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蒿抗疟的高邮往事

2015-09-10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抗疟王琦疟原虫

郑智维

在王琦看来,作为全国6家青蒿治疗疟疾的基地之一,高邮的贡献在于,用临床数据确定青蒿能够抗疟,对消灭疟原虫有效。

10月5日,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5岁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并成功提取青蒿素。

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表示,“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一种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作为曾经的参与者,国医大师王琦至今保留着当年在江苏省高邮县卫生局进行抗疟探索时的相关资料。“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屠呦呦的地位无可争议,她获得诺贝尔奖是所有中医、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值得欢欣鼓舞的一件事。”王琦说。

如今,距屠呦呦当年参加防疟疾药物研制已40多年,青蒿素获得新药证书也有30年,有关青蒿素发现的过程陆续见诸媒体。除被关注的诺贝尔奖外,作为与青蒿素发现有着深厚渊源的地方,江苏省高邮县(今高邮市)也屡被提及。

民间抗疟

1969年,高邮的农村医生和群众就已利用青蒿开展疟疾的群防群治。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与上世纪70年代高邮大搞中草药运动密切相关。

王琦至今仍记得群防群治时的情形:稻谷场里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煮着青蒿。每天早上,党支部书记通過大喇叭喊话,“都来喝汤药了,大人一大碗,小孩一小碗。”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传播寄生在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周期性怕冷、发抖,继而发热、头痛,出汗后退热。“疟疾是一种可以灭族灭种的疾病。”谈及疟疾的危害,王琦说。

我国南方地区天气湿热,容易发生疟疾,高邮就曾是疟疾高发区。根据《高邮市卫生志》记载,早在1958年,高邮就有利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

高邮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治疟的民谣,“得了疟疾不用焦,只要红糖加青蒿”,“喝了一碗蒿子汤,保你摆子不上床”,还有,“疟疾骨蒸痨,早点喝青蒿”。

作为中医药的贡献,青蒿用于治疟最早见于公元340年。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1600年来,青蒿治疟一直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验方。

青蒿素曾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甚至将其视为“中国神药”。“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这样评价。

不过,也有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已不属中医药范畴。对此,王琦认为,青蒿素的发现,是对传统中医药宝藏的开发。“之所以分享当年的往事,也是希望说明青蒿素是来源于中医药的智慧。”

特殊时期的集体攻关

实际上,屠呦呦也是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改用乙醚低温提取。

她经过191次实验,终于在实验室观察到青蒿素对鼠疟、猴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后经研究证实,用乙醚提取这一步,是保证青蒿素有效制剂的关键。

如今,众所周知,屠呦呦等开始着手研究青蒿素始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政府曾公开,1967至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

疟疾同样困扰越军。能否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为开发抗疟新药,越南方面向中国求助。

1967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下,一个代号为523的援外备战紧急军事项目成立。为了联合研发抗疟新药,该攻关团队由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

其中,南京地区“523中草药”研究小分队在民间调查中发现,高邮县农村医生和群众使用当地的青蒿治疗疟疾取得良好效果。“不仅被大量临床使用证实,而且在实验中还被证明能够有效杀死人体内的疟原虫。”王琦说。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全国推行献方活动,高邮向国家相关部门贡献了10种处方。“当时龙奔公社焦山大队推行的中草药运动影响比较大,赤脚医生顾文海因为在青蒿治疟疾方面研究成果突出还升任县卫生局副局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高邮市卫计委中医管理科科长葛余兆说。

1975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蒿抗疟科研工作座谈会确定高邮县为全国青蒿抗疟科研协作单位。会后,该县卫生局成立青蒿抗疟科研小组,在5个公社建立青蒿抗疟科研试验区,在26个大队设立青蒿抗疟观察点,对青蒿鲜汁、水丸等7种制剂治疗间日疟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对于这段往事,王琦保留的资料中有着详细记载。

高邮的贡献

在研究期间,卫生部两次派遣所属的中医研究院科研人员到高邮调查,肯定了青蒿治疗疟疾的疗效。“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当年研究的青蒿抗疟是一项国际外援项目,523只是项目代号。”当年参与接待的王琦说。

据扬州市媒体报道,1970年到1971年,中医研究院曾派科学研究小组到高邮实地调查,屠呦呦曾是其中一员。

在王琦看来,作为全国6家青蒿治疗疟疾的基地之一,高邮的贡献在于,用临床数据确定青蒿能够抗疟,对消灭疟原虫有效。“1976年6月至10月,高邮县5个试验区的26个观察点,服用青蒿治疗疟疾24万多人,发病率比1975年同期下降50%;用青蒿治疗现症间日疟201例,有效率达89%。”他翻出当年的记录。

此外,高邮对消灭疟原虫的方法有很多探索,用青蒿“汆一下”的方法被证明更有效。“高邮已经出现制作的青蒿简易制剂,从最初的水煎到药厂生产片剂、丸剂、注射剂等。”王琦说。

1978年11月23日至11月29日,青蒿素治疗疟疾科研成果鉴定会在扬州召开。

据介绍,当时会议由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主持,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地的104人参加。其中,作为现场12个专题材料之一,高邮县卫生局提交的《青蒿简易制剂治疗疟疾资料》进行了报告交流。

猜你喜欢

抗疟王琦疟原虫
Stability of Linear θ-Method for Delay Partial Fun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s
研究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Briefly Talking About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青蒿素的合成方法研究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Pf- D mrt4, a potential factor in sexual development in the pearl oyster Pinctada f ucata*
河南省首例输入性诺氏疟的诊断和分析
类人猴疟原虫:另一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灵长类疟疾病原
THE 1,500 YEAR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