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在雪道
2015-09-10
滑雪是一项颇受百姓喜爱的冬季项目,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的高危运动项目之中,滑雪赫然在列。原因很简单,滑雪时必然要脚踩雪板,雪板与雪面的摩擦系数很小,更何况雪道还有坡度,这才使我们滑行中有着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和快感,其中高山滑雪的速度可高达每小时20-30公里。然而,如同一枚硬币有两个面,危险与快乐总是相伴而行。稍有不慎,危险的那一面就会突然翻身,雪友摔倒受伤就在所难免。
国外统计表明,滑雪的受伤机率在千分之三,死亡率为百万分之一。这些数字看起来并不惊人,但在人口众多的我国,尤其是滑雪者日益增多的现在,带来的影响仍不可小视。而且,由于滑雪速度快,把控身体的能力和技术要求高等因素,其受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也不同于其他项目。
那么,滑雪中常见的损伤有哪些呢?
根据脚下雪具的不同,滑雪一般分为两大类:双板滑雪、单板滑雪。双板相对容易掌握,而单板则颇受年轻人喜爱。两者的滑行技术和对支撑的要求不太一样,容易摔倒,造成运动损伤的部位,以及出伤频率也有所不同。
双板滑雪:出伤率最高的是膝关节,其后依次为头部、肩部、腿部、手腕、手指。
单板滑雪:出伤占首位的是手腕,以后依次为头部与脸部、肩部、膝关节、踝关节、下背部(腰部)。
双板滑雪时,人是面朝下山方向的,雪友会因为两板控制失当,造成摔跤,此时雪板往往被卡住,拉伤或扭伤的自然多数是膝关节。而由于摔倒时人与人、人与地的剧烈碰撞,出伤较多的还有头部、肩部,有时是锁骨,甚至手腕和大拇指。
单板滑雪时,人是侧向的,所以雪友摔跤时,身体往往呈前扑或后倒之态,与滑板方向成90度。前摔时,人会本能地用手去支撑,因而速度和力度大时,手腕、头部与脸部、肩关节就易出伤。在后摔时,人的腰部臀部往往先着地,自然是伤病的重灾区,有时后脑部也易被摔伤。
此外,双板滑雪时,踝关节由于有靴子保护而难以出伤,但在使用脚套和靴子的单板滑雪中,踝关节损伤却是常见的。当然,滑雪中最严重的事故,还是由于头部和躯干内脏受到剧烈撞击造成的死亡。
滑雪对身体素质和技术的要求很高也很全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衡力,它是通过人的神经系统作用让身体各个关节肌肉协调发力,使重心控制在两脚之间或者脚底,以保持身体稳定的一种能力。在滑行中,平衡力主要取决于身体重心的高低、两脚或两板间支撑面积的大小以及站立时两脚间的角度大小。一般来说,重心越低,两脚间的支撑面越大,夹角越大,稳定性就越好。
这些道理似乎不难理解,但实际中,尤其是在坡度弯度较大的雪道上,人们常会不由自主地失去平衡,摔倒受伤。其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自身器官功能出现问题,影响身体位置的精确判断。比如,闭眼单脚站立比睁眼时要难,如果视觉有偏差,自然就会影响平衡。位于双侧内耳中的前庭功能如果不好,也会让人难以精确感受到体位的变化。此外,关节肌肉也有感知空间位置的特殊功能,闭上眼睛,可以毫不困难地摸到自己的鼻子、耳朵,称之为本体感。这种功能出现偏差,其结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导致雪友平衡力差的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身体素质不足。其一,关节的活动度差。人体是一个由多关节、多肌群组成的运动系统,运动的质量和精确度如何与关节的活动度有很大关联。其二,协调能力差。人体运动时至少要动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节,而且它们之间在时间、位置上还要精密组合,才能协调发力。滑雪初学者容易摔伤,主要是由于紧张,全身僵硬,不知如何调节身体的位置。其三,力量欠缺。关节的稳定性需要肌肉力量来保持,力量欠缺势必带来关节活动效果的打折,身体失衡。
