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俄三角关系
2015-09-10俞邃
俞邃
大国关系带来国际形势乃至世界格局的变化,而中美俄三角关系影响之巨尤甚,受到国际社会的格外关注。中美俄三者关系的架构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是本文论述的要点。
中美俄三角关系基本评估
1.首先遇到定位问题。其一,美国为最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是最大的转型国家。换个说法,美国是守成大国,中国是新兴大国,俄罗斯是从原先守成大国苏联坠落、演变而来的新兴大国。其二,美国仍为唯一超级大国,其标志是导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依然是美国政策影响下的地区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安全环境的依然是以美国为主要矛盾方面的大国关系。其三,俄罗斯具有超常的世界大国因素,其标志是拥有与美国相当的核武库,拥有世界上22%左右的丰富资源(仅贝加尔湖淡水就占世界四分之一),拥有世界第一的版图,但经济总量远称不上世界大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排在世界80位之后,邓小平说过,中国既是大国又是小国。中国和俄罗斯可称作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地区大国。
当今中美俄三角关系仍是不等边的,并非有人所说的美中等腰三角形。切勿被某些国际媒体的“G2”恭维论忽悠。
2.要放在全球背景下观察中美俄三角关系。其一,世界政治格局在变,突出的是“一超”美国实力下滑与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反差越来越大。其二,经济全球化态势在变,自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八国(如今暂又回到当初的七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其中金砖国家的地位凸显。其三,世界安全环境在变,“伊斯兰国”的出现与膨胀,使得反恐变得更加艰难。这三大领域的变化都涉及中美俄三角关系。近年来呈现这样的态势:美国是麻烦制造者,俄罗斯是举世瞩目者,中国是备受尊重者。
在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中,相对而论,中美关系最为重要,在曲折中发展;中俄关系最为密切,在深化中发展;俄美关系最为复杂,在较量中发展。
3.中美俄三者都处于时代主旋律的支配之下。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确定与某种程度的共识认同,决定中美俄之间并非天然的敌我对抗关系。有人引用毛泽东的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来鉴定大国关系,特别是怀疑甚至否定中国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这就涉及对时代主题意义的认识。在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必须首先考虑与谁打仗、革谁的命。但在当今,如果我们接受“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那么首先考虑的应为谁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去寻找敌人。当然,合作伙伴有真假之分,有全心全意与半心半意之分,对于虚假的甚至怀有敌意的合作伙伴,要予以防范,要与之适当斗争。就美国而论,它在二战期间曾与中国和俄罗斯(苏联)结成同盟,是合作伙伴。今天,对其霸权主义行径仍要坚决抵制和反对,但不能因此就认定它压根儿就是敌人而不能搞合作。
中美俄三者之间不仅因其某种矛盾性影响着世界,而且其难以摆脱的依存性亦有时表现出“合力”,对世界事务更会产生重大影响。三者相互间依存性加深,同时竞争性加剧;自主性加强,同时互补性日增。时代主旋律决定,它们调整相互关系的前提,乃是谋求、协调和平衡经济基础上的战略利益。
4.中美俄三家都曾表示彼此要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以来各家几乎无例外地都在奉行对内自强不息、对外竞争共处的方针。对内,将经济建设与变革置于首位,借助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以提高综合国力。对外,力求改善自己的处境,赢得尽可能有利的战略地位,为本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当然,对于美国而论,还有一个维护霸主地位的问题。
中俄之间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之间酝酿新型大国关系,这些情况人们比较熟悉。而俄美关系被关注的,往往更多是如何在争斗。其实,俄美之间早已提出构建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美国和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俄罗斯,先后发布两国“新关系”联合声明和“新型战略关系”联合声明。其中宣称,俄罗斯与美国“已经克服了冷战的残余,任何一方都不把另一方视为敌人或威胁的来源”;俄罗斯和美国摈弃已被证实无效的、只会加剧该地区冲突的‘大国’竞争模式。”美俄将进入关系友好的新时代,进入一个新纪元。
5.中美俄大三角之间,客观上存在国际影响力之争,既相互借助又彼此防范,但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别。美国对俄罗斯防范多于借重,反之俄罗斯亦然;美国对中国防范与借重注意保持平衡,中国对美国尽量做到彼此借重;中国和俄罗斯可以说是相互倚重。美国对俄罗斯、对中国都具有强势地位,但在三角关系中处于弱势。三角关系虽不应打牌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但客观上存在利用矛盾为己所用的问题。中俄关系与中美关系既不取决于俄美关系,也不排斥俄美关系。美国对中俄同时施压,“两个拳头打人”,是缺乏理智的表现。俄美关系也不会一成不变,它们仍互有需要,在反恐尤其是应对“伊斯兰国”、防止核扩散、削减战略武器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方面,美国仍需要俄罗斯的配合。
