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的新型建构问题研究
2015-09-10申亚美吴静宋丽亚李鹏亮张邦明
申亚美 吴静 宋丽亚 李鹏亮 张邦明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大意义。新媒介文化语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和多样,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目前,对师生关系的研究定性居多,缺少实证性研究。基于此,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来了解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师生关系的真实状况,有助于社会各界了解新媒体时代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现状,有助于高校正确引导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也有助于师生关系创建、维护和发展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角色自省。
【关键词】新媒介师生关系建构
和谐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高校进行成功教育和教学的前提和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媒介的层出不穷,高校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了能够真实了解和呈现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现状,本研究在“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大学师生关系发生变化,传统的传受型师生关系受到冲击,师生之间的角色地位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自我调整,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被构建”的基本假设下采取实证研究方法来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以河南某高校师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的方法。问卷样本分性别、年龄、学科、职称等方面对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概率抽样的标准来进行抽样。同时,通过走访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收集第一手更加详实具体的个案资料。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7份。其中,教师问卷发放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有效率为94%;学生问卷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为85%。
一、高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1、交流频率与交流内容
在问及教师“在课间休息时,是否主动找学生交流过”时,77.06%的教师选择了“偶尔”交流过,在问及学生“经常和老师交流吗?”时,得出的结果是70.59%的学生表示“偶尔”与老师交流,从来没有和老师交流过的学生占19.41%。而在问及学生“近一周内,课后与老师的交流频率是多少”时,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和教师进行交流如图1所示。
调查发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内容主要以学习方面为主(65.29%),其次是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16.47%),很少有情感方面的交流(2.35%),也有其它方面的交流(15.88%)。
2、交流方式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最喜爱的方式依次为:面谈、email、电话短信、飞信、QQ、微博、人人网。但其中,对于QQ、人人网、飞信、微博这几项中,年龄在17—35岁的老师使用较多,这些年轻教师也主动向学生公布自己的QQ或微博账号(图2)。在35—55岁年龄段的教师,大多采用面谈、电子邮件和电话方式。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方式也主要以面谈为主(图3)。
而学生在关心老师时,却喜欢通过短信问候。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学生“在教师节来临或者老师生病时,会采取哪种方式去关心老师”时,学生给出了以下回答(图4)。
3、师生关系满意度
对于“现阶段的师生关系如何”的问题,只有14.71%的学生对现阶段师生关系满意,66.47%的学生认为一般,14.71%不满意目前的师生关系,还有4.12%的学生对此无所谓。
而在被采访的教师中,也仅少数教师认为目前的师生关系距离理想状态不是很远,或是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了,其余的都大致认为距离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尚有距离,有的还认为这个距离还很遥远。
综上,师生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并不多,交流内容多以学习方面为主,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仍占主流,教师和学生都对当下的师生关系满意度一般,师生关系并不是很理想。
二、讨论与分析
1、影响和构建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对于“您认为影响和构建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师生的调查结果为(图5):
对比可知,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有共识也有分歧。他们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各因素重要性排名一致,即教师方面、社会方面、学生方面、学校方面、其它。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教师因素在影响和构建师生关系中占首要地位,都认为教师承担了大部分责任,这说明传统“教师中心型”的师生观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都很大。
2、新媒体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问及对于“您觉得手机、QQ、微博等新的交流方式对传统师生关系的作用如何”时,师生的回答情况如下图6所示。
由此看出,教师和学生都认可新媒体在对拉近师生距离方面有正面作用。然而,在问及教师“更倾向于通过现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来构建师生关系”时,近90%的教师选择了更希望在现实世界与学生来构建师生关系。由图3可知,教师与学生课后交流的主要途径仍是面谈,可见,大部分教师虽然认可新媒体在促进师生关系中的进步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新媒体,新媒体在师生关系互动中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未来师生关系的趋势
在问及未来的师生关系是怎样时,师生的回答如图7所示。
图7中可以看出,不到1%的学生选择了“学生中心型”,而有11.76%的教师选择了这一类型,并且没有教师认为未来的师生关系会是“教师中心型”。不过,教师和学生都认为“互动型”的师生关系会是未来师生关系的趋势,其次是“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而对于是否认为未来的师生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经济型”关系时,老师和学生都给出了不认可的态度。至于问及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时,学生给出了如下答案(图8)。
可见,学生在选择喜欢的老师类型中,有人格魅力、知识渊博、活跃课堂气氛、并且经常与学生谈心的老师是最受欢迎的。
4、隐含矛盾
从图7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还是倾向于朋友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然而在之前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中(图5),老师自身却选择了教师作为主导因素(占52.94%),选择学生为影响师生关系的比例并不大。这说明了老师在构建师生关系中存在的矛盾:“朋友型”和“互动型”的师生关系都强调师生双方的平等,在构建师生关系时,双方也应该是都有持平的比例,然而教师却还是选择自己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这与自身追求一种“朋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的理念是矛盾的。而要想真正实现“朋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必须要在理念上,坚持学生与教师的平等,摒弃传统的“传—受”以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师中心型的观念。
三、总结及建议
总体来看,师生关系的构建受媒介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媒介背景会构建并影响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师生都认可新媒体对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起着正面作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手机、微博、QQ等新媒体对于传统的“传—受”型师生关系存在着一定的解构作用。在新媒介语境下,大部分师生还倾向于利用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来进行沟通,并且都希望建立一种新型的朋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然而,尽管师生渴望建立朋友互动型关系,实际行动中却又都没有真正树立“平等”和“互动”意识,仍是以“教师”这一主体为中心,师生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行为方面都需进一步加强。如何促进新媒体在传统的(面对面)师生交流方式基础上发挥更大的功能,从而真正建构新媒介语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团队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首先,教师方面,应该学会如何利用新媒体使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减少学生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的发生。如,主动掌握新媒体技术,与时俱进;主动向学生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邮箱、QQ等新媒体交流方式等;其次,学生方面,在面对面交流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应该学会主动运用新媒体与老师进行必要的沟通,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再次,学校方面,应尝试建立常态性的沟通平台,如建立网络交流群,开设视频专区,设立公共信箱,定期开展活动等,虚实结合,将交流不仅局限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帮助师生进行及时的、随时随地的交流。
【本文为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新媒介文化语境下大学师生关系的新型建构问题研究》(11CB025)结项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明宝,《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关系的嬗变及其和谐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②胡露艳、胡烨晔,《“师生关系与伙伴情谊”——中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众关系之探析》[J].《新闻爱好者》,2009(10)
③姜耀辉,《“双核心-五因素”模式高校师生关系探析——基于河南省高校师生关系满意度的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
(作者:申亚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吴静,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宋丽亚,河南大学2013届本科生;李鹏亮,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张邦明,河南大学2013届本科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