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捷:70后市委书记的改革突围

2015-09-10夏自钊

决策 2015年8期
关键词:临时工公车改革

夏自钊

“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只有从制约新余发展的体制机制入手,向改革要红利,必须如此,只能如此!”

新余,这座赣西小城被称为江西的“小巨人”,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在省内均居首位。新余上一次成名,是因为发展光伏产业而引发的“新余现象”;这一次再度引起关注,是因为70后市委书记刘捷发起的改革。

2014年1月,本刊记者在南昌的一场论坛上,曾就改革向升任市委书记不久的刘捷发问,回答虽质朴平实,但他的改革决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自那时起,本刊就一直在关注这位70后市委书记的改革征程。

三个月后,江西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现场会在新余召开,江西省委主要领导对新余改革的评价是:“新余虽然是小市,但是工作影响不小,很多工作有特色有亮点,特别敢为人先、勇于实践,为全省提供了借鉴。”

记者发现,与其他地方相比,新余改革的内生动力更足,在改革的姿态上更加积极主动,改革的策略更加稳妥可行。讲述新余的改革故事,对正在改革和准备改革的地方主政者当有所裨益。

为困境中的

城市找寻出路

刘捷是为数不多的70后市委书记之一,曾经创造多个第一:2008年,38岁的刘捷出任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是全国第一个70后省级政府部门主官;2011年12月,中组部推进干部跨省交流,刘捷赴新余任代市长,系当年江西最年轻的设区市市长;一年半后升任市委书记,又成为江西最年轻的地级市市委书记。

刘捷到任新余的2011年,是这座城市命运发生戏剧性逆转的年份。是年,新余光伏巨头赛维集团超越新钢集团成为财政贡献第一大户。围绕着赛维,大批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新余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2011年,光伏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达33.9%,一举超过了新余另一主导产业——钢铁。

然而,2011年后形势急转直下。随着产能过剩和遭遇“双反”,光伏业进入寒冬。赛维连续亏损,频频传出破产信号。2012年4月,赛维大量裁员,虽承诺发放补偿金,但近千被裁员工仍担心被“打白条”,遂组织前往市政府,希望政府给予担保。此时,刘捷当选市长仅一个多月,在他顶着压力签字担保后,这场风波才算过去。

屋漏偏逢连阴雨。2012年,随着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新余钢铁产业也陷入困境。新余是一座因钢设市的城市,新钢的“岁数”比这座城市还大,包括家属在内,新钢生活区内人口达10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堪称一座小城市。因此,坊间戏称“新钢打个喷嚏,新余就要感冒。”

两大支柱产业连番遭受重创,受此影响,2013年新余GDP仅增长4.7%,在江西省内垫底。更严重的是,两大产业又是就业大户,新钢和赛维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家庭,对一座城市来说,这场“经济危机”极有可能演变成“社会危机”。记者无法揣测初到新余的刘捷当时是怎样一番心境,但深刻反思和谋划改革当是无疑的。2013年8月,刘捷升任市委书记。当月28日,新余市委七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这是新任书记的首场重要会议。会上,刘捷发表了一份“改革政纲”:

“新余区域小、人口少,不靠边不沿海,资源禀赋不足,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只有从制约新余发展的体制机制入手,向改革要红利,必须如此,只能如此!”

新余改革的号角就此吹响。在刘捷的改革路线图里,核心是打造“小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改革思路与吸取光伏产业的教训不无关系,刘捷曾在湘潭钢铁集团工作过16年,对于赛维的成败他有自己的看法:

“我原来在企业工作过,赛维从无到有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做到行业龙头,一方面是得益于行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的帮助。赛维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示是,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绝对不能包场。”

新余的变化是从看似平淡无奇的行政审批改革开始的。“过多的行政审批是制约新余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是腐败的源头,是影响投资环境的头号因素。”刘捷表示。

2013年,新余在全国率先建设覆盖全市的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同年9月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全面停止印发和接收一般性的纸质文件,实现网络自动化办公。

如今,新余的干部已经习惯了时常拿出手机,登录办公平台移动端,关注每天需要处理的公文。因为按规定公文处理实行限时办结制,杜绝权力寻租,一般件应在1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特殊情况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

车改何以成为

一个撬动的支点

在刘捷的改革蓝图里,“小政府”之外,还有“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每一项都有繁重的改革任务。面对如此系统化的改革,刘捷发现通过行政审批来切入有点力不从心,他需要一个能撬动改革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公车改革。

2014年初,新余率先在江西试水公车改革。推行力度之大,以至于外界认为车改才是这位新书记的“第一把火”。通过一年试点,2014年新余市公车购置和运行费同比上年减少3058万元,下降了40%。

减少行政成本当然不是厉行车改的最终目的,正如刘捷自己所说,车改最重要的是凝聚了对改革的共识,树立了全社会对改革的信心,知道改革是动真格了。当然光有老百姓的信心是不够的,公务员群体对改革是否支持更为关键,新余车改的另一层意义恰在此处。

“改革在破除不合理利益的同时,产生了新的利益。公车拍卖溢价率达到19.8%,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公车改革的效果,也推动了大家思想上的改变。原来灰色的补贴变成了公开的补贴,于私于公都是有利的,大家感到,长期不能改、不敢改的领域,改了也挺好。”车改后,刘捷明显感到,干部们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车改的顺利推进,产生了积极的连带效应,真正成为一个撬动全面改革的支点。

