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处处有江湖

2015-09-10

南方人物周刊 2015年27期
关键词:张蕾江湖文学作品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企业家英雄辈出,每个人在这一处江湖,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年逾七旬的柳传志,他和他的联想,是江湖的一部传奇,据说他为人处世,既很江湖也讲原则,也因此在他那个圈子里,所有人对他的认同度都很高,“大哥”这两个字,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年龄、阅历的接受和尊重。

他孕育了联想,带出了团队,培养了接班人,联想还在发展、转型、提升,而他对于中国特殊国情也了然于胸。

封面文章一再渲染他很潮,很渴望了解网络时代的年轻人,很喜欢高晓松的节目,感觉得到他的心态很年轻,对未知充满好奇心,这是任何一位害怕老、不服老的人的特质。

于柳传志而言,在商研政,富而有道,他是中国商界大佬级圈内的佼佼者。

人生处处有江湖。大哥,并不只是简单的称呼。

(香港资深媒体人,锦绣麒麟传媒创办人)

爱问编辑部

Q 分享一个喜欢的文案

@4A

麻晓天:Absolut Vodka的绝对艺术,另请参阅《Man man》。

卫毅:小时候听到某个洗发水电视广告里唱:“相爱永不渝,忘不了你。”被深深打动了。

孙凌宇:很久以前香港汇丰银行的一个广告,一对老夫妇坐在一起回忆过去。老妇当年开面馆,打趣地问老头:“你是不是很喜欢吃我煮的面?”老头回答:“你以为我真的喜欢吃面啊?我只是想多见你几面。”

王燕青:卖橙子的大妈在硬纸板上写的一句文案:甜过初恋。

徐丽宪:杜蕾斯。把时下热点跟产品做到有机结合,让观众在笑谈中心甘情愿做了她的推手。最近的例子就是“冰冰有李”。

张蕾:“没什么比日常生活更有温度。”我朋友的纪实照相馆的广告语。

邹金灿: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Q 曾经订阅过哪些杂志?它们还“健在”吗?

@织毛衣

张明萌:小学订过《米老鼠》,初中每期都买《萌芽》,另外还有本《幽默大师》一直买到高中。除了《萌芽》另两本都停刊了吧……

麻晓天:《Kinfolk》等小众杂志,以及贵刊的友刊(嘘!竞刊)。

卫毅:上小学时订阅过《儿童时代》、《哈哈画报》、《童话大王》等等,这些旧杂志现在应该堆在老家阁楼的某个地方。

王燕青:高中的时候订了《体坛周报》。那时候的足球就是青春的代名词啊!那时候还专门搜集玉面杀手张玉宁的消息,还把他的照片剪下来当贴纸。后来没有他的好消息了,也不看《体坛周报》了。当时还订过一本足球杂志,怎么也想不起来名字。

徐丽宪:唯一自费订过的一本杂志就是本刊。嗯,她11岁了,正在奔跑的路上。

孙凌宇:买得很多,但从没订过。拒绝一切的长期关系。

张蕾:《好孩子画报》、《奥秘》、《智力》、《故事大王》、《童话大王》、《故事会》、《萌芽》,前3个好像不在了吧。

Q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获奖?如果你是评委,最重要的评选标准会是什么?

卫毅:文学作品获奖更多的是代表评委会的某种标准。文学作品需要放到更长的时间中检验。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作品对文学性本身的拓展。

麻晓天:荣誉啊,作品(颜值)。

王燕青:天要下雨娘要嫁,文学作品要获奖。如果我是评委,我的第一个评判标准是“易读”,第二个标准是是否产生现实的社会意义。

孙凌宇:获得肯定是好事,但又不太希望喜欢的作家“一夜爆红”。自从李碧华拒绝了“年度作家”称号后,就更欣赏她了。如果让我来评的话,会看封面设计够不够惊艳哈哈。

徐丽宪:想象力,对事件或者事物描述的准确性。用江湖话说,就是稳、准、狠。

张蕾:获奖一般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吧。我比较狭隘……最看重可读性……

邹金灿:惭愧,很少关注文学类的奖项,这应该是世间最难的评选工作之一了吧?也难为那些评委了。不过,如果文学奖能引起人们对作品本身的讨论,应该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毕竟我们今天放在电影电视奖项上的眼光,已经太多了。

猜你喜欢

张蕾江湖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每天吃出一道彩虹
美味午餐搭配四则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My Dream Life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张蕾作品
爱的江湖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