6.中美俄三者关系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截然不同。这不仅基于各自国情的差别,更取决于当局奉行的方针政策,取决于政治意愿或者说政治互信。意识形态因素对于中美俄三角关系的作用其实有限。就意识形态而论,现今俄罗斯与中国,并不比俄罗斯与美国贴近。俄罗斯以民族精神强烈著称,这成为俄国内各派的重要结合点。美国国际政治学者约瑟夫·奈2015年5月17日在日本《读卖新闻》发表题为《衰退让俄罗斯变得更危险》的文章,说“最终普京总统推进的是以怀疑西欧的文化和理性的特征的‘新斯拉夫主义’”,“俄罗斯的领导层大多是极端民族主义者”。前一句,让人难以认同,后一句则显然说过头。
中美关系的特点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
7.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于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和发展模式三方面产生影响。发展模式的影响最让美国生畏。当今中国国际处境良好,备受外界尊重,一是得益于外交出彩,尤其是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理念抓住了时代的本质特征,发挥作用力;二是提出“一带一路”等战略主张,与其他相关国家的利益契合。对此,美国心存疑虑,俄罗斯则予以适当配合。
8.中美之间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可能性,但难度甚大,过程将是曲折的。中国方面表现了诚意。第一步,阐述必要性,指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涵,用了三句话,叫作“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第二步,阐述可行性,指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有利条件,用了五句话,叫作“政治意愿、经验积累、机制保障、民意基础和合作空间”。第三步,阐述务实性,针对美国方面提出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应从哪些重点方向运作,用了六句话,叫做“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这六句话回应了美方试图纠缠的一些内容。
9.美国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态度暧昧。究其根本原因,这无异于要它放弃冷战思维,收敛霸权主义。中美关于新型大国关系的解释, 有“各自表述”的特征。美国从变相否定到勉强应承,至今仍在犹豫过程之中。预计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访美时,奥巴马总统至少要做出姿态,也许会有一个差强人意的新说法。
现今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通过说理斗争,让互信代替互疑,管控分歧代替扩大争执,消除麻烦代替制造事端。总之,优化中美关系,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事在人为。
10.中国要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图以及会遇到哪些障碍,俄罗斯心知肚明。俄罗斯固然不希望中美之间过于接近,但也知晓中国方面不会以损害俄罗斯作为与美国发展关系的筹码,美国想借助中国遏制俄罗斯也根本行不通。俄罗斯除个别媒体有时就中美关系说三道四外,官方并未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公开表示非议。
11.美国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当政,对华政策始终表现为“接触加遏制”的两重性。这与它对俄罗斯的政策颇为相似。这种缺乏远见的政策成为促使中俄接近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俄美之间矛盾深厚,能坐在一起协商对话就很不错了,很难看到它们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尤其是在普京时代。
12.由于美国不能恪守良性互动规律,致使中美关系曲折发展成为一种常态,俄美关系更是难以达到中俄关系那么高的境界。所谓良性互动规律性,指的是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又要尊重对方利益,缺一不可;合作与竞争同在,摩擦与妥协并存,合作要诚信,竞争要守规矩,摩擦但不导致对抗,妥协要适度;结果不是零和,也不是哪一家获益,而是互利共赢。
中俄关系的特点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13.中俄关系是不断提升的。20世纪90年代,自1992年12月之后,中俄关系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建设性伙伴关系,到1996年确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被称作连续上了三个台阶。2001年7月16日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两国间关系所达到的水平与各领域的合作共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个以“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核心的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史上的辉煌篇章。如今中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4.中俄关系之所以能不断深化发展,在于两国领导人具有远见卓识。两国都在致力于目标类似的国家振兴,改革的着眼点都是以扩大同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方向,力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科技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优化人民的生活质量。两国都需要良好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却又都受到来自美国的种种压力。
