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榜无关体育改革
2015-09-10颜强
颜强
金牌榜排名的取消还不到一周,就被发现全运会相关的规划安排里,一切如旧,由此再度引发对体育改革的争议,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金牌榜排名的取消,并不是体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多么重要的大事,至少新闻出现得突然,也和整个系统调整没有多少直接关联。在金牌榜取消,随即又死灰复燃的新闻追踪中,人们才发现最初的取消和中央工作组对体育总局的调查有关;全运会架构里,金牌榜重现也引发了相关部门包括中央纪委的关注。
哪怕取消一个金牌榜,都如此的不易。这个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家体育管理制度,如果要获得新生,真正焕发改革深化之后的活力,不知道会多么艰难。
在我看来,金牌榜的取消只是一个积极姿态,并没有太多新的内容,因为体育总局的架构和政府性功能并不会因为这样一种全运会、奥运会或其他赛会的竞技排名而发生任何变化。更何况从事后的调查显示,这种取消也是迫于更高层以及外界的压力被迫做出的。金牌榜乃至各种奖牌榜、积分榜的取消能改变“金牌至上”的各级体育局职能,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体育进步吗?答案是否定的。
金牌榜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在竞技体育的培育和管理过程中,没有金牌榜,不追求竞技成绩,那才是错误的。挑战在于取消金牌榜,最终的目的是要改变“金牌至上”这种过于畸形的体育运动管理规范,让体育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对社会进步和全民素质提升,带来新的推动力。
所以,体育总局在压力之下的一种表态,上行只是开始,根本没有到下效的影响力扩张,马上就被发现原有的管理体制没有本质变化,这才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实。虽然事后解释为属于“个别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这样的推搪和狡辩只会让社会公众对未来体育发展的前景更加担心。
不少激进的呼声在社交媒体上此起彼伏,例如屡见不鲜的“取消全运会”,例如更加猛烈的“撤销国家体育总局”。这种呼声更像是抱怨,对于现状不满,渴望发生变化。只是砸碎一切的发泄从来不是改革良方,在破除旧体制的过程中殃及无辜,或者让环境恶化,这根本不应该是改革的目的。
从管理学角度看,图谋在系统内取得理想的创新,一直是社会管理最大的难题。如果只是围绕在“取消金牌榜”、“取消全运会”这些扬汤止沸的手段,于事无补,“取消体育总局”这样的激烈建议更缺乏建设性。所以,在寻求改变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未来需要怎样的体育,以及建立起怎样的管理体系、如何区分管理和服务职能,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中央政府的战略规划是希望体育产业实现大的飞跃,通过运动化生活方式的建立和深入,带来全民素质上的提升。这是增强一国竞争力的长久之计。在这样的大时代战略背景下,中国体育的使命更加清晰明了,传统的“金牌至上”显然无法达成这样的使命。于是,在职能转换和管理权限区分上,相应的改革应该积极推行,体育总局取消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未来的体育管理部门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要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不可能完成管理和服务的双项职能,推动体育的普及、运动化生活方式的深入,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管理体系的改革可以自上而下,但深入细致的改变需要由下而上,润物细无声。
因此,只是批驳金牌榜的取消和复活,没有太多意义。体育总局取消了金牌榜,各地方体育局、文体局,未必就能做到上行下效,因为现在的管理职能体系中,各梯级的体育局承载的行政职能、业绩考核,都是和金牌这种竞技成绩挂钩的。总局取消与否,地方上未必会保持统一,最基本的一条,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体育局领导,都是各地方任命的人事归属,他们只会在其职谋其政。深入的改革需要全面现代的战略规划,更需要在这一个已经无法承载新使命的体系之外,去建立新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