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焕峰:区域发展,社会资本非常重要
2015-09-10何洁
何洁
丁焕峰自言自已最大的特点是勤奋。
丁焕峰提出一个概念:区域社会资本。经济学历来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现在是拼社会资本的年代。
和丁焕峰教授约好9:30在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他的办公室见面,我们到达时,他已经煮茶等待,原来他七点多就到了大学城。从这个细节可以管窥丁教授平时工作的状态。丁教授是华工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产业与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对区域发展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在办公室旁边一个小会议室坐下,我们开始聊空间经济学、聊广东、广州的发展。
第一次接触扶贫研究
丁焕峰自言,他的研究方向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是应用领域,也就是做城市的发展战略,这并不是他研究的主导方向,却是时代催生的产物。
这两年,广东省形成两大战略,一个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另一个是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丁焕峰谈起他参与的一个粤东海丰县的发展规划,仍然记忆深刻。“我们在海丰做了一个规划,一个科技生态城,另外一个就是振兴海丰县的振兴发展规划,全方位对海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个展望,一个布局,一个规划。我们提出大海城这样一个理念,后来我去做汇报,当时没想到,他们那些人大政协的老人啊,都热泪盈眶。”一个沉睡多年的地方,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新的展望以后,人们的心也激动起来。
丁焕峰认为,发展规划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当地干部接受教育和统一思想的过程。做规划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引导干部们思考,当地到底怎么来发展。如果说平时政府不同部门的工作者都忙于自己的事务,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大问题,那么利用做规划的这个时机,实际上大家都可以真正停下来思考。“大方向确定好,哪怕走点弯路,这个地方也没有问题。这个规划战略错了以后耽误一个地方的发展,那时间就长了。”
这几年,他给珠三角地区几个地方做工业布局和工业规划。另外,2012年~2013年,在丁焕峰的参与下,清远拿到了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牌子。“当时国家扶贫办要求在东部3个省份找一个典型地区,广东就找了清远,当时我们就给他做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研究扶贫问题,丁焕峰还是第一次接触。“当然一个是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另外一个就是我把任务做成了研究,把它跟学术研究结合起来。我为什么接他这个项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广东省扶贫政策的“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策略应该率先是从清远开始的,清远有很多扶贫的典型意义,这个地区是值得总结的。另外一个是它的数据非常扎实4000贫困户的这10年的数据,这个是打动我的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我们要做研究,做研究它就要有数据。”
丁焕峰说,他非常重视纵向研究可以和横向研究相结合。在谈及清远扶贫项目时,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质朴的初心,做研究,一方面在政府政策驱动下,可以有益于贫困地区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对于他所从事的纵向研究是一个难得的数据支持。
除此以外,丁焕峰提到,每年都会在南海做一个土地方面的专题的研究,研究土地的绩效,也就是研究农村的建设用地怎样使用和流转。“这块儿来讲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南海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全国比较有名的,当地国土部门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探讨。我们会去总结一下它们的做法。”
提出了区域社会资本概念
丁焕峰的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学,他告诉记者,区域研究最重要的两个事情,就是产业问题和城镇发展问题,实际上就是空间问题。“这是每个地方官员首先要关心的事情。”因为学术背景是经济地理的,因此空间问题是丁焕峰的长项,而他现在研究的核心则是要聚焦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城市、研究区域的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空间经济学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丁焕峰介绍说,空间经济学实际上有3个层次:城市,区域,国际贸易。“现在主流经济学当中,实际上很少有涉及到空间问题。不是说经济学家不重视,而是因为空间问题很难纳入模型。”而空间问题真正进入经济学模型,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发展的推动。
2008年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所提出的新经济地理学,就是空间地理学,在他以后,空间问题才慢慢纳入到主流模型当中。与此同时,GIS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空间经济学提供了不断深化的研究工具。
丁焕峰说,他读博士期间是研究顺德的,“番禺、南海也不错,但GDP不如顺德。顺德800多平方公里,将近3000亿的GDP,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我思考这个问题好久,一直找不到答案。但是有一次我到顺德祠堂考察旅游资源,哪个祠堂我忘了,但让我感到震撼,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东西。”
“祠堂它都是两种材料组成的,长长的大理石是从福建运过来,还有那种大圆木,从东南亚那边运过来。小村庄都是大理石铺的地,下水道也建设得非常好。那就表明,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他很早就有能力来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而且这里的人很早就出去打拼,延续了经商的传统。顺德人是有改革精神创新精神的,它总在挖空心思想,怎么样来发展。我最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区域社会资本。经济学原来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现在是拼社会资本的年代。”
丁焕峰指出,社会资本实际上有3个重要含义:信任,互惠的规范,和网络。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就大大节约了教育成本,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网络,有时把它称作关系,也是社会资本的一种。另外一个就是互惠的规范,这个也很重要,其实就是说什么事情都要讲规则。“一个地方到底怎么样发展,区域社会资本比较重要,顺德也好南海也好,这些地区的人,从来都不安于现状,他们总是在思考。那种比较安逸的生活他们不一定喜欢。”
提到广州的创新现状并不太理想,丁焕峰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一个创新的氛围,政府投入也太少。“研发占GDP比重,全国的平均水平是2.0% ,很多省会城市都达到了2.5%以上,但广州只有1.9%,投入太少。”
把经济学与数学优势相结合
聊天过程中,丁焕峰总是语速很快,但每个问题都谈得很深入。务实、直接,是他留给记者的深刻印象。他自言自己来自农村,最大的特点是勤奋。
出生于武汉孝感,丁焕峰因为读书好,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入读中专。当时的中专对农村孩子而言是一条相当不错的道路,意味着可以国家分配进入城市户口,但丁焕峰抱着“我一定可以上大学”的信心,选择了入读高中。“当时这个决定还是很大风险的,回到家我爸爸就要打我。”
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读书,他最终考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学4年恰逢中国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他也受当时的经济学思潮影响。毕业后,丁焕峰回到武汉的一所高校工作,教授数据结构。工作了7年之后,因为太太和孩子来到广州,他决意再一次考研,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山大学经济地理系。
提及那段时光,丁焕峰心生感慨:“非常不容易。读研究生的时候已经29岁,等拿到博士的时候已经34岁了。读5年书没有一分钱工资,家里面都是相互支持。”丁焕峰笑说自己娶了一个非常能干的太太,是最好的贤内助。
在这个契机之下,丁焕峰把对经济学的兴趣与本身在数学上的长处结合起来,在空间经济学领域开辟了自己的学术空间,并孜孜不倦继续在创新和城市发展方向上开拓更广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