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杯”,我们与你一起成长
2015-09-10陈君
陈君
2015年,“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以下简称“水立方杯”大赛)迎来5周年。作为全球侨界的一大盛事,本届大赛自4月27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后,大赛海外选拔赛在全球36个赛区火热进行,共有4000多名华裔青少年选手登台献唱,大秀中文歌曲。最终,来自30个国家的72名选手晋级北京总决赛,他们用歌声展示了华裔青少年的青春风采。
北京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刘春锋评价说,“今年的选手,无论是中文水平还是音乐素养都有所提高,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他说,通过演唱中文歌曲,海外华裔青少年对学习中文越来越感兴趣,进而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这也是“水立方杯”大赛举办的初衷。
在这72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孔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14岁,既有多次参加该赛事的老将,也有初试锋芒的新手。对中国,他们或熟悉或陌生。
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17岁小伙子夏俊杰,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水立方杯”大赛了。虽然夏俊杰从小在瑞典长大,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受父母的影响,夏俊杰打小就喜欢听中文歌曲,记得4岁那年在一次瑞典同乡会上,他演唱了一首老歌《萍聚》,博得了在场人们的阵阵掌声。从此,夏俊杰就喜欢上了唱中文歌曲。
要唱好中文歌曲,首先得学好中文,除了在学校上中文课外,每周六夏俊杰都会去华文学校补习,母亲也经常给他辅导中文。
在瑞典的学校,夏俊杰和瑞典朋友组了一个乐队,虽然乐队平时并不唱中文歌,但是只要一有机会,夏俊杰就给朋友们秀上几首中文歌。夏俊杰得意地说:“一些朋友听过我唱的中文歌后,对中文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几年,随着中国和瑞典两国民间交往的不断深入,夏俊杰发现身边学中文的瑞典人多了,去中国旅游的瑞典人也多了,而在瑞典的街上有时还会碰到瑞典人用中文和他打招呼,这些现象在他小时候是很少见到的。
“在瑞典,每到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全家人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春晚上可以看到相声、京剧、武术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节目,可以增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同时春晚也是学习中文歌曲的一个好机会,比如我才学会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夏俊杰说。
“这首歌主要表达的是父母之爱,并提醒子女要对长辈及早尽孝,而‘孝道’不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吗?”夏俊杰说。每年的暑假,他都回浙江省青田县,看望爷爷、奶奶等长辈,“我的根在青田,走再远也要回来看看”。
夏俊杰到过中国的许多城市,他觉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格。他最期待的是有一天能去新疆,去看那儿的风景,感受当地的民族风情,吃上地道的羊肉串。“最好是等我赚够钱,带上爸爸妈妈一起去。”
22岁的黄文慧来自新加坡,从小在新加坡长大的她是个“侨三代”。与夏俊杰不同,2015年是黄文慧首次参加“水立方杯”比赛,而在参赛选手中,刚从南洋理工大学毕业的她算是团里的大姐姐。
谈起参加这次“水立方杯”比赛的初衷,文静的黄文慧说:“想趁年轻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否取得名次不重要,尝试过了,也就没有遗憾。”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黄文慧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比赛。
“在学校,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播放中文歌曲,借以提高我们学习中文的兴趣。一首好听的中文歌,要想会唱,就得先学习歌词,从而理解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知不觉就提高了中文的理解能力。”黄文慧感叹地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短短3分多钟的歌,却能把人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非常准确地唱出来。就像歌手林志炫的《离人》,旋律优美、歌词动人,把相爱中的人难以面对离别的心情表达得恰如其分,让唱歌和听歌的人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她觉得这就是中文歌曲最大的魅力。
新加坡华人众多,约占总人口数的75%左右,因此在新加坡唱中文歌曲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黄文慧和朋友们去KTV唱歌的时候,即使是平时说英文的朋友,也会点上几首中文歌曲过过瘾。黄文慧曾经问过她们为什么不唱英文歌,她们说,“中文歌内涵丰富,表达得比较委婉,容易让人进入歌曲的意境,而英文歌表达感情则太过于直接。”在黄文慧看来,中文歌表达感情较为含蓄,可能与大多数华人自身谦虚、内敛的性格有关。
最近,黄文慧刚学会了《身骑白马》这首歌,里面有两句闽南语的歌词着实难为了她。“虽然我中文说的不错,但是闽南语是一点也不会。之所以想学会这首歌曲,是因为父亲是福建人,他会讲闽南语,我想把这首歌曲学好,好好唱给父亲听。”
黄文慧来中国的次数不多,之前曾代表新加坡学校的合唱团去过上海和苏州参加比赛。她说,最想去的城市是福建省福州市,“那是父亲生长的故乡,我很好奇会是什么样子,将来一定要去看看。”黄文慧微笑着说。
