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意义及原则
2015-09-10张明媚
张明媚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前进,越来越重视科学向生产的转化与应用。社会更需要既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同时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适应社会需要,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出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满意程度,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借鉴国外高校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从而得出构建该体系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原则。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151 — 02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前进,越来越重视科学向生产的转化与应用。也只有将科学应用在生产的一线中,提高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才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途径,在这个途径中,社会更需要既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又同时具有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大学教育制度本身,也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要,适时的调整发展模式。因此,我国现有的高校基本上都进行了自我剖析与分层,一部分成为研究型学校,一部分则变为应用型发展模式。许多高校和学者也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评价体系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与技能实践在社会生产中,强调其“应用性”发挥的人才。其特征应该是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与意义
(一)通过评价,可以提供相关数据,反映出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质量的满意程度。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评价所评内容应该以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为主,适当兼顾其他,所以社会用人单位与高校教育质量的利益密切相关,对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有自己的认定标准与需求。用人单位制定出来的标准与反映出来的需求时最有实践意义与说服力的,这样,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判也就成为高校的评判设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要掌握了解和分析社会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评价维度,在吸纳社会评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实践教育等,使学校实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内部改革。通过评价,既可以让人才培养高校“有的放矢”,达到教育目的,又可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更可以满足学生(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现实需要。是企业、高校、学生的“共赢”。
(二)通过评价,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理念是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指的是人民主体,而高校的主体就是学生与教师。所以高校的发展就是要强调学生与教师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更好发展就是能寻求到为社会贡献力量的职业,教师的更好发展就是充分实现其职业价值,充分开展教学活动。有学者指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是通过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样本选择等事项,采取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相结合,从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学习管理情况等多方面入手,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客观性、公正性、有效性的评价。正是这种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更好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贯彻情况。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至少需要用人单位、毕业生家长、毕业生三方的认定。这种三方认定,影响着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和实践,突出了以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的成果,强调着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都要以人为发展之本。
(三)通过评价,有利于规范高校的教育管理,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在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转变教学方式,转换管理模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有更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是高校管理的关键环节,而对质量的诊断和改进,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认知,是包括在社会认可的范畴之中的。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讲,学校应制定一些列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先内部的进行检测,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加以改正。学校是内部管理与检测,那么外部的检测与监控机构就是社会。而社会的认可范畴除了用人单位,还有政府和中介机构。政府和中介对高校人才质量的评估,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通过学生个人价值的展现,权衡两者是否协调,也就成为了高校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的指标。通过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也更有利于高校的整改与提高。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帮助高校找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鲜明的实效性特点。通过评价,能及时的对发现有点和不足,可以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整改完善,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满意度的提升,实现国家、社会、企业、高校、学生的“共赢”。
二、国外模式探讨
(一)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证评价体系
美国大学将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工作是放在首位的。评估的方式不是一维性的通过学校提交相关纸字材料后由政府级的评估者进行审查,而是由多维的评价者,尤其是与其有密切利益联系的评价者从各自的角度做出评价,最后进行综合归纳。这个多维的评价团可以有很多不同身份、不同利益持有者等构成。企业间、师生间、上下级间等,都会有相应的评估。综合多维评估结果,会对高校师生的教学教育活动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对于教师岗位的设定、职称的晋级、收入的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提升等有深刻的影响。因材,美国高校老师非常重视社会各界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评价完成方式也较多样,如无记名式或记名式,调查问卷也较为多见。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由来已久,其中认证制度成为其质量评价的核心,认证制度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①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决定了高校要直接参与市场的竞争和资源配置,该认证制度(评价系统核心)可以综合各类评价结果和指标并进行反馈,保障了教育质量,为人才质量评价做出了巨大贡献。②由于美国在1963年就开始实行认证制度,所以到现在美国的认证制度非常成熟的。这种对人才质量评价的方式有利于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在各方面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的认证制度更侧重于对学生个体能力的评价,即强调学生在毕能做什么。
(二)德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证评价体系
德国可以称得上是是这个世界上最讲求质量的国家。德国对于教育,也是以培养“成品”质量的人才为主要目。因此,学校专业、相关课程会因实践的需要而发生调整。也正因为课程调整是很“普遍”的情况,这样就对学校的老师提出了要有更高的知识储备,要不断学习,不到充实自己,一定要与时俱进的提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刻进行质量监控,开设学生职业教育,在诸多方面突出实践取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有效保证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日本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证评价体系
日本是一个谨慎而善于借鉴的国家。进入20世纪,日本的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日本十分关注学生的应用性,更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本为此建立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管理机制。日本技术人员教育评估机构在1999年成立的。该机构是工程教育类的专业评估机构。主要做法是引进国际通用标准对大学理工农等应用型学科进行评估,从而保障其教学质量。
三、构建原则
通过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与意义的论述,以及对国外典型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认证评价体系模式的探讨探讨,
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我国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实现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各学校客观性的学科差异、地域差异、特色差异等原因下,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目标原则,切忌大而全,全而散,目标指向不明确,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值设置要详略得当,同时要突出办学特色和地域需求性,要从实际师资力量出发,寻找现实与培养目标的差距和实现培养目的的路径,操作性要强,指向明确。如日本人的评价体系,只针对理科、工科、农科的毕业生进行评估,所以我国高校在具体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也要有取舍,先找一到两门学科进行特色培养,办出特色。
(二)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也称为整体性原则,它要求把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评价视为一个系统,以人才质量的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使评价体系更完整、平衡。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该将各个小评价指标的特性放到评价体系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个体系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小评价指标,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但切忌因系统性原则而忽略了评价指标的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为了指标更完善更真实,目的性原则是为了评价指标实用性更强。
(三)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原则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开展应用型大学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评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价值,就是要尽可能的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评价标准要充分考虑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要适时调整组织结构、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及师资力量结果等,并在社会需求与高校自身发展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既要兼顾社会需求的质量目标,又要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目标。结合高校和社会的供与求,对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素质进行分析与评价。如德国,高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要不断的对学校专业、相关课程和师资力量进行调整,不断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社会进步的不断需求。
(四)评价指标的操作性原则
量化指标可以更客观的放映评估结果,但定性指标却可以更直接的反映评估的结果,所以指标设计一定要定量和定性指标结合,使得评价指标的操作性更强,同时也保障了指标的科学性和灵活度。如美国的评估认证体系,评价完成方式多样,指标也就多样,操作性就好。而我国的应用型大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要突出实践性、专业性,所以面对不同的程度、基础的学生,制定出来的培养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时,应如何应对不同层次的质量评价,必须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马廷奇,武萱.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模式的实践特征及发展趋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2).
〔2〕彭江.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历史发展、系统结构及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2,(02).〔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