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概况

2015-09-10翁佳

上海人大月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硅谷以色列中心

翁佳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当前和长远挑战的重大战略。然而关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界定,综观各地政策文献,一般从要素特征角度进行描述,主要体现为:能产生一批对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能集聚一批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以及科技型企业企业家;能成为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技术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能出现众多在全球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能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万众创新的活力文化和宽容氛围。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会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科技中心,作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其中一些由于具备上述全部或大多数特征,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公认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比如城市层次的筑波、区域层次的硅谷、国家层次的以色列。它们形成路径各异、特色有别,体现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多姿多彩的面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简要介绍硅谷、以色列、筑波三个典型案例。

硅谷模式:“热带雨林”型创新生态系统

硅谷(Silicon Valley)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名,而是指美国加州北起旧金山湾、南到圣何塞市的一条狭长地带。从20世纪40年代的水果之乡起步,时至今日,硅谷已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代名词。据统计,截至2012年,硅谷注册专利数占全美的比重为12%;科技企业的现金储备占美国全部企业的三分之一;2013年,硅谷和旧金山所获的风投占全美的39%;涌现出苹果、惠普、谷歌、英特尔、思科、甲骨文等著名企业。有分析认为,硅谷的成功秘诀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创新生态,就像一个不断产生和进化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热带雨林——利用富含碳、氮、氢、氧原子的元素,以及空氣、温度、湿度、土壤养分等条件,提供一个有利于新的动植物群落生长的生态环境。

硅谷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多样性人才池。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硅谷提供了大量人才,仅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50多名,同时拥有多样的高素质人才,包括工程师、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以及专业金融和法律服务人员。在硅谷地区,技术移民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36%(2012年数据),其创建的企业占到硅谷全部高科技企业的三分之一多。二是产学研集群效应显著。“硅谷之父”、曾任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的特曼教授在1951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研究园,园区毗邻大学校区,仅接纳科技企业入驻。发展至今,硅谷汇集了英特尔、思科、苹果、谷歌等众多全球顶级高科技企业,而其中惠普、苹果、雅虎等企业正是由斯坦福大学师生或校友创建,他们创建的企业产值占硅谷总产值的50-60%。三是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完善。多样、畅通的融资渠道,使硅谷的企业尤其是新建企业取得资本支持易得性强。硅谷年均风险投资额高达70亿美元左右,占美国的近四分之一,天使投资额占整个加州的87%。同时,风投公司在投入首期资金后决不会放任不管,或只关注资金,而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为初创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如帮助公司进行流动资金的融资运作、推荐人才、为公司经营进行咨询服务、促进与其他公司间的协调和合作等等,以提高公司的价值。四是成熟的创新资源网络。在硅谷,高校、企业、研发机构、风险资本和各类中介机构紧密互动,形成了开放创新资源网络,信息、知识、技术、资本、人才资源和其他创新资源在其中自由流动,形成共享,促进合作,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提供最佳的土壤。正是由于这种创新生态系统的存在,硅谷才能长盛不衰,保持着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成为全球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科技行业的创新摇篮。

以色列模式:“小而美”

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匮乏的中东小国,土地贫瘠、沙漠化严重,人口仅800万左右,却是世界科技强国,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以色列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特色包括:一是创新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在以色列近4000家的高科技企业中,资产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不到10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都很高,能够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调整创新方向。二是优势领域突出。以色列在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医疗设备、生物制品等许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且能够紧跟科技发展态势,动态布局优势领域。三是形成循环创新的良性格局。以色列积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并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出售给跨国大企业或上市。创业者在价值实现后,继续开始新的创新历程,产生了许多“连环企业家”,形成了循环创新的局面。四是实施开放式创新。以色列积极与全球重要的创新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科技合作,鼓励全球领先企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如微软、英特尔、IBM、谷歌、苹果、华为等跨国企业。此外,以色列还致力于吸引外资,获得了大量国际资金支持。2013年,以色列科研支出中,来自国外的资金58亿美元,占总支出的45.6%,是以色列科研支出第一大资金来源。

筑波:“乌托邦”的产生和重生

筑波位于东京东北50公里,地处日本茨城县南部,占地284平方公里,含4个镇和2个村,其中研究学园地区27平方公里。筑波科技城的诞生动因并非是科技,而是为了疏解战后东京迅速膨胀的人口规模,结合当时日本从“贸易立国”转向“技术立国”战略转变的背景,1963年,筑波科学城正式开始建设,先后有9个部(厅)的43个研究机构,共计6万余人迁到筑波科学城,形成以国家实验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为核心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高水平的教育中心。筑波科学城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政府主导推动。从筑波诞生起的每一阶段,日本政府都有相应的专门规划,从法律层面就有1970年的《筑波科学城建设法》、1971年的《筑波科学城建设规划大纲》,以及1983年的《高技术工业集聚地区开发促进法》等等,政府强大的意志和巨大的投入直接推动着筑波的发展。二是城市功能的完善。筑波不是单一的科学园区,而是功能齐备的城市,居住生活、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公共交流、医疗卫生等设施一应俱全,避免了“科学孤岛”的诸多弊端,为人才的集聚营造优良的环境。三是重大事件的带动。1985年,以“人类、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为主题的世博会在筑波举办,极大提升了筑波的国际知名度,吸引了大批国际研究人员和跨国研究机构的入驻。

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科学园区,筑波实现了快速崛起,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弊端,包括国立研究机构的机制僵化、动力不足,园区的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相对封闭,缺乏与国外先进文化与技术的联系与交流,严重制约了发展进程,在科技产出、创新活力等方面,与同期发展的硅谷等地差距巨大,甚至被称为“科学乌托邦”。

为此,日本高度重视筑波的转型发展。2001年,日本对筑波的国家研究机构施行独立法人化,消除激励不足的瓶颈,推进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强化成果的实用化、产业化。2011年,筑波被日本政府确定为国际战略综合特区,成为全国七大特区之一。在这一机遇的刺激下,筑波实施了“面向未来推进全球化創新”战略,力图围绕“生活创新”和“环保(绿色)创新”两大核心,在“新一代癌症治疗技术”、“生活支援机器人的实用化”、“藻类生物能源的实用化”、“打造世界级纳米技术基地”、“新药品和医疗技术研发”、“核医学检查药剂国产化”和“打造机器人医疗器械和技术的生产基地”等七大领域全面布局为目标,在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对上海的启示

三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案例,反映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诸多共性特征和独特路径,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值得上海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过程中认真借鉴。一是全球重大经济周期调整和科技革命都会催生新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正如蒸汽动力之于英国,信息技术之于美国。上海应努力抓住全球正在进行中的经济格局巨变和科技重大突破,顺势而为,借势发力。二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都有重大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如英国的专利制度和技工制度,美国的公司制度、移民制度、风险投资体系等。这也提醒上海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工作,破除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瓶颈。三是人才始终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上海要始终将人才建设放在第一位,树立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的现代理念。四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规律。对于上海而言,应突出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服务是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条件。上海具有政府调控的优势,但要注重遵循现代科技发展规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六是多元、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特征。上海应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全面释放开放高地、社会服务发达、多元包容等城市特质对科创中心建设的促进效应。

猜你喜欢

硅谷以色列中心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硅谷之谜
《硅谷之谜》
任意门
以色列IWI公司ACE SAR步枪
创新是硅谷的成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