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族农村养老文化浅析

2015-09-10王芝兰

人民论坛 2015年8期
关键词:黎族农村

王芝兰

【摘要】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海南社会对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文章从黎族农村家庭养老、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婚嫁丧葬习俗、经济生产、农村生态文明村建设、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系统、民族性格和心理等方面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进行了梳理,并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现代变迁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黎族 农村 养老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10年海南省人口普查,海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3.0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2.61%。百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387人,每10万人中有15.84位百岁老人,高于国际上每10万人中有7个百岁老人的长寿标准。根据海南省统计局预测,到2015年,海南省80岁以上老人将达17万人,占全省老年人口总数的14.66%,进入高龄化社会。除此之外,每年大量“候鸟”老人的入岛也进一步加剧了海南老龄化程度,并给海南养老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养老形势严峻。

老龄化和高龄化的海南社会对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等相关资源有着更为旺盛的需求,对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因此解决养老问题、开展海南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是当前海南社会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笔者及其团队将通过《海南老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对此问题进行探索,为海南也为全国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和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黎族农村家庭养老文化及其主要内容

为了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和认识,本课题组于2014年2月20日~27日对海南五指市什保村一个黎族自然村庄进行了入户调查。这个村庄全部是黎族人,共有102人,12户。该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9人,其中90岁以上的老年人1人,80岁~90岁的老年人有2人,70岁~80岁的有2人,60岁~70岁的老年人有4人。通过对这些老年人及其家人的调查,对当前黎族农村老年人养老及黎族养老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把握,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与黎族同胞交往中所获得的经验,现对黎族农村养老文化梳理和总结如下。

黎族农村家庭养老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般来说就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核心是“一套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①。黎族农村养老文化就是黎族农村社会在其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发展出来的养老观念、养老行为、养老习惯、养老方式等,涉及婚姻家庭、宗教、经济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及人际交往等诸多领域。

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主要内容。第一,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就是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资源的养老模式。目前,家庭养老是黎族农村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我们所调查的村庄全部老年人都在家养老。黎族家庭一般都是小家庭也有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在我们所调查的村庄里你会发现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比较常见。

黎族农村经济大部分是农家自产自销,家庭成员都参与家庭生产和劳动并享受家庭生产成果。农村老年人除了身体实在不行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的情况下其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才会全部由家中身体较好或年轻的成员主要是子女提供,其他一般来说,他们都会参与劳动,很少有不做农活的,农民是没有“退休”一说的。即使我们前面所说的90岁的老者也在尽其可能帮着家人做饭,在调研时我们也时时看到有老年人在田地里干农活。我们所调研的什保村村支书就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年人,他在花甲之年还带领着全村人进行“新农村”的建设。所以说在黎族农村,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当然我们会看到黎族农村老年人养老“自我养老”的成分居多,但是他们的“自我养老”行为是以家庭为基础的,且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因此这种“自我养老”的形式还是属于家庭养老的范畴。

第二,黎族家庭、婚姻制度中的养老文化。黎族人婚姻、家庭制度中的尊老、敬老养老文化。黎族家庭一般都是小家庭。家中男子一旦结婚后即自立门户,父母可自行选择与一儿居住,一般多与小儿居住。黎族人对其父母非常孝顺和尊重,很少有遗弃和不赡养父母的事情发生。

黎族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较高、富有权威。黎族人认为老年人是智慧的象征,对有权威的老年人尊称为“奥雅”。因此,黎族家庭生活中对自己的父母也是非常尊重和爱戴,家中大小事务都会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并且子女间出现矛盾时,老年人负责协调和解决问题。

和谐的黎族家庭关系是黎族农村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基础。由于黎族人大部分生活在五指山腹地,其交通极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也就很少。这使得黎族社会较少受汉族封建文化的影响,婚姻自由的风俗一直保留,很少包办婚姻,夫妻关系融洽,黎族社会离婚也较少,家庭生活稳定且温馨。黎族社会也很少重男轻女,喜欢孩子,非常重视生育,对生男生女一样看重。他们都亲切地称呼自家的小孩叫“阿侬”(就是乖宝宝的意思),对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样的“阿侬、阿侬”叫着,也非常喜欢,也会拿自家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家的孩子。

