这是停电的直接原因。
这是广州电网史上,首次遭遇500千伏变电站全停,影响范围之广、涉及用户之多、复电难度之大均史无前例,给广州正常电力供应、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挑战。
不幸中的万幸是,去年起,木棉变电站投入使用了。木棉变电站在此事突发事件中,起到了“救星”的作用。
500千伏木棉变电输变电工程,是“西电东送”工程在广东省内的主要受电端之一。这一工程被媒体形容为—可以照亮“半个广州”。
这次突发事件的出现,她确实承担了这一功能和作用。
灾害发生后,广州供电局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抢险工作:1个小时20分钟,恢复了220千伏主网架;3个小时,恢复110千伏网架;4个小时恢复95%的用户用电;5个小时,40.9万户全部恢复供电—这刷新了广州应急救援的新速度!
之所以5个小时内,迅速恢复居民供电。在广州供电局副局长刘育权看来,和去年投产的500千伏木棉站发挥重要作用不无关系。据他介绍,这次广南变电站失压以后,就是通过500千伏木棉变电站,把原来由广南变电站带的负荷,转由木棉变电站带起来的。
试想,如果木棉变电站不投产,这次事件后,广州中心城区八成的供电将中断,最快恢复送电至少要1周时间。而 且,广南变电站下面带的9个220千伏变电站,这9个变电站是中心城区天河、越秀、荔湾、海珠供电的主力电源。“如果没有建木棉变电站,作为特大中心城市的广州,突然遭遇这种局面时,后果不堪设想!”甘霖说。
由此可见,最近几年,广州供电局树立“以化解电网风险为目标的电网建设”理念,完全正确,而且很有必要!当然,这也得益于广州市从国计民生的高度重视并支持电力基础建设,有效地实现了政企联动。
下面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广州电网建设的步伐:80年前的1935年,广州第一座变电站—西关变电站诞生。不过,容量只有13.2千伏。随后,广州变电站数量一路飙升。到1994年,广州才开始有第100座变电站。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是最近20年:1994年~2008年,14年间,变电站从100座升到200座。2009年~2014年年底,随着柳园变电站落成,广州第300座变电站诞生。
广州的变电站从200座变成300座,仅需6年时间。 这其中,木棉变电站的建成,则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2011年,受电源不足、“电网卡脖子”等因素影响,广州地区电力供需形势严峻。全年累计错峰198天,远超2010年错峰天数(53天),最大错峰负荷151万千瓦,是近10年来电力供应最为紧张的一年。
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广州电网建设从2011年开始明显加快了速度,相关支持电网建设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一批重点变电站顺利投产。
2015年,广州电网最高负荷达到1499万千瓦,但广州电网度夏供电缺口仅为15瓦千瓦。其中的500千伏木棉站,就是经广州市长陈建华大力协调下投产的。
成绩斐然!但电网建设的历史欠账过多,即便这样的成效,也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还不相符。目前,上海、北京的供电负荷分别是2982万千瓦、2040万千瓦,500千伏变电站布点分别达到13座、9座。但广州市供电负荷只有1499万千瓦,500千伏变电站也只有6座。
事实上,广州电网建设前期推进慢、建设周期长、土地征收难“三座大山”,是制约广州电网发展的主要“瓶颈”。此外,民众对变电站的不理解进而反对也让电网建设面临困难。
变电站建设受阻的原因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很多居民相信“变电站建设对居民有辐射、影响身体健康”等传言。2013年8月,当时在建中的木棉变电站也遭到村民反对,村民曾拦住不让施工机械进场,这一拦就是半个多月!
