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宁:城乡一体化让农民“放下锄头有活干”

2015-09-10任玮

决策探索 2015年5期
关键词:农机具失地农民楼房

任玮

今年春节,宁夏永宁县望洪镇新华村的季成终于住进他位于新华苑小区的拆迁安置房,一家4口在110平方米的楼房里过了一个喜庆热闹的新年。“家里通了自来水特别方便,暖气烧得旺,房间的墙壁也不会被炉子熏黄变黑,美得很。”

在新华苑小区,物业公司“祝新春快乐”的红色横幅在小区入口醒目处悬挂,保安也正忙着疏导进出的车辆。这里看起来跟城市里的住宅小区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是入住居民都是来自附近村庄的农民。

“农村的房子拆了,政府按照1∶1返还给我们楼房,我这套大房子1分钱都没花,老房子多出来的面积折算成货币补偿,连装修的钱都够了。”在永宁县胜利乡胜利小镇住宅区,同样搬进新房的张有寿告诉记者,小区门口陆续开起了菜店、粮店、超市、大药房,还有24小时自助服务售电。

记者在新华苑和胜利小镇采访时,不少从外地赶回家过年的居民都说这里看着和城市里没啥两样。这得益于永宁县近两年实施的特色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县城周边的村落不断向县城集中,乡镇周边的村落向乡镇中心区集中,其他村落逐渐向附近的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一个个人口较为集聚、基础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城镇中心正在形成。

据永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王兴宁介绍,自2013年至今,永宁县共投资约101亿元,实施涉及4.12万户城乡群众,总面积约453万平方米的城镇棚户区改造及中心村建设。

在此之前,永宁县对全县4镇1乡的2.7万个住户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显示有超过18%的群众愿意在小城镇居住,78.9%的群众愿意在中心村入住,绝大多数群众渴望政府能够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在新建成的小城镇、中心村采访发现,按照居住规模配建的村委会、居委会、卫生室、垃圾及污水处理、商业配套设施等一应俱全。

环境好、卫生好、生活方便,看起来万事不愁,可住进楼房的新鲜劲儿一过,季成的烦心事又涌上心头。他告诉记者,不同于其他把土地流转出去的乡亲,他家的18亩地因为盐碱化,始终没能租出去,他每天还要到离家几公里的农田里干活。“住上楼房了,种地的家伙事儿没地方放,农机也只能停在楼房下面,看着不伦不类的。”

放下锄头干点啥?靠啥吃饭?农机停哪儿?粮食存哪儿?畜禽咋养?这些问题是离开土地“进城上楼”的农民最闹心的问题。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地让农民住进楼房,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切实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难题。

记者从永宁县农牧局了解到,为了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永宁县在每个中心村配套建设养殖园区,散养的畜禽全部入园养殖,由专业公司集中管理,并按照户均2分地的标准,集中配套种植园区,用于种植蔬菜或发展休闲观光农家乐。同时,在每个中心村成立专业的农机具作业公司,对拥有大中型农机的,采取入股经营、农机承租等形式,由农机作业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

“目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家庭小型农机具无处停放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小区周围选址修建工程车、农机具停车场,或在土地流转大户的场地交费停放的方式加以解决。”永宁县农牧局局长刘玉生说。

刘玉生告诉记者,永宁县还积极开展“粮食银行”试点,在每个小城镇、中心村规划配套一个以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为经营主体的粮食存储、加工、集散中心,以解决农村群众存粮、卖粮等问题。

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靠啥吃饭,如何生存?为了让农民“放下锄头有活干”,永宁县引导各类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并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培育创业孵化基地,提高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能力。另外,通过普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现有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扩大失地农民参保范围等措施,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充分保障。

猜你喜欢

农机具失地农民楼房
“楼房”与“平房”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楼房魔方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选购农机具要“六看”
浅析如何实施农机具推广工作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
失地农民生活水平评价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