首先是预算改革。以前公车经费经常挤占其他行政经费,既不透明又不便于管理。现在,公车经费单独列支,属刚性预算,由此整个三公经费也跟着规范透明起来,2014年市本级三公经费下降达48.7%。

其次是清理政府临时工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车改之前,新余已开始清理临时工。当时的新余,不包括公检法、医院、学校等,单是政府机构里边,临时工就有1500多人。“我们清掉了一部分,但后来就清不动了,因为人家说要先清领导身边的人,比如司机。现在,领导身边的临时工都能够清理,其他部门就更没有问题。”刘捷说。

不过清理临时工只是第一步。许多机关人浮于事,刘捷认为,就是因为公务员不想干的活推给事业编的干,事业编不想干的就给临时工干。“现在清理了临时工,每个人有岗必有责。下一步,我们就要建立起公务员的绩效考核甚至退出机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刘捷的办法是建立清晰的责任体系,防止出了问题“无人买单”,将责任具体化、细化,什么事、谁来做、按什么程序做、什么时限办完都有明确规定。

同时还强化问责力度,既问责行为直接责任人,也问责到分管领导及主要领导。“该处理的一律处理、该调整的一律调整、该免职的一律免职,决不姑息、决不留情、决不手软、决不搞‘下不为例’。”对于改革的落实,刘捷的态度颇为决绝。

督促落实和严厉问责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如何激发公务员群体的改革热情,否则改革难以持续。对此,刘捷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宽容失误者。

“需要特别申明的是,凡是应对新常态采取的措施办法,只要是合法依规,没有谋取个人私利,都是敢于担当的表现,市委对这其中出现的失误予以容忍。”在一次全市干部大会上,刘捷慷慨激昂地表示。

“骑单车”与

“产业金字塔”的发展逻辑

对于新余这样一座中部欠发达城市来说,发展无疑是第一要务,刘捷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亦是为这座城市找到一条发展的新路。

刘捷喜欢在各个场合把新余的经济发展比作骑单车。“骑单车首先方向要对,不能骑歪了掉到沟里去;第二要有一定的速度,不能没有速度;还要平衡,原来的产业和未来的产业一定要平衡,在平衡中以合适的速度前进,太快了、太慢了都会摔跤。”

对于“方向一定要对”,刘捷认为首要的一点是“政府不能包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他的一贯看法。

其实,早在2012年赛维遇到严重困难时,刘捷在赛维调研时说的一句话现在看来意味深长:“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关键在企业自身,赛维要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后来,当赛维困境依旧,股价低于1美元,甚至收到纽交所的退市通知时,原先主张帮扶的声音逐渐消失了。而恰在此时,刘捷却主张要帮扶。

“光伏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行业,好的时候把你捧到天上,不好的时候把你踹到十八层地狱。光伏行业正面临一个大的转型期,也许明年、后年,又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现在看来,刘捷颇有先见之明,因为自2014年初开始,国内光伏产业已开始走出低谷。

但这次新余的“帮扶”不是简单的扶持和政策倾斜,而是在股权结构、现代治理结构上下功夫。“未来的赛维可能是新的赛维,是更加符合市场要求和满足股东利益的赛维。我们对赛维还是要有点耐心,给一点信心,我相信赛维会走出来。”事实也证明了刘捷的观点,2015年上半年,赛维旗下四大事业部全部恢复生产。

新余的经济此前严重依赖新钢和赛维两家龙头企业,使得经济极为脆弱。因此,刘捷极为重视中小企业。

“工业怎么做,核心是既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还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现在是大企业太大,中间缺少,要把产业经济的金字塔搭建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才有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南昌举行的“新余打造赣西经济升级版”论坛上,刘捷告诉《决策》记者。

在那次论坛上,时任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汪玉奇谈到新余的转型升级时,百感交集,言语颇为激动。由于工作的关系,汪玉奇参与过新余两次升级的过程。第一次是实现了新余钢铁厂和江西钢厂的战略性重组,奠定了新余钢铁产业基础。第二次是新余改变一钢独大的产业结构,排除万难发展光伏产业。

“我认为这次是最艰难的一次升级,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升级。新余在这样一个阵痛期中而且是全国经济下行期,用壮士断腕的魄力来升级,比前两次要艰难得多。但是它又是最有希望的一次,因为一切都在倒逼新余终结粗放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这一次升级具有脱胎换骨的意义。”汪玉奇对新余的未来颇为乐观。

一组最新的数字也肯定了他的乐观,同时也证明新余改革的红利开始释放。7月22日,新余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新余实现了三个企稳回升:一是GDP企稳回升,生产总值增速呈现V型走势,证明经济筑底成功;二是第三产业企稳回升;三是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同时还有三个由负转正:财政收入由负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由负转正、利用外资由负转正。

然而,刘捷丝毫不敢懈怠。“新余真正把历史遗留的矛盾问题逐渐消化,走出目前的困境还需要三至五年努力。我相信只要沿着认定的这条路,扎扎实实推进三到五年,新余的经济一定会走出现在的低谷!”

猜你喜欢

临时工公车改革
女子打赢“临时工”官司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改革之路
谁敢骂他
改革备忘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改革创新(二)
捞足现在不管将来临时工心态
瞧,那些改革推手
出事的,怎么又是“临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