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主题下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探析
2015-09-10刘畅、
刘畅、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高校校园能提供一个充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自身的历史传承,历代校友的卓越事迹和功勋。本文在德育的主题下,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探究分析,旨在凸显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高校工作者的重视,加大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有效的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进行。
[关键词]德育;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05 — 02
大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根本的目标是让大学生能够保证并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正确政治方向的领导下树立正确的三观。校园文化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而我们的高校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明确提出,要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西方资本主义享乐思想、个人主义等思潮,在延续我国优良的、艰苦奋斗思想之下,将这种不朽的精神延伸下去,使这种优良的文化和传统生生不息。
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身在其中的知识传授者和知识接受者可以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汲取各个方面的知识。在这样环境以及环境文化的熏陶下,高校学生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况下领会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格,提升思想境界。这些学习结果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取得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的整合和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毫无疑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德育即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独特的引领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方向引导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外的交流愈加频繁,我国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西方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出现多种的价值取向,这样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巨大的任务,而校园文化恰可以对大学生起到正确的方向引导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德育。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亚系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蕴含于其中。高校校园文化的方向指导作用,是指通过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促使大学生能够自愿、积极并内化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人才。大学校园是一个小型社会,有着自己的历史传统,学风,校风等独特的方方面面,形成独特而又强有力的价值取向影响力。这种文化氛围要求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做出相似的价值取向抉择,这意味这校园文化是师生的“灯塔”,指引着师生的价值选择方向。校园文化所提倡的行为,思想,会被大学生所追崇,而他所摒弃的事物则会被大多师生所放弃。卓越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争取的三观,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不断积极进取的态势,对自身要求严格,并且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正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方向引导作用,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需要将时代的正确三观以及其他正确的思想引入其中,逐渐在校园中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品格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的品德养成作用是指整个校园文化系统对全体成员的品德具有培养作用。全体成员置身于校园文化之中,他们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状态中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接受着校园文化的塑造,品德得以养成。国务院针对高校德育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高校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资源,是祖国的前途和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年轻力量,改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具有全局性的长远战略意义。〔3〕校园文化中的一方面体现在师生的不断进取,完美自身中,他们不懈的追求目标,实现理想,互相激励启发,相得益彰。在学生学习,教师授课,这样的互动环境中,知识的交流,学术的探讨,情感的传达,生活的关爱,无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甚至饮食,穿着等都独具特色。通过交流的深入和频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塑造。
校园文化除了价值取向方面的品德进行塑造之外,还对科学研究方面的品德进行培养。
“文化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4〕,校园中各式各样的学术活动,发明竞赛,文艺表演,校友演讲活动,使学生处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之中,激发自身的创造性,逐渐形成勤动脑,爱创造的习惯。这样,自身的创造意识和能力逐渐培养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无论价值取向方面的品德还是学术研究方面的品德,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得以塑造,思想政治境界得到升华。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智慧,创造力都被激发,他们会主动的不断探究当前知识,技术、实验背后更丰富的知识,从而对知识的掌握自成体系。除此之外,校园里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好,也能陶冶情操,让大学生逐渐形成美的鉴赏能力。
三、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特定的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中起到行为约束作用的是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风,校风,校训以及学校方方面面的规范,这些规章制度以及各种规范是由全体师生所建构,认可并严格执行的。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包含三种分类,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支撑,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5〕校园制度文化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隐性文化规范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要求,规则和习俗,是由于高校的长期发展而积淀形成;显性文化形态是指学校以明确正式的文书所规定下来的各种制度,包括学校各机关的职能,机制等内容,显性文化制度是保证学校一起机构顺利运行的必要保证。显性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制度管理。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运行系统,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依赖于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执行细则等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而这些必须遵守的规范和章程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全体学校成员的行为和思想,这些制度规范提倡着与社会、时代一致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精神文明在高校校园中的落实情况。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群,要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显性校园制度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显性校园制度文化或者隐形校园制度文化都是经过学校仔细筛选和认真制定而来,都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强制性和顺序性,这是一类高校全体成员必须遵循的一种规章制度,像学校管理制度,校训,实验室行为准则等。在这种强制性的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硬性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和价值导向起到正确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而同时可以及时的扼制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并且推进其向良好的方向转变,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校园文化具有促进德育先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德育先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和国家输送符合要求的人才。校园文化作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究其原因,首先,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校园文化促进学生选择正确的,积极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取向。对于处在青年早期的大学生来说,学校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个小型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而校园文化的传播促使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具有高级型的特点,大学里充斥着各专业优秀的研究者们,也有高素质的学校管理人员,在这些校园文化下,学生们耳濡目染,思想方向逐渐正确,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此,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在传承历史的前提下,吸收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了的内涵对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
高校的校园文化与其他文化亚系统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德育的全面要求下,不断丰富和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大学校园是人才的聚集地,是新思想的发源地,有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处在人生学习巅峰的大学生,是一个拥有高水平而又独立的文化环境,高校要善于利用这些文化资源,鼓励符合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信息在学校传播,使校园文化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先导,从而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独特功能。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大学自身的共性特征以及每所学校的独特个性,利用校园文化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现德育要求。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Z〕.
〔4〕湛强.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力军〔N〕.光明日报,2007-12-29.
〔5〕吉建辰.当代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