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意见领袖”怎样发挥三重功能
2015-09-10陈冬生
陈冬生
【摘要】互联网催生了某些反主流的“网络大V”,吸附超级注意力而加剧了微政治中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风险;执政党要大力培养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对超级注意力发挥意志定向、穿越和吸附三重功能。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意识形态建设 互联网+意见领袖 超级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网民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上网环境,也催生了一种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微文化”。微文化信息方式的微尺度,带来了微生活、微事物、微消费、微叙事、微思维、微心理、微情感、微主体、微民主、微政治,等等。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短小但数量惊人且快速传播的信息充斥在各种媒体和网络中,那些完整的、系统的、复杂的、关联的信息不再是人们传递的主导信息形态。在微文化下,“小叙事”取代“大叙事”,“超级注意力”取代“深度注意力”。相对于“深度注意力”,“超级注意力”偏爱多样化信息流,寻找高度刺激性的东西,对单调状态的容忍度较低。而不容小觑的“网络大V”之轰动效应就在于左右“超级注意力”,加剧微政治风险。
我们党不缺理论专家,却缺乏既有理论功底,又有生存智慧,还会在虚拟世界中“玩高手”来吸引众多粉丝的“舆论大V”。因此,执政党要培养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来冲销非主流“网络大V”的负面影响。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要发挥如下三重特殊功能。
意志定向功能:破解主流意识形态注意力稀缺问题
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在于化解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意向性纠结从而形成信仰选择和意志定向。因为,首先,“科学与信仰”相辅相成却不能相互僭越和替代。科学靠事实判断作用于“确定性”领域;信仰靠价值判断作用于“非确定性”领域。其次,纯粹确定性事物是无需选择的;纯粹非确定性事物是不可选择的。“信仰的自由选择”实质上只能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这就界定了意识形态的适用范围。所以,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发挥意志定向功能,破解微文化中主流意识形态注意力稀缺问题、非主流意识形态注意力聚焦及放大问题,以及超级注意力的正能量转换和本质性跃升等问题,有利于化解碎微化时代的非确定性意识形态风险。
穿越功能:穿越离散的文化碎片,聚集微能量
“超级注意力”是微文化认知模式的关键词。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如何“穿越”超级注意力的认知模式?
一要学会微言大义的“微叙事”。“微叙事”有自己独特的句法学、语法学和语义学规则,其典型形态往往是三两句话,掐头去尾,片段成章。“微政治”是文化碎片化的必然产物。所谓微政治是相对于传统政治形态而言的,已全然不同于以往那种靠面对面沟通形成整体性的社会动员,以及由此形成的广泛的社会实践运动,它更多地呈现为局部性和技术性的诉求,碎片化或片段式的网上争议和权益的表达。
二要学会形散神不散整体性发力,即以某种整体结构力穿越那些离散的微文化碎片,穿越主体的微认知范式和微装置范式,最终穿越离散式的微主体,把各种政治微能量聚集并关联起来,在碎片化中重新建构新的隐形总体性,从而引领网民对社会和自我的系统认知。“穿越”意味着创新一种碎片化状态下新的主体性。因此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必须提高三重能力:一是语境化能力——重构特定语境,把碎片化的信息还原到具体语境中的能力,使信息不再是无所依据的“流言”,以便网民自觉形成语境逻辑思维。二是结构化能力——准确地把握信息的主旨,将不同的信息碎片关联起来,使信息碎片不但还原为语境的产物,而且把不同语境中的不同信息关联起来,形成一个结构化的图式,以便网民自觉形成逻辑结构思维。三是总体化能力——在一个日益碎微化的时代,通过“把理性融入感性”地跨学科生活化推理、论证、反思和批判等整体性认知,以便网民超越碎片化认知习性,提高理解社会文化现象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要学会新形势下寓教于乐式“灌输”。娱乐化与政治化穿越还面临着娱乐化与政治化的两难选择。通过娱乐来实现政治诉求是合理的,但将政治娱乐化则是危险的——潜藏着以娱乐来解构政治的可能性。
吸附功能:在微文化中拥有海量“粉丝”,吸附超级注意力
“网络大V”作为一种意见领袖发布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吸附力。网络空间信息发布多源复杂,难辨真伪,谁的信息可能被网民采信?这不但取决于发布信息的网站性质和网络舆论环境,而且还取决于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对超级注意力是否有“吸附力”,是否在微文化中拥有海量“粉丝”而引导舆论走向。
在Web2.0技术革命带来的双向互动式信息传播方式下,互联网微文化中存在一种“乌合之众”的社会群体心理现象。“网络大V”的看法一旦形成社交媒体中公共舆论或压倒性的看法,就会不断地“吸附”不同意见,人们便会从众性地附和而不愿发表异议,因为发表异议面临着被孤立或不被尊重的危险。而“网络大V”因吸附而消解了异议,往往会在公众中表现得非常自信而持续言说。结果人们的沉默强化了“网络大V”的强势,“网络大V”的持续言说又反过来强化了后者的沉默。这就形成了所谓“螺旋上升式沉默”的微政治现象。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必须发挥吸附功能,打破互联网微文化中“螺旋上升式沉默”的微政治现象。党的“互联网+意见领袖”的吸附功能越优于“网络大V”,越能吸附“超级注意力”,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就越安全。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研究生王枫桥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德意志意识形态》关键词谱系化研究”(批准号14FKS001)和中共中央党校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批准号DXZD2013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宪:《时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J],载《学术月刊》2014年第12期。
责编/张夏梦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