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目标具体化特色探析

2015-09-10白均堂乔兰兰

人民论坛 2015年26期

白均堂 乔兰兰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目标具体化为新民主主义目标,并围绕此大力推行艰苦的学习和调研活动。当时发起的理论学习活动给奋斗目标的具体化提供哲学方法,专业学习活动给奋斗目标具体化提供战争学方法,国情调研活动给奋斗目标具体化提供依据,党情调研活动给奋斗目标具体化提供经验。它启示今天,奋斗与其目标之间存有互动关系,奋斗目标的具体化含有艰苦的科学研究进程。

【关键词】艰苦奋斗 共产主义具体化 学习调研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就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定位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及其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也指明了这个将来无限光明、无限美妙的崇高理想①。而对于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远大目标,则需要我们将之具体化为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任务来实现。在延安时期,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目标就是这一远大目标的具体化。

延安时期奋斗目标具体化的成因

据欧洲资本主义早期《乌托邦》、《太阳城》等著作和19世纪初思想家们的描述,人类最理想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一种无阶级无压迫无剥削各尽所需各尽所能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由其论证而成的学说被恩格斯称之为天才的设想。这一目标针对现实中资本剥削与压迫造成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反映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具有远而大的难以确定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将实现共产主义目标具体化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近期目标,即过渡时期的目标,他的资本论和革命论正是对实现这一近期目标的物质力量和道路的科学论证。不只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目标的任何国家和政党来说,都面临着如何将其具体化的问题。以列宁和斯大林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继马恩之后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远大目标在俄国加以具体化,率先实现了马恩提出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近期目标,并取得了令资本主义国家称奇的建设成就。

当中国面对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具体化这一课题时,中国共产党原先确定的走俄国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道路的实践遇到了新阻力。由于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干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也引发了对共产主义目标的怀疑。基于此,刚刚经历万里长征来到延安的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将共产主义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加以具体化的主张,在党内大张旗鼓地推行艰苦的学习和调研政策,以重新探索共产主义目标在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的实现之路。

延安时期奋斗目标具体化的政策及成果

推行理论学習政策。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在全党开展学习竞赛,会后中央又连续发出有关理论学习的指示。党的各级各部门都建有学习机构,并制定了学习制度。中央核心领导人毛泽东亲任中央学习委员会主任,在延安还设有专供高层次学习讨论的哲学研究会,毛泽东还常常不定时约见该会专家。迫于实际需要毛泽东大量的读书活动比提出全党学习的要求更早些,据查阅当年相关资料的石玉山等人统计,初到延安的前两年,毛泽东读过的马列原著有24种,延安解放出版社随后出版的31种马列及其他社科类著作他也都全部通读。根据中央文献研究室于改革开放初期整理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先后至少精读的哲学著作有9个版本,总批注文字2万多,有的还多次批注。精读意味对问题的思考,思考所留的痕迹是批注,对问题思考后的回答汇集起来形成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延安时期所办学校及干部培训班的哲学讲授提纲。讲授中讨论修改再印成单行本或教材发行,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时分别定名为《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篇章。这些篇章分别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列宁两分法的基础上分为实践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并以中国的具体问题为据给以说明,由此形成中共自己寻找奋斗目标之路的立场和方法。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精良的哲学认知,因为他像马克思当年对待前代优秀哲学那样抽取其合理内核,纲举目张的表达出现时代哲学的新认知。

推行专业学习政策。政党的专业是政治,政治的最高形式是战争。延安时期面对国际法西斯侵略战争,有着两次国内战争失利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向全党不断发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指示。据中央党校的学者统计,延安时期的前两年毛泽东已读过了《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列宁的《社会主义与战争》等有关战争的论著。经由秘书和中央军委办公室负责收集的大量反法西斯战争军事情报资料,也传阅给其他军委负责人和中央书记处成员。吸收古今中外战争理论和经验,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刘少奇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各种基本政策问题》,彭德怀的《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几个先决问题》,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等军事著作,使延安中共战争论坛一时间蔚为大观。

读这些著作可见,其时领导一方抗战的中共至少在回答关于战争的如下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即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为什么说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为什么中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为什么从事战争又要消灭战争(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回答采用的形式,有的是作为中共军事会议的结论,有的作为在红军大学和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有的在中共当时所办的报刊上发表,有的出版单行本。不仅在解放区,而且在敌占区、国统区、香港、海外广为传播。这些回答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当时的近期目标中,必然包含着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的具体目标及方法。

推行国情调研政策。1941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调查研究的两个文件,要求中央设立调查研究局,各中央局、独立区域之区委和省委、八路军新四军高级机关和根据地高级政府均设立调查研究室,开展对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国际情况等三个方面的调查研究。改组马列研究院为中央研究院。两个文件发布之后,主要指导和组织对农村的社会调查。《延安整风运动》一书记述有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的报告,西北局考察团的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林伯渠的甘泉鄜县调研,西北局宣传部李卓然等人的古临调查,中青委调查团的党家沟社会调查材料和绥德延家川经济材料,中央妇委妇女生活调查团的沙滩坪调查和沙滩坪第二乡第二行政村调查,最有名的是张闻天率领的农村调查团历时13个月对神木、府谷、绥德、米脂、晋西北之兴县等地几十个村庄的调查,除形成一批调研报告外,张闻天亲笔撰写有《出发归来记》的总结报告。该书还列举有当年边区地方机关和文化教育部门的农村调查②。

