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酸饮料能喝出糖尿病吗

2015-09-10钟伟

方圆 2015年23期
关键词:酮体酮症酸中毒

钟伟

据媒体报道,11月15日下午,宁波李惠利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20岁男子小王,人有将近1.80米,体重达200斤。据家属透露,因为没胃口吃饭,小王就把高糖分、高热量的碳酸饮料当成饭来吃,每天喝 20 瓶,连喝了三天,出现恶心、呕吐,情绪烦躁,神志恍惚。

医生高度怀疑他有糖尿病,于是给他做了一个指尖快速血糖测试,结果让在场医生都吓了一跳。小王的静脉血糖高达96.54mmoL/L,而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是3.89~6.11mmoL/L,超过这个值就有得糖尿病的倾向。小王的血糖值,则高出正常人20多倍。入院时他的静脉血糖高达 96.54 mmol/L,比正常人高了 20 多倍。同时,小王已经出现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病情非常危急。 医院立刻对小王进行抢救,16日上午7:01,小王心脏骤停,抢救室医生积极给予其心脏复苏,当天下午3:50再次心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整整抢救了24小时,小王的血糖从最初的96.54 mmoL/L降到了20多mmoL/L。

后来医生才了解到,小王有糖尿病家族史,他的爸爸和伯伯都患有糖尿病。家人起初以为孩子这么年轻,根本没把他和糖尿病联系起来,所以对他平日里狂喝碳酸饮料的行为也没有阻止。

在对年轻的生命表示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也想提醒大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查血糖也别忘记孩子,类似新闻中小王这样的情况,如果家长能早点引起重视,及时阻止他喝那么多的碳酸饮料,悲剧或许可以避免。

此外,关于糖尿病,我们平时的认知中又存在哪些误区呢?

饮料不能作为人体热量来源

小王和家属的一个认知误区是饮料可以当饭吃,一样提供热量。

正常人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这六种营养成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饮料,除了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以外,无法提供其他物质。

虽然热量有了,但是不均衡,如果长期通过饮料来作为热量来源,肯定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很多人认为,年轻人不会得糖尿病。从病症上来看,小王可能是Ⅱ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的几种类型中,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是两种多发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病因并不明确,但一般和自身免疫以及环境有关;Ⅱ型糖尿病人群最为广泛,患者多超重或肥胖,有明显家族遗传性。

糖尿病有好几种,最常见的Ⅱ型糖尿病主要是中老年起病,但是不代表年轻人就不会得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等,都会在患者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发病。

而且,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增加营养,再加上不少青少年热衷电脑缺乏运动,近年来,Ⅱ型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家庭,一定要重视家里每一个成员的身体状况,定时体检。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糖尿病人可以喝含糖饮料吗?

一瓶500 mL的可乐,含52.5克糖。以一个普通女性白领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原则,这已然超过了每日45克糖的推荐量上限。而且不止是可乐,大部分市售甜饮料的糖含量都在8%~12%之间,真的是一瓶就会超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更需要严格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需要均衡地分配到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中去。拿来喝饮料,是不是有点“浪费”了?所以我们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喝含糖饮料。最好的饮品其实就是白开水。

Ⅰ型糖尿病VS Ⅱ型糖尿病

概括地说,这两种不同的糖尿病分型的发病原因、起病年龄、实验室检查、治疗、并发症都略微有些不一样。

Ⅰ型糖尿病以前被称为“幼年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顾名思义,Ⅰ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病年龄较轻,治疗需要依赖胰岛素。

患了Ⅰ型糖尿病之后,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加之胰岛素生成细胞被破坏,身体就不再产生胰岛素,或产生的胰岛素不够用。所有患者中大约有 5%~10% 的人是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一半情况下起病比较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如果去医院做检查会发现,这些患者血里的胰岛素和C肽都很低,有一些胰岛相关抗体也是阳性的。

Ⅱ型糖尿病曾被称为“成年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任何年龄阶段都会发病,甚至儿童也不例外,但是Ⅱ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发病人群还是中老年人。

Ⅱ型糖尿病起病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的症状可能不是特别明显,好多人都是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的,甚至是先有了并发症的症状,例如眼睛看不清了,肾功能下降了才发现。

正常情况下,身体利用胰岛素将葡萄糖运入细胞中,进而转化为能量。而Ⅱ型糖尿病的患者体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肌肉和肝细胞不再利用胰岛素,然后身体得到了错误的指令,分泌出更多胰岛素。

打个比方,本来我方士兵(胰岛素)能以一敌百(敌人:葡萄糖),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产生了消极抵抗的情绪(胰岛素抵抗),战力显著下降,为了取得胜利只能多派部队(胰岛素水平升高),就表现为血液中的胰岛素多了。

起初,胰腺尚能通过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代偿,但时间一长,胰腺就不能再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了,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的时候。如果胰腺无法继续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就需要药物或胰岛素来治疗了。

有相当一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比较胖,并且有可能同时有高血压、痛风、高血脂等疾病。

另外,还有一种看起来像Ⅱ型实际是Ⅰ型糖尿病的LADA。这种情况全名叫做“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这部分患者是Ⅰ型糖尿病里的一个特殊类型。他们也是成年了才发病,症状也不明显,刚发现的时候还可以用药物治疗,但可能要不了多久,大约半年到一年时间后就需要转胰岛素治疗了,这些患者检查胰岛相关的抗体也会是阳性。

