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性设计高职院校“大小思政”教育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性的探索

2015-09-10邓加强杨高

理论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

邓加强 杨高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培育与践行中主要存在主体、过程和效果等不同层面的问题,需要“大小思政”教育相结合,多渠道培育形成合力,站在整体性的高度探索培育与践行的实施方案,切实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关键词]整体性设计;大小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138 — 03

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文化多元化纵深推进,高校在此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认同及践行显得极为重要。这既是大学生迎接人生挑战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磨砺,也是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

1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精神诉求。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利益选择功利化、价值选择多样化、政治思想模糊不定等问题,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知和行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水平和价值认知能力,对于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意义重大。在高校学生中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一股精神文化力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2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这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方向和基本特征”。〔1〕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的要求,也是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探索教育困境出路的重要途径。

这是真正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中国梦作为个人梦想的原动力,是对各种具体梦想的汇聚和提炼,这就要求国家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规定和统领”〔2〕,要认识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3〕只有在大学生当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收入分配改革、社会阶层分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文化多元化也冲击着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加剧了大学生们思想的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个别深层次的思想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无法得到较好解决。

从国际环境看,西方不良思想价值观继续渗透。全球化是西方价值观传播和渗透的重要方式。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进程通过经济的、文化的手段进行着隐秘的价值观渗透,其中局限性的一面如资产阶级自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社会,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导致个别大学生信仰迷失和价值观错乱。

2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与践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主体层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的教育管理团队是培育与践行的关键因素。从这个层面看,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大小思政”主体关系不清、结构不合理、主体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第1,学校管理干部、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学人员作为具体操作者,在工作中往往没有能理顺主体关系,“大思政”和“小思政”出现混合重叠的情况,工作重点不突出,管理效率低下;第2,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并不是思政类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的学习,政治素养偏低;第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培育不足,容易受到社会负能量的影响,不能结合实际探索培育与践行的新方法,无法起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模范引领作用。

2.2过程层面

当前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规律性的把握和运用不足。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适应和超越大学生原有价值观基础。适应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适应大学生客体的思想水平、价值观基础和发展要求;超越是指要突破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基础,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求。主体培育的过程需要充分利用所创设的环境、价值观规范和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以达到适应过程的实现;而只有实现了超越,才能彻底提升大学生的践行能力。高职院校在培育和践行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大学生客体层面基本特点的把握与运用,比如当前高职院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过程中,就没有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甚至脱离学生的思想水平、价值基础而进行核心价值观理论讲授。

2.3效果层面

当前高职院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第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鉴于我国的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大学生就业的实现为导向,而“大小思政”得到的切实支持不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往往就缺乏内在的动力。第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仍然停留在老套路上,没有充分探索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也没有结合具体环境的变化作出方式方法的创新。第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着眼于践行,而培育没有进展,践行也多流于形式。当过程流于形式,也就丧失了外化为行动的根基。

3整体性方案

3.1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大小思政”教育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完善统一,硬件条件配套,校园文化和谐,形成培育合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分解:教育者提升、教育环境建设、受教育者调查、大学生自觉践行四个方面。这里的教育者是包括思政教师、其它课程教师、辅导员、学校党团管理干部等在内的全体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从素质改善、能力提高、队伍结构优化以及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等方面全面提升教育者水平。教育环境的核心是校园文化,要实现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场。受教育者调查主要是要弄清当前学生思想现状,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学生自觉践行是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终点。

三个阶段: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根据价值认同原理和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阶段水平,方案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过程。认知认同是指大学生能从知识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内容的全面肯定认识。情感认同是指以深刻的认知认同为前提,大学生在情感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满意和肯定态度。行为认同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内化为自身要遵循的价值准则,并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以此为标准和规范。