不仅如此,他们对儿女一视同仁,不会非此即彼。在家庭地位和家庭财产继承人也是男女平等,认为女儿也是继承人,女儿也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同时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较为民主、平等,父母与子女间互动良好,家庭生活民主气氛浓厚。这与传统汉族家庭不太一样。事实上我们在调研中也亲身感受到了黎族家庭里父母与子女间的民主交往与互动,他们说话语气轻松,有说有笑,家庭生活充满喜庆和活力。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交往中也发现黎族家庭生活普遍和谐,家庭生活幸福。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常常让我们外人很羡慕,这也可能是黎族老年人在家养老的重要基础之一。

黎族人在处理家庭大小事务上面除了尊重老年人的意思外还会考虑和尊重家庭其他成员的想法;除了尊重住在一起的子女的意见,部分家庭还会考虑已经回到娘家的外嫁女及其孩子,因为他们认为女儿也是家庭一分子,也会对家庭财产的积聚、增值、保值有重大贡献。因此,这与汉族人传统的家庭生活是有差别的。这种良好的父母子女关系减少了家庭代际矛盾,有利于养老。

第三,黎族宗教中的有利于养老的因素。黎族没有完整的宗教体系,其宗教属于原始宗教的范围,他们信奉“万物有灵”,他们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黎族人自然崇拜对其养老行为的影响。黎族人对自然崇拜表现为对天、地、动物、植物、山石、风、雷、闪电等的崇拜,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对石头的崇拜,认为自然界万物都会保佑他们平安和五谷丰登。这种自然崇拜使得他们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从而阻止了他们对自然界的过度掠夺和蚕食,使其生活其间的生态环境得以良好保存,这种良好的生态非常适合他们养老。同时由于对自然的崇拜,也使得他们珍惜食物和一切生活资源,生活方式简单不奢侈。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其健康长寿也减少了他们在生活方面的物质开支,从而减轻了家庭和社会养老的成本,减少了代际间的矛盾。

黎族人祖先崇拜对其养老行为的影响。黎族人是一个信仰“鬼”的民族,他认为人死后会变成 “鬼”,“祖先鬼”这个最大的“鬼”主宰着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活人稍有不敬,得罪了它,就可能作祟于人,嫁祸于子孙后代,就必须请“道公”、“娘母”或老人来“做鬼”祈求“祖先鬼”原谅并保佑后代平安。故他们对在世的家中老人非常尊敬,因为这些老人死后也就是“祖先鬼”,如果他们对在世的老年人不尊重和善待,死后也要受到祖先鬼的惩罚,因此这种原始宗教无形中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制着黎族年轻人对自己的父母尊敬和孝顺,这有利于老年人的家庭养老。

第四,黎族农村饮食习惯中的养老文化。黎族人吃得简单、清淡,食物主要有稻米、山栏、玉米、木薯、红薯、南瓜、木瓜、野菜、螺、蛙、山猪等。他们对食物的加工主要是蒸和煮,爱吃稀饭、竹筒饭、肉茶和鱼茶,爱喝山栏酒。这种简单的饮食习惯使得老年人养老成本低,这也是黎族农村家庭养老的又一原因。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大都是以清淡为主,稀饭和菜汤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饮食的简单和清淡使得他们对食物的需求减少,从而减少了养老成本。同时,这也让他们的食欲得到节制,减少对高脂肪、高糖等的吸收,大大降低了黎族人得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而健康的身体是养老的最重要的基础。

第五,黎族农村婚嫁、丧葬习俗中的尊老、敬老文化。黎族农村婚嫁习俗中的尊老、敬老文化。黎族农村婚嫁礼仪处处体现出黎族人对父母的孝顺和对老年人的尊重。婚礼要祭祖,结婚仪式由奥雅主持。黎族姑娘出嫁时也要“哭嫁”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孝顺。新媳妇由新郎的父母亲自迎进家门,新媳妇也要把自己煮的第一次饭盛给男方家父母吃。

丧葬习俗中的尊老、敬老文化。黎族农村人会对去世的父母及老人进行厚葬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孝顺。他们有给弥留之际的老者喂水喂饭以示孝敬的习俗,人死后有鸣枪报丧的习俗,人死鸣枪也是向祖先鬼通报,让其准备领走死者的魂灵。