对于中国文化,黄文慧坦承了解的并不多,她认为要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必须在这个国家生活一段时间才行。不过,黄文慧很庆幸自己这次能来到北京参赛,“这是一个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据了解,2015年的“水立方杯”活动,为选手安排了专业的声乐及舞蹈培训,组织参赛选手到长城、水立方和鸟巢等地参观游览,并联合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委,组织“中国书画日”活动,让选手体验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此外,在赛制安排上也增加了更多的互动环节。
北京市政府侨办主任刘春锋表示,举办“水立方杯”大赛的目的就是希望搭建一个平台,引导海外华裔青少年更好地学习中文,进而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他们与祖(籍)国的联系,将来能够为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黄文慧告诉记者,“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果将来有合适的机会,我会考虑到中国工作。”
有着混血面孔的毛天骄今年18岁,来自美国纽约。他的父亲是德裔美国人,母亲是中国天津人。“2014年‘水立方杯’的比赛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可遗憾的是只进入了决赛6强,所以,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又回来了,这次成绩还算满意,摘得了铜牌,以后我会加倍努力。”毛天骄谦虚地说。
这次参加“水立方杯”比赛,毛天骄的母亲和许多亲朋好友都一起来到了决赛现场为他鼓劲加油。毛天骄的母亲毛世红说,曾经看到许多中国孩子到美国后,英语说得非常好,普通话却渐渐忘了怎么说,甚至有些华裔孩子只学英语,把中文直接放弃。而在她看来,“对生活在国外的华侨华人而言不能忘记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对后代的华文教育更是要重视。”即便毛天骄的中文说得很流利,毛世红在美国家里仍然保持着用中文和毛天骄沟通的习惯。
近些年,在纽约的华人越来越多,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中餐馆越开越多。每次和朋友们去中餐馆吃饭的时候,他们需要用英文来点菜,而毛天骄则很自然地用中文点菜,这时候朋友们都会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那感觉倍儿有面子。”毛天骄得意地说。
毛天骄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在这里,能感受到北京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风俗。”毛天骄说,他曾经乘坐三轮车穿梭在北京的胡同里流连忘返,为了体验老北京的起居生活还租住过胡同里的宾馆。
最让毛天骄感受到震撼的是北京的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经过这么多年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简直让人不可思议。”马天骄说。
“我有很多家人都在天津,每年我都会回天津看望他们,当然了,也不忘品尝天津的传统小吃,嘎嘣脆的麻花,还有肉嫩味美的狗不理包子。”提到狗不理包子,毛天骄即兴秀了段在中国耳熟能详的天津快板,“竹板这么一打,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个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说完之后,他还不忘谦虚地补充道:“天津快板只是会一点儿,水平还有待提高。”
毛天骄告诉记者,最近他在网上看了中国正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看到了许多华裔青年的精彩表演,“有机会的话我也想试试,但是目前还是先学习怎样把歌唱好,不然没有导师为你转身,多没面子呀。”9月份开学,毛天骄将在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开始他新的学习生活,“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专业的歌手。”毛天骄信心满满地说。
“水立方”是一座由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捐资修建的大型奥运体育场馆。“水立方”的建成,凝聚着海外赤子对祖(籍)国的一片深情。为感谢和回馈广大海外侨胞的义举,提高广大华裔青少年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在国务院侨办、北京市政府和全国青年联合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从2011开始,北京市政府侨办每年举办“水立方杯”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
首届“水立方杯”大赛一炮而红,反响热烈。共有11个国家的19个侨团及华文教育机构组织了海外初赛。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立方杯”影响范围愈加广泛,越来越多的侨团及华文教育机构开始参与承办海外比赛。
2013年开始,“水立方杯”大赛已经火遍全球。2015年,“水立方杯”大赛喜迎五周年,参赛国家和赛区都有很大拓展,30个国家的36个赛区组织了海外初赛,300多家海外侨团、中文学校和华文媒体参与组织,4000多名选手参赛,两万多名观众到场观看比赛。
本届“水立方杯”北京总决赛自7月22日起,选手们在北京接受20多天的集中训练,7月28日举行了“48晋24”复赛,7月30日进行半决赛,12名选手进入最终决赛。在8月3日的决赛中,产生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并于8月8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颁奖晚会。
5年来,“水立方杯”在全球唱响中华情,传承中华文化,已成为各地华人社区的一项品牌文化活动。海外华裔青少年开始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许多国家的侨团纷纷表示,像这样对当地侨界和华人社区有益的活动,希望能够继续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