滑雪摔倒受伤后,不要马上起身,更不要继续滑行,应先检查自己的头脑是否清醒,因为此时头部最易受到撞击。此后,要感觉肢体,特别是膝关节等大的关节是否有疼痛、不稳、无力的症状。如有以上症状,则要请求雪场救护人员进一步检查,或护送去医院。如果确认没有损伤,应慢慢起身,活动各个关节后,再继续滑行。
大部分人摔倒后,会有程度不同的韧带和肌肉损伤,或感到肢体不适。此时应停止滑行,及时消炎、止痛、包扎,防止伤势加重。尤其是扭伤和肌肉严重受伤者,24小时急症期内,要间断性地采用冰敷方式,一般每两小时冰敷15分钟,同时保持伤部的加压和抬高,以减少日后的恢复时间。此外受伤者切忌喝酒,这样会造成炎症的扩散。
伤病对于经常滑雪者来说,不可避免,而每个雪季之后是他们疗伤和康复的最好时机。此时不要忽视小伤或被动地期待伤部自愈,以至于拖成慢性伤病或留下隐患。要知道,若膝关节有老伤,身体弯曲到一定角度发力时,腿就会突然打软无力,那时极易摔跤出事。
上雪前,应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准确评估。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易产生眩晕,对高原反应敏感者,还是听从医生建议为好。此外,要特别要检查一下这样几种功能:
1,平衡力。两手交叉抱肩,单腿站立,大腿垂直,小腿弯曲90度,与地面平行,达到60秒为及格;或者同样单腿直立,闭上双眼,两腿交替进行,各达10秒为及格。
2,柔韧性。直立,体前屈,看看手指是否能摸到脚。
3,下肢力量。看看是否能自如蹲起,以完成一组单腿蹲起为标准。
肢体的活动能力需要热身活动来激发。穿上雪具前,就应进行拉伸、做操、慢跑、走路等有氧运动,把踝部、膝部、腰部、髋部、脊椎、头部、肩部的关节充分活动开。穿上雪具后,可以到雪上做一些滑雪运动专门的准备活动,激活下肢、躯干的力量,调动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对于那些膝关节原本有些松动,有发不上力感觉的雪友,更要注意激活膝关节附近的肌肉,以强化关节的稳定性。上雪道后,应遵循动作先易后难,速度由慢到快,强度从小到大的渐进原则。切忌一开始就上高级雪道,大运动量滑行。
雪场大多位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氧气相对稀薄,体力容易下降,耐力较差,因而,运动中要注意体力的科学分配,还要适时补充营养,缓解疲劳。
在雪场,雪友们的滑行水平参差不齐,加之人多场面复杂,一些技术差的雪友往往会“横冲直撞”,让运动损伤不期而至。因而滑行中,不仅要注意把控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前进方向,还要注意周围的运动环境,尤其是后方,要尽可能避开那些“危险”雪友,“菜鸟”雪友则最好选择人相对少些的场地和水平相对高些的群体。
任何运动都需要良好的体能。比如,高速滑雪中减速,要有一个转弯动作,下山腿在支撑身体时所承受的负荷,往往是自身体重的两到三倍,力量需集中于髋骨和髋韧带上,才能压住雪板。因此,滑不了多久,许多力量差者就会感到疲劳,甚至出现疼痛,重心失控。所以,建议雪友除提高基本素质外,还要加强腿部、躯干的力量、耐力、柔韧性,尤其是平衡能力的锻炼。
在此介绍5种穿上雪具后的平衡训练方法──
1,双板站立宽度练习。开始时双板与肩同宽,适应后慢慢将双板距离收短,最后并拢,以达到雪上的平衡要求。
2,前后移动练习。身体前倾,小腿顶住靴子,或者身体后倾,脚跟压住靴子,以训练前后平衡能力,直到自如调节。
3,重心上下调节练习。将身体不断地升高和下降,锻炼自己不同高度上的重心平衡掌控能力。
4,重心左右调节练习。把重心压在一个雪板上,抬起另一个雪板,借此强化身体的左右平衡力。
5,旋转练习。双脚带动双膝、双胯,将雪板原地顺时针、逆时针旋转360度,以保持和提高身体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