其实,居民“闻电色变”完全没有必要。“广州的变电站,在围墙外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不会对人体有害。”据中南电力设计院教授史玉柱向媒体介绍,我国家的电磁辐射标准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还严格。例如世卫的工频电场规定是5000伏/米,我国是4000伏/米。工频磁场方面世卫是0.2毫特斯拉,我国是0.1毫特斯拉。
需要明晰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由6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专家一起推荐制定的,经过了病理学、人体细胞的各种研究才得出的。史玉柱说,“只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电线、电站,都不会对公众造成任何影响,市民应该相信权威组织的专业判断。”
不过,部分居民还是不放心或持怀疑态度。即便到了今天,很多人只看到光线给自身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利,当公共利益需要他们做出一些让渡时,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使得很多电网建设工程受阻。比如环市路附近的永福变电站,就是个典型例子。
永福变电站从2004年就筹划建设了,但淘金路附近的业主担心变电站辐射,进而影响房屋价格,因此一直激烈反对。后来,广州供电局就将业主请到供电局看看。因为供电局大楼和220千伏的变电站是“墙挨着墙”。此外,电力设计院楼下也是110千伏变电站!
做再多的工作,不如以身作则地和变电站为邻更有说服力。供电部门与变电站为邻的实际行动,赢得一些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科学合理的电网布点,一直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电网运行风险、防范大面积停电的根基。多年来,广州以化解电网风险为目标的电网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极端气候导致以往不敢想像的严重故障频发,类似这次500千伏广南变电站全站失压的小概率事件确实会发生,从这点上说,电网也是个“小世界”。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建设更加坚强灵活的电网,增强抵御极端复杂故障的能力。
未雨绸缪,任重道远。《南风窗》记者从广州多个部门获悉,广州市委、市政府为尽快提升广州电网抗风险能力和供电保障水平,接下来将全面加快500千伏和220千伏站点布局,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变电站之间在事故情况下相互支援、相互救援的能力。同时加强自备电源建设,为广州电力供应保驾护航,建设完善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城市供电保障网络。
10月10日,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主持召开市委常务2015年第32次常委会会议,安排广州供电局作专题汇报,采纳广州供电局工作建议,在会上高度表扬此次快速复电,“体现了广州供电局的政治责任与担当”,再次强调进一步加快广州电网建设,并针对电网建设作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10月12日,广州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14届18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电网建设议题,强调要成立广州电力设施建设指挥部,由市长担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构建电力建设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把电力规划68个项目一个个予以落实。
广州电网建设再次加速发展。回看这次停电事件,可以说是“木棉”(变电站)救了广州。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人们期待广州的变电站建设,能在今后遇到类似或更大危机突然出现时,也能迅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支援的格局,增强广州电网抗风险能力和供电保障水平。
抢修人员聚集在一起吃盒饭。
创造数项“第一次”记录。
对此,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做到这点,还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完善:
一是加快500千伏楚庭(穗西)输变电及第二通道、220千伏木凯线等电网重点项目建设。据介绍,目前广州电网需加快推进的重点项目,主要存在前期手续办理受阻、征地拆迁困难等问题。
二是集中开展电网外部运行隐患治理。除本次遭受的自然灾害外,广州电网其实还存在超高树木、违章建筑、违章施工等大量外部运行隐患。特别是电力设施保护区内快速生长的超高树木,一直是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隐患。
三是结合广州实际,避免规划建设全地下变电站。与北方城市相比,广州地下水位高、内涝严重,不适宜建设全地下变电站。否则,一旦发生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出现地下水倒灌,导致变电站全站失压。从供电安全考虑,广州不应再规划建设全地下变电站。
四是提高广州本地电源支撑保障能力。目前本地电源出力仅占总负荷的30%,远低于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大量电力缺口依赖于外部电源送入,一旦外地电源紧缺或送电线路故障,广州市电力供应将受到严重影响。
五是督促重要用户开展供电安全隐患整改。据悉,在广州地区227户重要用户中,仍有67户重要用户未配置应急电源或者容量不符合要求。
六是加大力度推进城中村用电安全隐患整治。广州市城中村人口密集、用电负荷集中,供电设备重过载和线路私拉乱接情况严重,导致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期待这次危机能成为广州电网建设发展的新契机,因为广州电网建设和发展,不只是广州供电局的事,也不只是广州自身的事,它涉及到国家中心城市中,任何个体的生活品质和“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