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同堂的幸福藏家
2015-09-10张霄
张霄
32岁的藏族姑娘扎西巴宗,像很多西藏年轻人一样,喜欢在时下流行的“朋友圈”里发布自己的生活趣闻。最近她迷上了摄影,摄影的对象,就是自己三世同堂的幸福大家庭。
扎西一家有16位成员,三世同堂的大家庭住在拉萨。兄弟姐妹6人成家后没有分家。因为在他们看来能和家人天天见面,一起吃饭,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逢节假日,全家人还会带上美味的食物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过林卡,温馨和睦的氛围自不必说。
和谐家庭的缔造者是扎西的父母。扎西的老家在昌都的一个小村庄,在扎西大哥阿郎的记忆中,幼时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艰苦:“那时田里主要种植青稞和洋芋,只能勉强维持自家的生活。所以父亲才动了外出做生意的念头。”
那是20世纪80年代,恰逢国家颁布了分田到户的土地政策,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遍雪域高原。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父亲开始经营各种生意,虫草、天珠、木材经过父亲的辛勤努力,扎西一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每餐不但有糌粑、酥油,还吃上了大米、白面。过藏历年的时候,孩子们还欣喜地穿上了皮鞋。扎西一家成了村里的富裕户。
如今,扎西的父亲已经74岁高龄,早已归隐家中颐养天年,但年轻时走南闯北的经历使老人依然富有远见与胆识。他的智慧不仅是让家庭富有,还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
藏区的教育起步较晚,扎西的哥哥、姐姐到了上学的年龄,昌都还没有一所学校,于是父母就把孩子送到了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里读私塾,通过佛经学习藏文的听说读写。到扎西与弟弟、妹妹上学的年纪,西藏已经有了学校,父亲特意将他们从昌都带到拉萨,以便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孩子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盼。如今,扎西和弟弟已成为光荣的人民警察,最小的妹妹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语言大学日语专业,而哥哥和两位姐姐也都跟随父亲做了生意。“从国家层面讲,违法的生意肯定不能做;从民族层面讲,违背民族信仰的生意不能做;从自身层面讲,杀生、伤害别人利益的生意不能做。”阿郎将父亲的教导熟记于心。在他看来,父亲传授的不仅是经商的道理,更是做人的原则。
父母凝聚着这个大家族的兴旺和睦,生活积淀的智慧让他们更加懂得家庭团结的重要。白天,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晚上纷纷回到和睦温馨的大家庭,即使今年已经45岁的大哥阿郎也不例外—每天保证晚上10点以前回家,以免父母担心。“兄弟姐妹们除了外出办事,很少不在家中吃饭。如果我回去的晚了,哥哥也会不停的打电话问我在哪里。”扎西说。这样的家族传统,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
扎西的大哥阿郎,18、9岁起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20世纪90年代开始独立做生意。随着西藏人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阿郎也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经营方式。
早在20世纪90年代,扎西家便在林芝尼洋河畔买下了一块土地,盖起了一家小型招待所,接待来往客人。随着西藏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素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12年,阿郎决定将招待所升级改造。经过两年多时间重建,昔日的招待所已经华丽转型为一家有着90多间客房、30多位工作人员,并配备了餐厅、茶楼的高标准酒店。
阿郎对酒店倾注了大量心血,单是装修风格就让他纠结了很久:如果完全选用现代风格,酒店会显得缺乏民族特色;但纯藏式的装修大都采用纯木质结构,不仅不耐用,还会让顾客感觉不方便。为此,阿郎带着弟弟四处取经,最终定下了现代与藏式相结合的装修风格。
关于酒店的起名,阿郎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全家都希望酒店的名字既能让人记忆深刻,又有吉祥的寓意,然而想了很久也没有结果。恰在这时,阿郎从拉萨回到林芝途中偶遇路边贩卖石头的商贩,一块海螺形状的石头让阿郎有了灵感,他毫不犹豫的将这块石头买回家。白海螺是藏传佛教吉祥八宝之一,因佛祖说法时声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所以法会的时候常吹响海螺。经过商量,全家人全票通过将“海螺”作为酒店的名字,寓意酒店能像海螺一样名扬四方,广为人知;同时白海螺还代表心灵纯洁,希望酒店的服务也能让客人们心情愉悦。
如今海螺酒店已营业近一年,虽然主要依靠大哥阿郎经营,但全家都在努力。“我和弟弟一到假期就会到家里帮忙,现在妹妹毕业后也在一边找工作,一边忙家里的生意。我们都很少有自己的休息日。”扎西笑着说。
林芝是热门的旅游城市,旅游业竞争激烈,再加上经营时间不长和宣传推广较少等原因,海螺酒店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大哥阿郎仍旧乐观:“我坚信,林芝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市场空间会更大。”
“走出西藏、进军内地”是大哥阿郎对未来的规划。他看好内地广阔的市场前景,希望将具有藏族特色的民族酒店开在全国各地,而他“投资”的第一步,像父辈一样,是子女的教育。
贡桑是阿郎的长子,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初中考到上海内地班,高中又考到浙江内地班学习。现在,他是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
“初中第一年上预科班的时候特别想家,不过慢慢适应之后,觉得在外地求学也有好处,特别是上大学之后,接触的人和环境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锻炼。西藏是家乡,让人眷恋;内地有很多新奇的东西,让我开阔了眼界。”贡桑说。
提及毕业之后是否回到西藏,贡桑的回答是肯定的。作为家族第三代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这个90后的小伙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想与担当。“家里的事业我肯定要帮忙,只不过希望在忙这些之余,还能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希望能用学习到的知识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阿郎继承了父辈对子女教育的方式,同时也认真尊重子女的意愿。对于儿子的成熟懂事,阿郎很是骄傲:“在海螺酒店装修时,我因为观念差别和语言不通,与施工方发生了冲突,是我的儿子阻止了我,他说我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时候我就觉得,我的儿子已经长大了。”从父亲手中接过家庭重担的阿郎开始有了新的期盼,贡桑的成长是未来的希望。
“传承”一词古来有之,扎西一家的生活轨迹镌刻着时代的烙印,也是藏民族文化传统生生不息的最好诠释,是众多平凡而幸福的藏族家庭的缩影。