致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其实小王最开始的没胃口、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后来的情绪、神智出现异常,都说明他已经得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个非常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如果平时没有做好预防工作,或者未能及时发现早期症状,酮症酸中毒有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那么,具体而言,酮症酸中毒是什么意思呢?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或者缺乏胰岛素,导致葡萄糖无法在胰岛素的帮助下进入细胞为细胞供能。虽然患者血糖很高,但细胞仍处于能量匮乏状态。机体不得不通过燃烧脂肪来供能,而与此同时,产生大量酮体。当大量酮体堆积于血液中时,很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这也是糖尿病控制不佳的表现之一。

酮症酸中毒多需住院治疗。了解一些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征象,并且定时检测血尿中的酮体水平可有助于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酮症酸中毒通常进展非常迅速,甚至可在数小时内就有死亡风险。通过了解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征象,我们能够及早进行预防。

实际上,普通的尿常规就可以检测尿中是否存在酮体,当血糖超过16.7mmol/L时就需要检测尿酮,且应该每隔4~6小时检测酮体。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征象包括,烦渴嘴干、尿频。

随后,其他一些症状渐渐出现,包括:持续感到乏力;皮肤干燥或者潮红;恶心、呕吐、腹痛(除了酮症酸中毒外,许多疾病可以导致呕吐;但如果持续呕吐超过2小时,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呼吸困难;呼气有烂水果味;难以集中注意力或神志不清;验血会发现高血糖、高尿酮。

酮症酸中毒是非常危险、严重的疾病。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请立即到附近的急诊就医。

导致大量酮体产生的几大常见原因主要和胰岛素有关。首先是胰岛素缺乏,例如Ⅰ型糖尿病患者突然减量或停用胰岛素;其次则是胰岛素需求增多,可能是由于感染、手术或其他疾病、应激状况,导致机体比平常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再次则可能是饮食不当,许多人生病时常常胃口不佳,导致摄入不足造成高酮体,偶然少吃一顿饭也可能造成酮体升高;再就是低血糖,如果晨起酮体较高,那么有可能是睡眠中发生了低血糖;另外,过量饮酒也可能产生过量酮体。

当体内的酮体生成量剧增,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时,便会发生酸中毒。如果死者和他的家庭,能够了解上述的一些医学知识,尽早去医院就诊,也许就能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

蜜糖有“毒”

除了上述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也存在许多慢性并发症。众所周知,持续高血糖水平与并发症高风险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的联系仍未完全阐明,其中可能涉及多个不同的过程。

血糖高就会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搞清楚,血糖变化和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关系。

目前有研究显示,葡萄糖可以黏附到各种蛋白质上(就像它们黏附到血红蛋白上,从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一样)。随着时间推移,葡萄糖通过“黏附”的方式可能就此改变了蛋白质的功能,损害各种组织。这就是“糖毒性理论”。

高血糖还可以影响某些分子在组织中生成和清除的速率,最终导致维持组织正常工作的分子数量减少,或是导致某些分子积聚,最终损害组织。末梢神经和眼球的晶状体就是这两种方式的受害者,肢体麻木、晶状体混浊是它们在高血糖作用下的不幸结局。

此外,当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血脂水平升高时,脂肪就会在动脉堆积,从而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大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压又能反过来加重动脉硬化。它本身也是大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表明,血糖的长期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项试验确立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得不够好,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增加。

但注意:这不表示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就必定会出现并发症,也不意味着血糖控制佳的患者就一定不会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都有哪些?

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对血管的损伤。按照受损害的血管分类,有两大类:微血管病变:累及小血管,通过分子聚积或者减少造成损害;大血管病变:累及大血管,通过导致动脉硬化造成损害。

一般来说,Ⅰ型糖尿病在发病时常表现为微血管病变,但随着病情进展,情况可能发生转变;Ⅱ型糖尿病则以大血管病变为主,但也会存在微血管病变。

只有了解得越多,才能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仅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眼损害,也就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损害,也就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大血管病变则在普通人群中也会发生,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高发。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心脏病发作风险(心血管疾病),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中风风险(脑血管疾病);四肢循环变差(外周血管疾病),可能和神经病变一起作用而导致糖尿病足。

除了损伤血管,糖尿病还会引起神经病变,患者会在戴手套或者穿袜子的那个区域感觉异常,感到麻木或针刺样,后期甚至影响运动。

不过,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一定会出现这些并发症。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呢,除了前面提到的血糖控制因素,在下述情况中,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首先是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糖尿病病程短于五年的患者,以及尚处于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患者,一般极少出现并发症。然而,一旦过了那个阶段,随着病程加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

多项研究均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有更大的可能发生并发症。在出现并发症后,前者的疾病进展速度也远快于后者。因此,拒绝吸烟可以大大降低该风险。

另外,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升高的血压对肾脏、心脏和血管都有负面影响,服用有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所以,规律监测血压是糖尿病病情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会出现血脂水平升高(被称为“高脂血症”),也有些人生来就更容易出现高血脂。在这两种情况下,升高的血脂水平均可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概率。所以,在糖尿病病情监护中,筛查高血脂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肥胖也是导致并发症的因素之一。严重超重的患者更易出现大血管病变,因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锻炼丰富的生活方式不仅应用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更应该推广到每一个人。

猜你喜欢

酮体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