第六,黎族农村经济生产中的养老文化。黎族农村经济生活在改革开放前大部分是以务农和狩猎为主,自给自足满足家庭生活,老年人养老完全在家庭进行。在改革开放后,他们除了种植农作物诸如水稻、山栏稻(旱稻)和其他农作物供其解决吃饭问题以外,他们还种水果、橡胶等农业经济作物换钱来补贴家用和提高生活品质。我们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植橡胶、槟榔等农业经济作物,部分家庭养肉兔和养猪,总体来说本村和家庭的经济收入都还是不错的。

第七,黎族村庄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有利于老年人养老。随着新农村的建设,黎族农村大都开始“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五指山市的什保村就是一个“生态文明示范村”,政府为村庄修建了水泥路,将茅草屋变为砖瓦房,在稳定传统农作物种植生产的基础上,还指导他们多种经营,什保村家家户户都种有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保证生活环境舒适优美。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日常精神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积极与地处五指山市的各级各类学校如琼州大学和省农业技术学校、省工业学校、省第二卫生学校等单位加强联系,为他们培养农业经济和其他方面急需要的人才。他们还与其他单位结为友好单位,开拓村民的视野。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和多种努力,全面提升村民素质。以上举措丰富了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也提升了黎族农村老年人养老质量水平。

第八,有利于老年人养老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黎族人大多非常和善,待人热情,他们喜欢与人交往,且人际关系平等、和谐。他们通过与“亲、友、老乡”等的交往形成了一个尤如“地瓜藤”似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地瓜藤”似的人际交往方式和人际交往网络对于不是在海南生活的人很难理解,但这种人际交往方式和人际网络的形成扩大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在精神上的某些需求,有时也会为他们提供经济、生活照顾等资源。

第九,黎族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是其养老的有利因素。黎族人性格大都温和、开朗、乐观,且能歌善舞,崇尚和谐,与自然、社会都平和相处,心态平和、清心寡欲,追求平淡而安定的生活,对吃穿的要求不高,甚至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不高,这些性格和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了许多纷争和烦恼,这有利于其养老,也是他们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未来走向及其现代变迁

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任何文化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黎族农村养老文化也是如此。

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正面影响是明显的,诸如他们婚姻、家庭、宗教制度等中的养老文化可以让家庭自觉进行养老,他们的性格及其对自然的态度、对饮食的选择等有利于其长寿和养老;他们与人为善、爱交朋友的行为不仅扩大了其社会支持系统而且还可以满足他们对精神的需求。这些养老文化对农村家庭养老和建设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有较大的帮助。

黎族养老文化也有负面影响,一是思想保守、迷信色彩较浓;二是他们有较强的宗族观念和小团体思想;三是性格保守,缺乏主动、竞争和探求精神;四是某些生活习惯也不利于黎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保持和养老品质的提升。

基于黎族养老文化所起的正负双向功能,我们在推进海南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积极因素,又要改造黎族农村养老文化中不利于现代养老体系建设的不利因素,增添现代养老观念,改造其不利养老的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推行现代养老方式和行为方式,推动黎族养老文化的现代化变迁。

黎族农村养老文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现代变迁。养老文化这种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尽管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但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黎族农村养老文化必将随着黎族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而迎来其现代变迁的时代。

今天,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南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和观念的冲突,这些冲突势必会对海南社会的养老观念、制度、养老模式等产生巨大的冲击。随着传统孝道养老观念的衰落、家庭养老功能的渐趋弱化,养老越来越难。而现实是新型的、完善的养老理念及其体系尚未形成,海南社会养老及其相关的制度安排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才处于起步阶段,海南老年人队伍却与日俱增且他们大多生活在农村,面对这样的养老现实可以预测现在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黎族农村社会的老年人养老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为此,海南社会在解决养老问题和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坚持家庭养老,加强尊老、养老文化的宣传,推动文化养老的进行和发展,并积极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应积极宣传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新的观念,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发展并培育相应的农村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并在各个层面上进行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促进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使他们能安享晚年生活。

(作者为琼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老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NSK(GJ)13-130)

【注释】

①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年,第101页。

责编/丰家卫(实习)

猜你喜欢

黎族农村
《黎族母亲》等
黎族习惯法对黎族服刑人员犯罪成因及改造的影响
地方高校该如何传承海南黎族音乐
黎族元素在校园美术教学中传承的思考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黄帝战蚩尤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