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文明游客付出代价
2015-09-10
“档案号:20150001号,张艳,女,安徽人”,这是一行可以载入历史的表述,是首次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名单”的一句话,在这个1号档案中,“不文明行为事由”一栏有更详尽的情况陈述:“该游客在南京参加了由中国康辉南京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组织赴泰团队游,该旅游团于2014年12月11日晚乘坐泰国亚洲航空公司航班由曼谷飞往南京。在就餐时,张艳取出自带方便面,要求空服提供热水,空服告知其热水需要收费,造成张艳不悦,发生言语冲突,随即张艳将泡好的方便面泼向该空服人员,与空服人员激烈争吵,并谩骂、恐吓和威胁。因事态危害航空安全,机组决定飞机中途返航,落地后张艳被泰国警方带走。”
这份档案曾经是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颇为吸引眼球的社会新闻。眼下,人们对于出外旅游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有些见怪不怪,比如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不断见诸于媒体和舆论的讨论。据介绍,首名被记入“游客不文明行为”档案的信息保存期限为2015年3月24日至2017年3月23日。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公布的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共有4起,其中3起与乘坐飞机时的失礼行为有关。
近年来,随着出国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很多世界知名的旅游和度假胜地都能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对于有着强烈身份认知和群体意识的国人来说,有些游客身上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多少有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味。有的外国人会不由自主地泛泛议论和批评,牵涉到“中国人”的整体形象和口碑问题。尽管这种“扩大化”的批评意见有其自身的局限和认识问题,但对于更多出门旅游的国人来说,多少肩负着一些“在世界面前,我代表中国”的群体性责任。正因为如此,政府部门出面倡导文明旅游,并以法规的形式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信息通报、记录的形式约束一些旅游中的“害群之马”,足以看出相关部门的治理决心和管理用意。
曾经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出门旅游不就是自己的事情吗?”从行程安排到宾馆住宿,再到旅费支出,哪一个不是掏自己腰包?没见国家给钱,为什么要“管得这样宽”?还有人从“国民心态”的角度分析说,很多国家的人出门就是代表自己,没听说他们因为自己的行为给所在国家抹黑啊,看人家心态多平和、多成熟。言外之意,还是批评政府部门有些“手伸得过长”。
其实,从旅游主管部门来说,倡议文明出游由来已久,尤其是5月19日,还是“中国旅游日”,每年的这天,很多地方都会搞“文明旅游,从我做起”、“美丽中国,文明出行”等活动,更有志愿者活跃在各地,号召人们在旅行中一定要举止得体、行为文明。但在国外,不时传来中国乘客“大闹航班”、“机舱斗殴”、“神庙刻字”、“喷泉洗脚”等消息,让有关主管部门感到问题严峻、有苦难言。为此,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5年3月24日颁布实施。此外,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还制定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国家首次出台游客不文明行为治理文件,实际上是制定了一个不文明游客的黑名单。在正面倡导的同时,也利用记录不良信息等制裁手段,让不文明旅客付出代价,由此提醒更多游客能够保持对文明行为的向往和敬畏。这种“杀一儆百”的方式,从国内舆论的反响来看,大体接受,总体反应较为平和。也没有见到上榜的“不文明游客”的反应和回应。相信有些人在情绪冲动、头脑一热时做出的事情,等到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有所反思。
有人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宛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中国大地,在市场经济的快车道上,中国用短短的20多年时间,走了发达国家200多年走过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完成国家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之路。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们发现,生活渐渐地富裕了,买了新车,换了大房,同时,腰包渐鼓的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过起了四处度假、举家旅行的悠闲生活。物质生活的富裕,支撑起了远赴国外旅行的日子。但毕竟是“刚刚富起来”,很多出国门的中国人,还没有适应和熟悉这种生活,在细节上不够注意,同时,旅行目的国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还需要逐渐去认识和适应。由此,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在舆论谴责、不良记录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不过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提醒、警示,从这个方面来说,维护自身形象就是对国家形象的最好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