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在学生心中绽放

2015-09-10崔玮

新课程·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自然美联系生活

崔玮

摘 要:从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欣赏大自然四季的美、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两方面论述了诵读经典诗文的有益之处。在经典中浸润,在经典中徜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精神乐园,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诵读经典;联系生活;自然美;精神乐园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的有力举措,是宣传和贯彻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社会知晓度的有益尝试。诵读,引领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神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成长的旅程中以千年文化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

一、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欣赏大自然四季的美

1.古诗中感受春天的明媚

春天,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春阳映入花蕊,春风摇动着花枝,莺燕翩然起舞,美不胜收。置身于春景中,怎能不让人叹服大自然的别具匠心。因此,春天成为众多文人雅客颂咏的对象。学生诵读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和煦的春风就像一位翩翩的仙子,她掠过草丛时,小草兴奋地摇摆着嫩绿的身躯,沙沙作响。春风柔和地拂向花丛中,繁花似锦、娇艳欲滴的花儿给人以娇艳。春天的雨更美,细如牛毛般洒在草地上,洒在树林上,洒在花丛里,渐渐地渗到泥土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它们生根发芽,为春天增添勃勃生机。吟诵着这些语文课本里赞美春天的诗句,看着多媒体上出现的和诗句相关的画面,听着一声声鸟儿的欢唱,再进一步诉说着春游或郊游看到的春景,回忆着双休日在野外放风筝的情景,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春天带给大地的勃勃生机,领悟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喜悦的心情。

2.古诗中捕捉夏的热烈

夏天是热闹的,夏天是奔放的。荷花那么婀娜多姿,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摇起来,几只蜻蜓正围着一下下地飞舞,此时让学生诵读杨万里的那首《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多有意境啊!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枝小小的荷叶、几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在这个小池中最不可缺少的景物自然就是荷花。咏荷的诗就会随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古诗中体味秋的绚丽

秋风吹过,秋叶纷纷,叶子一片一片飘落在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渲染着大地的金黄。清凉的空气、金黄色的树叶,这是秋天独有的景色。在这个季节里,学生诵读着“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体味着秋的五彩缤纷,想象着几百甚至几千年以前,或许同样的秋季,同样的地点,曾经有一个人和我一样,在这秋的枫树林中漫步。这秋里的美景无不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学生在秋游时不知不觉积累了古诗,提高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审美的情趣。

4.古诗中欣赏冬的洁白

雪——圣洁的象征。树上如玉兰绽放,屋顶如涂了白漆,道路如明月轻洒。假如没有冬,又怎能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佳句呢?再补充学习“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使学生明白,同样是写冬雪,诗人也可表达内心的不同感情。

二、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

1.经典中的勤学美

《三字经》里几乎每一句都是一个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学生可以学到古人坚韧不拔、勤奋好学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囊萤”是说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于是抓来萤火虫放在口袋里借光读书的故事。“如映雪”指同是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借着这大雪微光看书的故事。“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宋朝的苏洵,小时候不知道读书,长大了一事无成,二十七岁那年,他开始发愤读书,由于他废寝忘食,以勤补拙,所以二十年之后,他与儿子苏轼、苏辙相继金榜题名,都成了著名大文学家……学了这些故事,再与自己现在的学习环境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呢?从而让学生发现勤学苦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如,《弟子规》中“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怎样学习才有效,他们从诵读中会得到一定的启示。

2.经典中的为人处世美

如:《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做过哪些错事,是否拿过别人的东西,从而让学生深深懂得再小的事情如果是错的,都不能去做,如果做了错事、坏事,自己会吃亏的;再小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的,也不能拿,如果私自藏起来,父母会伤心的。

3.经典中的哲理美

古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让学生在诵读中联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自己的生活实际,他们就会有所领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了有顽强生命力的事物总是能经受种种考验,克服重重困难,百折不挠,最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激励向上的诗情,给人一种极富哲理的启示:要想进入更高的境界,看到更新的天地,就必须不断奋进,不断攀登。鼓励学生向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奋发向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诗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瑰宝中绚丽的奇葩。在学生中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以美文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心智,欣赏美、热爱美,最后创造美,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感受到诗文中蕴含的哲理,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人格的提升。让经典在学生心中绽放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周丽媛.让经典之花在学生心田绽放:浅谈新课标下的古诗文背诵教学[J].中小学校长,2013(09).

注:此文是兰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对诵读诗文和传承经典文化的研究》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自然美联系生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语文课不能缺失语文的独有个性
迷你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