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贝尔奖背后的中西医之争

2015-09-10南风窗编辑部杨军

南风窗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技术化糟粕西医

南风窗编辑部 杨军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引起的关注热潮已经过去,但其引发的关于中医和西医的又一轮讨论才刚刚开始。让我觉得惊讶的是,那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在重大社会问题上一向头脑清楚,思路开阔,对中医的看法却如此极端,有的奉若神明、趋之若鹜,有的则斥之为故弄玄虚、文化糟粕。

历经百年争论,国人对中医的认识依然贫乏,国家对中医的整体研究和制度安排仍然重视不够。而大部分医术高明研究深入的老中医,却并不愿意就这个问题发言,他们觉得没有意义,只埋头医自己的病人。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医的传播。

古老的中医行业,自身沉淀了太多糟粕,以至反对者可以找到无数理由。而在庞大的产业和利益格局之下,中西医的争论也早已掺杂了太多因素。对中医有整体了解,无利益诉求,只想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并且有话语权和行动能力的人实在太少。

专门研究医学哲学的专家认为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哲学基础完全不同,从而对生命健康疾病的本质认识,对疾病治疗和养生防病的技术路线有完全不同的选择。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也认为这是两种医学体系,现代医学是对抗医学,而像中国这样的传统医药是整体医学。一个是对抗,一个是调和,不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中医行业要发展,需要把握很多东西,比如建立现代中医体系,不要把中医纳入西医的体系之下,建立科学的中药标准,不要把中药和西药标准等同。不能去技术化,也不能纯技术化。参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要摒弃糟粕,不要陷入玄学。等等。

医改是全世界的难题,不管是美国政府还是中国政府,巨大的医疗投入都是政府肩上沉重的负担。中医行业如果崛起,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成本,也会撼动很多国家都存在的板结的医药利益圈。

中医所仰赖的传统哲学体系和药理系统在实践中已经式微,这是中医药最大的问题。中医的哲学基础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中国才能更深入和透彻地研究中医的发展。虽然中国对中医的重视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远不足以成就中医体系和西医体系并行和互补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的问题也是中国某些社会问题的缩影,可能要等中国完全实现文化自信,才能真正解决。

猜你喜欢

技术化糟粕西医
技治何以走向善治?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浅谈对中国特色绿色法院的认识
俄苏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小学音乐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及其矫正——以童谣吟唱为教学路径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