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时修订科技发展规划 尽快明确总体目标

2015-09-10刘民钢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中心上海

刘民钢

2014年5月,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及其具体发展目标都给出了明确的指示。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最近也指出,上海要按照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在改革开放上先行先试,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意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以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加强国防,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目标。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领头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认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研发创新中心,首先应该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目前国内外关于创新城市的研究不少,其参照指标体系也不少,其中具体指标也不少。上海2006年发布的《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曾经提出的上海发展指标是:

“阶段目标(2010年):知识竞争力加速提升,知识社会基础夯实。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知识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全社会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8%以上(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65%以上),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达45人年/万人,公众科技素养达标率超过10%,国际科技论文年收录数量达25000篇,百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量达1500件(其中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200件),知识密集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科技创新成果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技术支撑,上海成为国家重要的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基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知识竞争力充分提升,知识社会形态初现。区域创新体系高效运转,知识竞争力名列亚洲前列并进入世界先进地区第二集团,成为亚太地区的研发中心之一。若干科技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全社会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以上(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70%左右),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达60人年/万人,公众科技素养达标率超过15%,国际科技论文年收录数量达40000篇,百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量达3000件(其中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450件),知识密集产业的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如果我们比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表述:“经过15年的努力,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比较两者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上海的纲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上海的目标不够具体

从某个角度看,上海的指标似乎更为具体,更易于检验;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上海的数据指标的实际意义有待论证。因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并不等于完成这些数字指标,达到数字指标并不等于建成科技创新中心。

如果不能在基础研究的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并形成新的产业,那么数字指标再高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在先进技术的创新上有所突破,全社会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比重再高,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再高,公众科技素养达标率的百分比再高,国际科技论文年收录数量再多,百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量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点上我们是有教训的,代表一个国家研发水平的专利授权数,我们国家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但是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我国的专利大多集中在外观设计专利上。如果没有了质量,仅仅数字有时是说明不了问题的。

再比较美国的科研发展目标。美国克林顿政府在1994年发布的政策性文件《科技与国家利益》中首先提出的美国科技发展目标是:“保持在所有科学知识前沿的领先地位;增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鼓励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合作,和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有效利用;培养21世纪的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技术素养。”并没有任何的数字,但是目标仍然是清晰的、具体的,可操作的。

上述这些对上海的科技发展目标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认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应建立在切实解决本地区和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难题,能够引领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能够创建具有较大市场商业价值的新兴产业,能够在重大技术创新上对赶上或超过先进国家。极而言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上海哪怕只有一百个科研人员,只发表一百篇研究论文,照样可以说已经建成了科技创新的中心。

(2)原有的规划立足点偏低

《上海市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虽然已经提出了使“上海成为国家重要的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基础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设想,但是因为上海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因此上海当时规划提出的建设“健康上海”、“生态上海”、“精品上海”和“数字上海”的建设发展目标,还是立足于上海的建设。在新形势下,上海应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突破地域的局限,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国际科技创新为参照,以带动长三角和全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己任,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上海的科技发展规划。

为此,笔者建议:

由上海市政府(发改委和科委)牵头,组织研究科技创新在上海未来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推动上海发展的远期目标,根据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对原有的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明确对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将上海未来的建设目标具体化,使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和最终达成的目标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表述:不仅有数值化的指标,更有切实具体的内容,包括拟在哪些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领域准备有重点的突破,形成什么样的科技发展结构,科技创新中心建成之时上海将成为怎样的一个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即上海科技发展的大致图景,重新予以发布。

只有有了发展的总体目标,上海的科学技术研究的布局,企业发展的重点,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利于将来的具体工作。 (作者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中心上海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欢乐上海迪士尼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