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015-09-10周琳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李家创造力爸爸

周琳

2015年,中国开启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简称WISE)CEO斯塔夫先生说,环顾整个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瓶颈,必须向新的经济模式转型。这一过程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制造和生产能力,但是大部分国家的教育不能满足经济模式调整的要求,传统教育模式关注的是工业生产时代大批量的人才培养,而现在需要定制化的人才培养。

斯塔夫随手拿起自己的手机说:“就像现在人手一部的iPhone手机,90%的零部件是在中国制造加工的,但9 5%的利润回流到了美国硅谷。这个价值链条就说明,真正产生价值的是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什么一个4岁的孩子每天有100多个问题?为什么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托尼·瓦格纳认为,学校正减弱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我们的挑战就是逆转这一现象。

如何保护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呵护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清华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给我们讲了一个一年级一班李家华的故事。

李家华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虫子。爸爸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老师,儿子喜欢虫子在他眼里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家人没有研究自然科学的。有一次一家人吃午饭的时候,看见墙壁上有两只苍蝇,爸爸顺手拿起苍蝇拍准备把苍蝇打掉。儿子赶忙劝阻爸爸:“千万别打,它们俩在说话呢!左边是爸爸,右边是妈妈。”爸爸觉得好奇,接着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的?”他说:“你看左边那个腿上有毛是爸爸,右边的腿上没有毛是妈妈,右边的妈妈要生宝宝了,肚子很大,你先别打扰它们。”孩子天真无邪的回答让爸爸十分吃惊。

爸爸一方面为儿子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天赋感到惊讶,一方面也开始苦恼,现在正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阶段,别的孩子都在上各种课外补习班,要不要鼓励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呢?困惑的爸爸找到了清华附小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一定要呵护好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坚持下去。老师建议让孩子坚持观察,并鼓励李家华写昆虫观察日记。

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李家华利用各个假期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观察和研究昆虫,并记下了厚厚的观察日记,还拍摄记录了虫子的生活习惯和自己走过的足迹,他甚至走进了热带雨林去观察虫子。

窦桂梅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站在学校的正中央。”永远尊重孩子的需求,呵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为此,学校还给李家华提供机会与自己的昆虫爱好小粉丝们分享昆虫故事。

当李家华的第一集《昆虫记》印刷出来的时候,学校把清华大学校友杨振宁先生请到了孩子面前。已经92岁的杨振宁听了李家华的故事特别激动,在他的书旁签名以示对他的赞美,并一再嘱咐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发展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李家华的爸爸感动地说:“全世界可以诞生一百位科学家,但是却未必能诞生一位科普作家,李家华也许会成为将来的科普作家呢!”

如今的李家华自信而大方,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俨然一副小专家的模样了。

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创新能力,这包括了教师的创新观念、创新活动实际水平、创新需求与动力。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衡量各国教育水平的测试中,芬兰小学生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不同学校的学生表现差异很小。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人口只有540万的芬兰创造了教育奇迹?芬兰第一大报《赫尔辛基邮报》曾做过调查,芬兰中小学教师受民众敬重的程度甚至超过总统和大学教授,芬兰年轻人也十分向往当老师,因为老师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创造性地学习”。

为了比肩国际先进的创新教育理念,中国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搜狐教育开展了2015年中小学教师创新调查,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12名一线教师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了中国大部分教师在认知上越来越认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普遍感受到教育创新的迫切性。

教师如何创新?或者说当教师想做一件事,怎么能做成?武昌实验小学的教师徐莉认为,一线老师的创新往往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做了这么多年的老师以后,我发现,人生每一次前进,都是因为我发现了问题。我试着去理解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而去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我在创造的过程。在我18年的教龄中,那些充满质疑的声音,就是我创新的动力。”

这次调查还发现城镇私立学校的教师创新信心明显强于公立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师,前者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可以进行创新,也相信通过个人的努力,能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前行。教龄在1至4年的新手教师则表达出很强烈的创新渴求,也最少感受到外部压力。从创新形式上看,学校层面的教育创新形式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包括课程改革创新、教研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教育技术创新、教育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于创新的重视,以及中国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增强。

然而也有接近半数(47.8%)的教师认为“在现有教学任务下进行创新,十分困难”,超过一半(57%)的教师认为“单凭教师个人的努力,教育创新很难产生实质性的结果”,这为学校内部的教育创新提出了挑战。

“如果我们希望鼓励创造性,必须改变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劳动力,还是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真正的变革不仅需要创新,而且需要思维的革命,真正要带回到校园的是那种人类创造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纽约时报》特约教育记者江学勤说。

如何摆脱传统学校教育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头脑,大型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网的创始人伏彩瑞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伏彩瑞说直到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搜索引擎谷歌,他才发现自己的脑子不是为了背书而存在的。“我发现只要自己一个一个页面,一个一个链接地找下去,几乎没有找不到的答案。这意味着我们再也不用去校园了,要学什么都可以自己搞定。”

真正吸引伏彩瑞的是人类对主动学习的渴望。“我们有800名员工和8000万名用户,所有的这些用户每天在网上都是主动的学习,这个网站从当时的8万块钱到现在价值超过10亿美金,而且还在不断地疯长,可以看到全民都在关心教育。”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伏彩瑞就遭遇过来自传统教育体系的质疑和规劝。当时伏彩瑞的老师和朋友都劝他说千万不要这么干,同学们读了几年书苦日子熬到头,都找到一份工作开始赚钱了,为什么还要创业过苦日子?

与学校的传统教育不同,母亲则告诉他一辈子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但是一定不能做坏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伏彩瑞很庆幸自己受母亲的影响大一点。

沪江网从创站到赚到第一分钱用了9年的时间。“我建这个网站不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百万富翁,我觉得我做的是一件事,虽然那么简陋无知,但是学校里面竟然有那么多人每天都在用,而且不停发消息跟我说,你要坚持,你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谈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伏彩瑞认为最重要的是走完一个闭环的能力。“做任何一件事,可以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你必须要把它完整地做完,坚持到享受成就感那一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说:“教育的创新,不是一种培养人的技能,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基于文化的行为方式,要让孩子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里,焕发他的生命价值。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间不断地去追求新的生命价值,这是教育创新的本质涵义。”

猜你喜欢

李家创造力爸爸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称霸”试衣间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李家正 釉·画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数到一万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