15.中俄关系堪称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表现为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补,军事上互动,文化上互通,外交上互商。特色是不结盟而又实行战略协作(结伴不结盟),关系密切而不存在依附性,维护各自尊严和利益而不怀损害对方之心,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而不搞双重标准,有利益分歧而能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中俄关系影响力巨大,源于两国之间“四同”:同气相求、同心协力、同仇敌忾和同舟共济。
16.中俄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是存在差异的。对待国家利益差异——协调之,对待意识形态差异——超越之,处理得当,并没有造成国家关系的扭曲。两个大国之间的合作,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在协作过程中发扬共性,尊重个性,尽量将个性融入共性之中,这正是中俄关系精髓之所在。
17.中俄关系发展有强大动力,也有不少阻力。动力来自彼此国家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的诉求,阻力主要来自美欧大国与俄罗斯的复杂关系。中国外交既要珍惜、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这是基轴;又要不因与俄罗斯友好而影响与美欧合作相处,这就要求高超的外交艺术。
18.中俄之间能做到的事情,中美之间照理也应该能够做到。中国正是参照中俄关系的经验,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美国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问题上态度逐渐有所变化,从实质否定到目前似乎开始注意落实,这跟中俄关系坚挺有关。
俄美关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9.俄罗斯要走向振兴,需要与美国合作而不是对抗。但俄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脆弱,一是缺乏像美国与北约盟友之间建立起来的那种军事政治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二是没有像俄罗斯与中国之间那样的经济合作基础,三是俄美双方对恐怖主义威胁、对核扩散的认识有所不同,反恐重点和处理伊朗核问题上也不完全一致。
20.普京的言行常常令美国震惊和反感。如上台之初《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一文,明确提出不走欧美道路;接着高呼“给我二十年,还给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随后指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懊恼,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再回到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后来又提出构建“欧亚联盟”的战略构想。加之,针对美国的霸道行径,普京一再有力抨击。美国和西方一些大国必欲置普京于倒地而后快,却事与愿违。普京提出要弘扬俄罗斯的思想和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作用和社会团结,提出要从经济和道德两方面振兴俄罗斯,并竭力付诸实践。看来这些成为他的有力支撑点。
21.俄罗斯为了国家振兴,前提是要确保国家统一,确保经济增速,确保政局稳定。美国的对俄政策恰恰有损这三个“确保”。冷战结束以来,美俄之间犹如演奏一部题为《较量》的交响乐,主旋律为“难得互信”,分为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乃至扩大驻军的“三乐章”。普京对美国态度强硬,很大程度上是美国逼出来的。
常说北约、欧盟“双扩”,其实还要加上推广所谓“民主政治”亦即“颜色革命”,构成“三扩”。美国支持欧盟东扩,既是要挤压俄罗斯,打破普京的“欧亚联盟”构想,又是要激化欧盟与俄罗斯的矛盾,为其作用。
22.鉴于俄罗斯是一个欧亚大国,美国的战略重点无论仍在欧洲,或是向亚洲方向延伸,俄罗斯始终摆脱不了作为重点防范和打击的对象。俄罗斯虽说自己属于欧洲文明,要回归欧洲,但同时强调自己是一个欧亚大国,对本国亚洲部分的开发提上日程,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注意力,特别是与中国和印度形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和全面合作关系。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亚洲方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23.俄美之间互有战略需要,既彼此借助,又相互排斥,其主次之分将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彼此借助的因素是有条件地发挥作用,互相排斥的因素则是长期起作用。借助因素若占上风,则合作协调的趋势明显;排斥因素如起主要作用,则矛盾斗争方面突出。从长远看,民族利益、大国地位和世界影响等因素在俄美关系中将起根本性作用,这就决定了排斥面可能要大于借助面。
24.俄美关系紧张致使双方都想增强与中国的合作。这种局面固然对中国有利,但中国光明磊落,从来不做乘人之危、幸灾乐祸的事。中国认为,包括俄美关系在内的世界局势缓和才符合中国和平发展、充分利用二十年战略机遇期的需要,因而乐见并助推俄美关系改善。普京所说“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旅程过半,不无焦急。俄罗斯并不希望与美国的关系无限期地紧张下去。奥巴马总统任期已为时不多,也未必愿意在他手里留下一个剑拔弩张的美俄僵局。可见,俄美关系缓解仍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不会像有的媒体渲染的那样多少年也缓不过来。
(作者系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