3.2方案内容

以一学年为时间界限,站在“大小思政”整体性的高度,发挥各级管理、教育、教学人员的积极性,相互协调和配合,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教育培育。思政课教学是主阵地,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式教学、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坛、讲座、宣讲;组织部、团委、学工部负责学生党员、优秀团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工作,树立好个人典型和先进团队;思政部与团委密切合作,开展好假期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各类活动具体安排:九月,院、系、各专业、学科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的整体方案。十月,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或论坛1次。十一月,开展如情景剧、主题演讲、手抄报等形式校内实践活动。十二月,组织实施主题志愿者活动。一月,充分开放和利用各类教育基地资源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三月,鼓励学生创办主题社团,自主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五月,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强化宣传,实现全覆盖的集中报道。六月,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活动总结与奖励。

3.3实施方法

一是说理引导。说理引导包括“说理”和“引导”两个方面。“说理”是指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如专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育内容中去。“引导”是指要加强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引领示范作用。思政教师应结合当前90后高职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规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以生动的语言、典型的案例、灵活的教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出来,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同时,学校党团宣传部门还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尤其是学生辅导员的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

二是熏陶感染。熏陶感染的实质是环境优化。环境优化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上,这里的校园文化包括硬文化、软文化和制度文化。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稳定的校园文化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们自觉追求的目标,促使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孵化器。第1,要改进校园硬件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充分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角落,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环境;第2,是提炼大学精神,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报刊、广播、校园网络等校园传媒,开展多种学术类、娱乐类文化活动,让学生成为各项活动的主角,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第3,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制度建设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让科学、合理、完善的校园制度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实践互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步,其实质是要实现内化与外化、培育与践行的统一。我们可以将实践分为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寒暑假实践,也可以分为有指导实践和自我实践,但无论何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定好实践主题和实践内容是活动的关键。如学校党团组织牵头做道德情景剧活动,思政教师组织实施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课内实践,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鲜明的校园实践或社会实践等。总之,实践要明确实践主题,提倡教师指导,注重专业特色,拓展实践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标准。

四是培育与践行的力量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学校党团宣传部门的教育管理、辅导员队伍的引领示范、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等都不是孤立静止的,不能形而上的将它们分开,在操作层面需要切实整合它们的力量,发挥出整体性优势。“由于不同主体、不同力量、不同教育活动在具体教育管理过程中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目标指向,就有可能出现零合力、零效果乃至负合力、负效果的情况”〔4〕。因此我们强调,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做到人和资源的统一、人和人的统一。第1,全面提升主体能力,加强主体力量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必须优化教育者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提高辅导员队伍业务水平,提升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加强主体力量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渗透,推动各主体力量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实现巧妙衔接与协调一致。第2,全面提升大学生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培育与践行的实效性,需要在提升教育者主体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力量,即大学生自身作为主体发挥出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的群体教育效应。第3,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整合。必须深入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QQ或微信为代表的网络资源、教育基地为代表的实践培养资源等,让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教育者手中工具,成为受教育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4成效评估

4.1全员育人功效明显提高

“小思政”更加专业和凝练,“大思政”更加科学和全面,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赋予辅导员队伍更多的机动性。高职院校全体教育者在思想素质、队伍结构等多方面得到切实改善,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教育者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一股培育与践行的合力,使得1+1>2的整体性在明确的结构和组织管理中得到生动体现。

4.2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更富感染力和亲和力

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学校管理人员和其它教职员工为参与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涵盖校园环境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的富于特色的文化环境氛围。如在专业教育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后,赋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校园文化,赋有诚信、友爱的校园文化,赋有敬业、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特别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4.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提升,自觉践行效果显著

经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实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有所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认知、情感和行动上三个层次的递进认同,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将来的人生中自觉践行。如社会热点问题:“老人跌倒扶不扶?”通过课堂辩论教学与全校情景剧比赛,学生从认知上认识到“扶”才是公正与文明的社会,从情感上接受“扶”才是和谐、友爱的社会,从行动上表现出一定要“扶”的坚定态度。

整体性运行“大小思政”教育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高效的管理水平。全体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程度以及通力合作精神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大学生自身思想状况复杂多变,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能否切实接受引导与教育也还有待于验证。建立起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与考评体系,挖掘教职员工的典型示范,发掘学生的典型案例,是今后一段时间工作努力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06):1-8.

〔2〕卞敏.“中国梦”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67-69.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1.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50.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