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主粮化,大势所趋

2015-09-10吴焕章

决策探索 2015年7期
关键词:主粮种薯土豆

吴焕章

一、我国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因势而谋、适时而为

近期,我国将启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外的又一主粮。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健康;有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开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途径;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势而谋,适时而为。

首先,马铃薯营养全面,产业链长,具备作为主粮的条件,同时也是顺应目前中国老百姓吃饱、吃健康、吃营养的需求。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相比,马铃薯除了含有人体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外,马铃薯的营养成分更为优越。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其蛋白质质量仅次于大豆,极适合人体消化利用,有“第二面包”之称;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钾、铁等矿物质元素。同时,可加工成多种产品及食品。另外,在欧美地区,马铃薯早已是主粮,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50~60公斤,俄罗斯人均年消费量达170公斤,世界马铃薯年人均消费量为28公斤。目前,我国人均消费马铃薯只有30多公斤,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此外,与小麦、玉米、水稻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储存15年以上。

其次,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是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重要补充。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其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单产已经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因为耕地面积有限,增产的空间很小,提高产量的难度比较大。我国马铃薯目前的单产水平仅1吨左右,而世界先进国家的单产水平在3吨以上,据试验测算,马铃薯理论亩产水平可达到8吨以上,可见马铃薯增产空间很大。目前全世界种植马铃薯的国家有150余个,种植总面积一直保持在2.8亿亩~3亿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80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80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6%。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马铃薯列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甚至提出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在欧美地区,马铃薯已是主粮。我国马铃薯主粮化可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新保障。

最后,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相对于其他作物,比较耐旱、耐寒、耐瘠薄。从我国来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马铃薯生长需水量只有350毫米,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毫米和5D0毫米。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生长困难,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农业部去年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在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据预测,我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需求增量在500亿公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玉米、水稻等口粮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需要开辟粮食增产新途径。而马铃薯耐旱、耐寒、耐瘠薄,从南到北、从高到低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且单产比小麦、玉米、水稻等要高很多,因此马铃薯是最佳选择。

二、河南省马铃薯产业的现状

河南省马铃薯生产为春、秋二季作栽培。春季为马铃薯主要生产季节,一般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6月中下旬收获,主要是商品薯生产。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主要为种薯生产,近几年也有小部分商品薯生产。目前,河南省年播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年际间变化不大。一般亩产2000公斤左右,高产可达3000~4000公斤。

种植模式主要以露地和地膜覆盖种植为主,近几年有小部分保护地早熟栽培(地膜+小拱棚、中棚)。多数与玉米、瓜、菜等间作套种。

种植品种主要是鲜食品种,近几年有极少量的加工品种种植。

三、马铃薯主粮化,河南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河南省具有优越的马铃薯生产区位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纵贯南北、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铁路、公路四通八达,运输便利,生产的马铃薯可随时运往全国各地。二是河南省马铃薯主要生产季节收获上市一般在6月中下旬,此时正是主产区马铃薯淡季,有较好的市场及价格优势。三是马铃薯是较理想的间作套种作物。河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巨大,马铃薯可在不与小麦、玉米争地的情况下进行间作套种。四是马铃薯种植有较好的收益。据调查统计,马铃薯亩纯收入平均在1500元左右,而小麦亩纯收入在600元左右,玉米亩纯收入在800元左右。所以马铃薯的收益远远高于小麦、玉米。五是河南省马铃薯生产水平较高,有较高的产量。河南省马铃薯种植一般亩产在2000公斤左右,这在目前全国是较高的产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产量(3吨以上)尚有差距。

四、河南省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化种植少,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河南省马铃薯生产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规模种植很少。一方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另一方面机械化难以发挥作用。二是种植品种单一,缺乏加工品种。目前,河南省马铃薯生产主要是鲜食品种,缺少理想的加工专用型品种,生产中几乎没有加工品种。三是优质脱毒种薯覆盖率低。一方面是种薯市场混乱,监管不到位,鱼目混珠,购种者难以辨别,种薯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是脱毒种薯价格高,种植者难以接受。四是缺乏规范的交易市场。销售市场不规范,经纪人整体素质不高。在一些马铃薯主产区,没有规范的大型销售市场,基本都是马路市场,交易的随意性很大,各方利益难以保障。五是种植模式单一。河南省马铃薯生产多数为地膜覆盖或露地栽培,其他种植模式如保护地种植面积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两种情况:第一,收获上市时间集中,形不成市场竞价,影响销售价格;第二,出苗、生长时间一致,抗灾能力弱。一旦出现晚霜冻或非正常天气,容易大面积遭受损失。六是信息渠道不畅,农户种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七是由于河南省马铃薯种植相对集中,加上人均耕地少,在马铃薯主产区连作重茬较严重,难以取得高产。

五、河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是尽快实行对马铃薯的政策性补贴和加大扶持力度,各主产区要加强马铃薯产业规划,引导规模种植,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进程。二是加强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尽快规范种薯市场和加强监管;尽快实行马铃薯良种补贴,加大脱毒种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优质种薯覆盖率。三是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规范的马铃薯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马铃薯市场信息体系和销售网络,培养高素质营销队伍。四是加强对马铃薯科研的支持力度。目前,河南省马铃薯科研力量薄弱,研究经费不足。所以,要加强马铃薯科研人员的培养和科研力量的壮大,尽快培养一支马铃薯科研队伍和基层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研究重点:第一,河南省是标准春秋二季作区,在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鲜食马铃薯的同时,应加强适宜加工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工作,同时扶持和培育加工企业。第二,加强马铃薯高产高效先进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引进和集成推广,大力发展保护地防寒早熟高效栽培及间作套种,进一步提高单产水平及单位面积收益。第三,加强马铃薯储藏保鲜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家庭式小型储藏保鲜技术。

链接

吃土豆有禁忌

1.切好的土豆丝或片不能长时间浸泡,泡太久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等流失。

2.一个中等大小的烤土豆,所含热量仅几千卡,经油炸后所含的热量高达200千卡。所以,土豆尽量不要炸着吃,也不建议多吃薯片。

3.土豆等薯類蛋白质含量偏低,儿童长期食用对其生长发育不利。

4.买土豆时不要买颜色发青和发芽的,以免龙葵素中毒。新鲜的土豆含有微量的龙葵碱,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当土豆变青、发芽或者腐烂时,龙葵素的含量会大量增加,发芽的土豆去掉芽后,块茎内可能还残留龙葵碱,也会导致中毒。食用过量龙葵碱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疼、头晕、呼吸困难等食物中毒症状。孕妇食用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猜你喜欢

主粮种薯土豆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土豆喝水
土豆爱吃糖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马铃薯主粮化
土豆发芽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
四川省马铃薯种薯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