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2015-09-10袁鹏秦自强

理论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新媒体青少年

袁鹏 秦自强

[摘 要]依托于网络的新媒体因其即时性、互动性、娱乐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新媒体的迅速流行,使其功能早已突破了一般的网络工具,发挥着传播思想和构建观念的价值观导向功能。新媒体在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应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加以重视和研究,借助新媒体平台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17 — 03

网络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因其及时、互动的特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新媒体的流行,其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单单是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方式,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展现多元价值观的舞台。青少年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主力军,其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无疑受到新媒体日益深刻的影响。以微博、微信、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一个信息集散中心,更像是一桌大杂烩,融合了不同元素的文化,表明不同的立场,传达不同的观点,而隐藏在这些文化观点背后的价值理念却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极大影响。当前我们正积极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面对新媒体当中所传达出的形形色色的价值理念,如何做出正确的取舍,去伪存真,利用好新媒体资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指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式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外延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1〕作为新兴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兴起与其集成性和开放性的显著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深入分析新媒体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流行的原因,也方便我们找到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影响机理。

(一)碎片化的信息集合方式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信息发布呈现出短小、精炼的模式,这使得

媒体信息的内容被压缩、拆分,呈现出只言片语的形态。因此新媒体信息平台的内容基本上是碎片化的信息集合。三言两语,记录生活片段,分享心路历程,成为微博、微信内容日常创作的典型写照。这种信息传播特点不仅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与以9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的心理机制相吻合,因而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关注信息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甚至影响其社会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

(二)交互立体的裂变传播方式

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产物,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颠覆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信息源经大众传媒到达接受终端线性传播方式,建立起一种多对多,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社会化传播方式。以微博、微信、论坛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关于传播层级、传播关系及传播主体的固有模式,建立起一种受众与传播者充满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非线性传播关系,使得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对此,新浪副总编辑孟波曾说微博“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2〕

(三)个性化的参于互动方式

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互联网参与者都是一个自媒体,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简洁直白的表达方式赋予了广大网民更多的话语自主权,扩展了个人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自主权与表达空间,使每一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进行个性化、自由化的表达。同时,微博、贴吧、论坛等新兴媒体的使用者通过自主选择关注对象来获取信息,完成个性化的筛选,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话题,参于互动和讨论,同时因为彼此有着共同的爱好、追求以及生活态度,就更容易接受其所传达出的思想观点和理念。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积极影响

1.推动青少年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新媒体信息更新的频率极快,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极其迅速,其即时化的信息生产方式满足了青少年善于捕捉和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以至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网络新媒体通过对社会热点和新闻焦点问题的实时更新,吸引广大青少年广泛关注并参于其中,并通过转发、分享和评论等功能选择有价值的内容与他人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其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价值内容的选择更加趋于理性,价值目标更加明确。通过新媒体的正面宣传,绝大多数青少年对党和国家、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理表示能够理解、赞同和支持,并能够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

2.推动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养成并增强自我认同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转发、评论和分享等功能给了青少年自由表达的空间,其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观点和态度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尽情表达,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激发青少年主动探索自我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兴趣与热情,发扬他们思考与创造的天赋,让他们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找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目标。

(二)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所传达的价值观的多元化容易使青少年核心价值观迷失。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简易、文本内容碎片化、传播扩散范围广,用户还可匿名登陆,如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极易成为谣言与虚假新闻的土壤。是非、善恶、美丑混杂的网络世界,对大学生现有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势必产生强烈冲击。〔3〕新媒体信息的集成性极强,在充分保障公众自由表达的言论空间的同时,由于文化差异、生活态度、人生态度等等的不同所传达出的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信仰。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认知逐步形成的阶段,面对网络新媒体上繁杂的信息,在猎奇和求新的心理作用下难免会对信息的过滤存在偏差,使得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言论、观点被传播开来。而新媒体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作用,也使得一些主流的价值观难以有效传达给青少年,影响了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2.新媒体碎片化的语言表达限制了青少年的思辨能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信息传播变得碎片化,也并未能对敏感词汇作出有效、及时的屏蔽管理。因此,新媒体平台中存有的垃圾信息和谣言较多,信息源本质上并不可靠。网络新媒体中充斥着海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辨识能力弱,很难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调查显示,用户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常常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信息内容多与情绪、心情直接相关。众多的用户沉迷于自己用碎片化的语言制造的个人生活中。这些碎片化的内容大量堆积,成为无法消化的信息垃圾,侵占了别人的信息空间,使人陷入一种被垃圾话语埋没的无序之中。按照传播学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精神麻醉说”,长时间接触此类无意义的信息将降低受众的思考能力、审美水平和鉴赏力。同时,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反倒淹没其中,不利于青少年识别和选择。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也为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我们理应对其足够重视并加以研究,思考和探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青少年价值观培育和引导的新视角和新途径。青少年的价值观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培养和确立起来的,对其教育和引导必须发挥社会、学校以及青少年自身三个层面的联动作用。