延安时期对国际情况的调研使用的主要是中共自己所办的几十种和订阅的全国各地三四十种报刊杂志、时事问题研究会搜集整理的综合文摘丛书,以及1941年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情报网提供的信息。难能可贵的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支持科技工作者在有限范围内对人的生命健康狀态,对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艰苦的调研活动;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工矿部队的基层组织,对工农兵的精神需求进行深入的社会调研。国情调研汇集起来的材料,反映出在中国主权受损的前提下外国资本和中国官僚买办资本结合对劳动者创造的国家财富进行赤裸裸洗劫的现状,以及混杂在一起的田园牧歌式封建剥削带给国家极端落后的局面。国情调研给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具体化提供了至为关键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推行党情调研政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情况的调查研究活动与理论学习和整风运动相伴始终,亦分为历史和现状两个范围,对高级领导主要调研路线和作风问题,对非高级领导及普通党员主要调研作风问题。较早发出的政策是1941年9月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要求中央政治局学习小组应同时研究六大以来的中央文件,着重研究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段,由王稼祥任副组长组织这一研究。10日到2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过去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时间段临时中央的领导路线正确与否发生激烈争论后,初步认识到过去是犯了左的错误,其思想根源来自学风中的主观主义和党风中的宗派主义。会议决定毛泽东任中央研究组(又称中央学习组)组长,王稼祥仍为副组长,负责调研领导路线和高级干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问题。26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建立高级学习组的决定指出,延安及各地的高级学习统归中央学习组(又称中央研究组)管理指导,以理论与实践统一为方法,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与我党20年历史。随后的1942年和1944年3月5日,毛泽东先后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和《学习与时局》的报告,其中提出全面的历史的(古今中外法)看待党史上的领导路线错误问题。

延安时期对党的领导路线问题的调研活动主要是编印三部党的历史文献资料集并在延安的高级干部中进行检查、讨论、研究和总结。其中1941年9月编印的《六大以来》文献集收有从苏区带到延安的、毛泽东保存的、从中共和国民党报刊杂志上找的文献557篇,毛泽东写有评语的13篇,内容包括中共会议纪要、决议、通告、声明、电报、指示以及中共党报社论、主要领导人文章和信件等共约280万字。1942年10月出版的《六大以前》收入1922年3月至1928年6月的各类文献184篇,约136万字,其中有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文章、党的决议、宣言、通告以及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决议和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有关论述。1943年10月由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编印的《两条路线》分上下两册成书,收有自1922年党的二大宣言到1943年10月《解放日报》发表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章137篇。西北根据地是中央长征之后的落脚点,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主持的1941年10月到12月为期近3个月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主要调研过去路线错误对西北根据地的危害。延安时期对作风问题的调研比路线问题调研更早,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分别从学风、党风和文风方面批评中共党内的不正之风。当年参加过路线调研材料编辑的胡乔木认为,路线调研是由王明在延安时重印了他在1930年写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小册子,为过去路线错误辩护引起的。其实除这一点外,延安时期党情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寻找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近期目标及政策直接相关。路线正是对最近奋斗目标的决策行为。毛泽东指出,研究党史不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③不是说要把历史上每一件事统统搞清楚了才可以办事,而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不是反对资本主义经济成分,而是反对党内资本主义思想。④

推行学习和调研政策的最终成果。共产主义在当时中国的具体化,就设定新民主主义的目标体系。对这一目标体系及实现路径的论证就是毛泽东思想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如毛泽东驳斥当年的左倾空谈主义时所指出,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没有完成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革命不能不分做两步走。驳斥当年的顽固派时所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的指导是绝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社会主义)⑤。他在评价以前的中国革命先驱者说,中国人是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这一真理的。陕甘宁边区是按照新民主主义目标制度设立的政权,当年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任弼时说:陕甘宁边区对于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说来是处于一种领袖的地位,这个区域里的一切重要设施,对于其他根据地有一种先导的模范的作用,要为其他根据地所效法⑥。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⑦延安当年对革命青年和学者专家的吸引力在此,外国记者采访延安的著述《红星照耀中国》、《中国的惊雷》等,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此。其中最能说明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目标具体化特色的,是当年有报道称,延安为“思想的工厂”。

现实启示

目标指示奋斗方向,方向与奋斗之间存有互动关系。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⑧目标与奋斗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自社会需要。“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而且一定会得到满足,社会必然性所要求的变化一定会给自己开辟道路。”⑨共产主义原则理应成为现当代人们艰苦奋斗的坚定信念。“一切文明国家的发展进程可以证明,迄今存在的一切社会制度的迅速瓦解可以证明,人的良知首先是人的良心可以证明。”⑩

人类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目标包含两个同步的艰苦奋斗进程,一个是不断探索和确定阶段性具体目标的科学研究进程,学习和调研正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另一个是践行其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实现其具体目标的进程。两个进程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因而都需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毛泽东比喻说,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有轻有重,勇挑重担吃苦在前的同志就是具有共产主义精神的好同志。可见科学研究尤其社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当前某些重理轻文的政策并不利于调动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因素,其结果必然导致整体社会理想信念的移位或偏差。

(作者分别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系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SZ10-09)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59页。

②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延安整风运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9~129页。

③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371页,第28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83页、第686页。

⑥中央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2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9页。

⑧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延安:《新中华报》,1939年5月10日。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5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05~616页。

责编/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