(一)社会层面上:建立健全舆情监督引导机制

1. 合理利用微博,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导权

“议程设置功能”是大众传播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假设。它的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4〕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相比新媒体在逐渐地减弱。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由网络媒体率先报道,而后传统媒体才进行跟踪,继而掀起舆论高潮。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话语权的主导,加强对社会主流网络媒体运营商的监督和管理,通过技术过滤营造绿色健康网络信息平台,妥善应对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型媒介平台,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新媒体信息平台内容的建设为着力点,就国内外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设置议题,营造网络舆论的“话语场”,引导网络媒体政治参与,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树立时代新风,宣传主流价值观念。对于社会舆情应仔细研判,透过网络舆情,体察民意,了解民情,在与公众的互动中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培养“意见领袖”,掌握网络媒体空间话语权

“意见领袖”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5〕具有影响他人态度的能力。意见领袖介入大众传媒,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既为传统“意见领袖”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又为新兴“意见领袖”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前网络媒体中意见领袖的构成复杂,既有知名学者、企业精英、影视名人,也有草根代表,其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针对当前新媒体空间舆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意见领袖更应发挥其“精神旗帜”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自身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失真、琐碎和庸俗信息;另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影响力来澄清事实,以多元化的视角使大众在看待问题时回归理性的思考。

(二)学校层面:发挥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陷入困境最主要的原因是理想信念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式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不相适应。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在接受和选择的过程中呈现出求新、求异、求变的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习惯并擅长通过百余字分享信息、沟通情感和表达诉求,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具冲击力,它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6〕构建新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必须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文化接受心理。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出书斋、走入日常生活、走到大众的街头俗语中,探寻何为生活的真实”提供了途径。具体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与学生之间相互“关注”,分享、推荐弘扬主旋律、宣扬正能量的信息、资源;从“评论”内容了解学生对时事新闻、医疗教育等所表达的态度和诉求,也可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通过“转发”“分享”等功能,引导青少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建立起信息传播和交流的畅通渠道。

2. 更新传统教育理念,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

伴随着改革开放,各种西方思潮涌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重侵蚀青少年价值观念。新媒体不自觉地发挥着塑造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功能,他们开始期待在碎片化、多样化的信息选择中提取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与观念,比起“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他们更加倾向于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新型教育方式。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崇尚个性、独立、自由,对正义、是非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呈现弱化趋势。这种局面的产生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空洞、目标过高、理想过远不无关系,与现实之间存在脱节,即教育的“应然”与社会的“实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西方错误的价值观念正符合人的自私心理,因而更容易被求新、求异的青少年所接受。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就是要重视而不是漠视新媒体。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好新媒体这一载体,将其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正确引导、科学管理,打造一个集信息发布、成绩反馈、课程引导、心理疏导为一体的网络虚拟交流平台。要及时把握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正确领会教科书的科学理论,用理论去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用社会问题去解释理论。

(三)青少年自身层面:修德律己,审慎使用新媒体

1.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形成网络道德自律机制

青少年是网络新媒体的主力军,其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网络环境的优劣,因此培养青少年网络道德自觉意识成为当前优化网络公共空间的重要工作。弘扬网络道德,既要靠青少年自身的努力,同时也要将网络道德纳入网络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长期建设中来,大力弘扬网络道德主旋律,形成道德教育的巨大声势。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新媒体时要严格自律,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多“关注”一些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正面材料,自觉抵制拜金、享乐、堕落、庸俗思潮,在转发他人言论时,也要加以取舍,去伪存真,做到“慎独自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

2.提高理性辨识能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尚浅,他们的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这就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辨识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不能做到批判地吸收。在网络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大学生们更多地凭着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表象就自由的发表观点,甚至不考虑社会的规范和道德,出现言论过激、评价偏差,甚至出现网络文化暴力现象。〔7〕 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体时表现出的非理性、情绪化倾向极易导致其在价值判断上的偏差,进而在价值取向上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青少年往往具有很深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对身边的社会热点高度关注。但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体的转发、评论、分享等功能时,应该坚持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问题,切记偏听偏信、盲目跟风。同时,青少年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形成对社会事务全面深刻的了解,在使用网络新媒体时克服情绪化倾向,学会辩证、理性地看待问题,弘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坚决抵制消极、腐化、庸俗的思想和行为。

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产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给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利用新媒体拉近与青少年的距离,对青少年思想观念及时纠偏,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孟波.微博是如何颠覆传统传播方式的〔J〕.社会观察,2010,(07):07 .

〔3〕周艳敏.媒介素养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06):144 .

〔4〕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86 .

〔5〕梁晓涛,汪文斌.微博〔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93 .

〔6〕农毅.大学生价值观引导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3,(09):106 .

〔7〕张勋宗.网络社会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中大学生的道德观表现及价值追求〔J〕新闻界,2013,(14):68 .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价值观新媒体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